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2)
2023(18862)
2022(16025)
2021(14708)
2020(12437)
2019(28108)
2018(27673)
2017(52896)
2016(28815)
2015(32244)
2014(32153)
2013(31632)
2012(29001)
2011(26400)
2010(26635)
2009(25089)
2008(23622)
2007(21127)
2006(18776)
2005(16845)
作者
(85560)
(71165)
(70667)
(67205)
(45032)
(34070)
(31936)
(27799)
(27117)
(25323)
(24280)
(23915)
(22829)
(22533)
(22106)
(21920)
(21193)
(21099)
(20337)
(20254)
(17862)
(17699)
(17278)
(16234)
(16006)
(15776)
(15766)
(15670)
(14402)
(13967)
学科
(123800)
经济(123643)
管理(85520)
(78734)
(66081)
企业(66081)
方法(48955)
数学(42279)
数学方法(41868)
中国(35031)
(32460)
(30090)
(29274)
金融(29266)
(28143)
银行(28068)
地方(28042)
(27631)
(27514)
业经(27090)
(26987)
(20495)
财务(20414)
财务管理(20377)
农业(20208)
(20044)
贸易(20027)
(19548)
理论(19429)
(19403)
机构
大学(411644)
学院(409895)
(169042)
经济(165411)
管理(156002)
研究(142726)
理学(134364)
理学院(132848)
管理学(130542)
管理学院(129834)
中国(110281)
科学(88094)
(87481)
(79496)
(72831)
(72377)
研究所(66336)
中心(65047)
业大(63846)
财经(62918)
(60923)
(56960)
农业(56926)
北京(55111)
经济学(52204)
(51817)
(51277)
师范(51171)
(48922)
经济学院(46776)
基金
项目(277794)
科学(216504)
基金(200786)
研究(199117)
(176932)
国家(175478)
科学基金(149081)
社会(126322)
社会科(119747)
社会科学(119715)
(109143)
基金项目(106468)
自然(97112)
自然科(94770)
自然科学(94743)
自然科学基金(93037)
(91653)
教育(90744)
资助(82399)
编号(79954)
成果(65167)
重点(62683)
(60500)
(59416)
(57817)
课题(55851)
创新(54108)
科研(53037)
国家社会(52232)
教育部(51654)
期刊
(189778)
经济(189778)
研究(123478)
中国(81977)
学报(71254)
(65833)
科学(62090)
(61542)
管理(58197)
大学(53217)
学学(50686)
(47350)
金融(47350)
农业(43818)
教育(41800)
技术(34078)
财经(31902)
经济研究(31164)
业经(29149)
(27367)
问题(24021)
(21998)
(19986)
技术经济(19850)
科技(19781)
理论(19665)
业大(18371)
现代(17965)
图书(17849)
商业(17712)
共检索到61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军  黄解宇  曹利军  
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活动。金融集聚通过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储蓄集聚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跃辉  许正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基础性改革,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力度,以此为抓手,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辉  冉光和  张冰  李军  
要实现以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厘清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预测  [作者] 籍磊  陈立泰  叶长华  
本文在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影响机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7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存在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集聚通过促进产业发展、社会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就业人口的增加以及就业人员收入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发展及政府支出水平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工业发展、政府支出及医疗水平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城镇化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万超  周兵  靳玉英  
金融危机可能通过宏观经济、微观信贷、投资者心理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识别和统计分析1975~2008年间81个样本国家(地区)发生的银行危机,发现金融危机恢复在不同危机类型和国家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从经济理论和数据特征角度解释该差异化恢复的原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万超  周兵  靳玉英  
金融危机可能通过宏观经济、微观信贷、投资者心理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识别和统计分析19752008年间81个样本国家(地区)发生的银行危机,发现金融危机恢复在不同危机类型和国家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从经济理论和数据特征角度解释该差异化恢复的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  
在全球网络化的动态环境下,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和员工具有重要功能。现有组织身份、组织认同与身份经济学研究缺乏统一理论框架,笔者在身份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成本分析,整合社会心理学与组织身份认同相关理论,剖析了组织身份认同现象背后的经济机制: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认知决策成本和提升心理幸福感促进员工的个人福利水平,继而影响员工经济行为;另一方面,组织身份认同通过降低员工激励约束成本和提升组织成员群体合作效率来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组织身份认同对组织与员工的经济机制效能依赖于员工与组织的身份投资,由此获得的组织身份资产凭借其共享性和专用性推动组织与员工的价值利益诉求整合,使之结成融合彼此价值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数字金融推动实体企业增长的内驱机制与作用机理。采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未参股金融业的非金融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实体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良好外部环境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技术创新遏制了源于"借势取利"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并助推了企业增长;对于发展实力较弱且外部环境严苛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资本积累抑制了源于"蓄势谋远"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并助推了企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建国  高岩  
以2007—2016年我国24个城市及其空港经济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和空港经济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以及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城市空间层面,金融综合集聚度和银行业集聚度这两个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在空港经济区层面,无论是城市金融综合集聚程度还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集聚,对空港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政府支持却是显著地正相关。这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特别是对于以航空经济为核心的空港经济区,城市金融集聚并没有推动区内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这也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空港经济区仍是政府主导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城市金融集聚并未有效发挥其优化资本配置的功能。今后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内各要素特点,合理制定建设城市金融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符合城市各功能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行业进行有效集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越  李国庆  侯佳璇  方俊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金融业集聚会提升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区位熵构建金融集聚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值,并将其作为门槛变量,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全国31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第二,门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呈倒“U”型影响;第三,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值衡量金融效率,发现其在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枢纽角色。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提升劳动力质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静  刘玉杰  
高杠杆是相对于适度杠杆而言的,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传导路径还有待研究。文章通过梳理现有的关于杠杆的文献,分析了非金融企业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三种传导路径,分别是高杠杆带来的挤出效应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损失了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生了抑制性的影响;引起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可能诱发金融风险。针对于这三种路径,文章立足于当前的经济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机制:政府应当着手于发挥市场机制,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完善信贷渠道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精准去杠杆。鉴于"控杠杆"与"稳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有效利用微观机制降低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对于实体经济和整体经济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