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9)
- 2023(12603)
- 2022(10487)
- 2021(9636)
- 2020(8075)
- 2019(18310)
- 2018(17626)
- 2017(33607)
- 2016(18162)
- 2015(20023)
- 2014(19536)
- 2013(18884)
- 2012(17095)
- 2011(15223)
- 2010(15856)
- 2009(14810)
- 2008(13758)
- 2007(12081)
- 2006(10628)
- 2005(9203)
- 学科
- 济(70719)
- 经济(70652)
- 业(49228)
- 管理(49173)
- 企(40515)
- 企业(40515)
- 方法(35593)
- 数学(32144)
- 数学方法(31506)
- 融(26655)
- 金融(26652)
- 银(24340)
- 银行(24287)
- 中国(23812)
- 行(23444)
- 财(18433)
- 农(18280)
- 业经(16097)
- 学(15999)
- 地方(15053)
- 制(14738)
- 贸(13745)
- 贸易(13731)
- 易(13349)
- 理论(13098)
- 农业(12870)
- 务(12703)
- 财务(12659)
- 财务管理(12638)
- 企业财务(12022)
- 机构
- 学院(255338)
- 大学(254106)
- 济(99678)
- 经济(97566)
- 管理(95201)
- 研究(85362)
- 理学(83612)
- 理学院(82594)
- 管理学(80439)
- 管理学院(80027)
- 中国(69144)
- 科学(57141)
- 京(53275)
- 农(51186)
- 财(44247)
- 业大(44214)
- 所(44154)
- 中心(41035)
- 研究所(41019)
- 农业(40968)
- 江(37119)
- 财经(36331)
- 经(33043)
- 北京(32602)
- 范(32023)
- 师范(31508)
- 经济学(31397)
- 院(30735)
- 州(30383)
- 经济学院(28667)
- 基金
- 项目(181189)
- 科学(141859)
- 基金(132290)
- 研究(122175)
- 家(119291)
- 国家(118353)
- 科学基金(100778)
- 社会(77841)
- 社会科(74171)
- 社会科学(74150)
- 省(72528)
- 基金项目(70338)
- 自然(68994)
- 自然科(67566)
- 自然科学(67544)
- 自然科学基金(66305)
- 划(61514)
- 教育(57086)
- 资助(54716)
- 编号(47315)
- 重点(41732)
- 创(38666)
- 发(38496)
- 部(38298)
- 计划(36502)
- 成果(36374)
- 创新(36184)
- 科研(35525)
- 课题(33230)
- 国家社会(32842)
共检索到362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英华 徐玲 游万海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经济基础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对外开放在期初对金融集聚有显著的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正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创新 空间相关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俊 胡宗义 刘亦文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林 罗怀敬 李文正 亓瑞
本文选取山东省90个县2004—2012年的县域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县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经济基础、政府干预、投资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均能够提高本县域金融集聚水平;政府干预在提高本县域金融集聚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周边县域金融集聚水平,投资水平促进了县域总体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没有在县域间对金融集聚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该加强县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发挥经济基础和政府干预在县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和落实金融人才发展政策,发挥并放大投资水平和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溢出作用。
关键词:
县域金融 金融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艳华 赵建吉 刘娅娜 冯海龙 苗长虹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 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羚 成春林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互联网发展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正辉 蒋赞
利用联合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效应,从而表明我国金融集聚程度提高转向依靠市场力量来驱动。其中,东部地区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程度较大,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来驱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较大。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信息不对称 规模经济 政府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林清 聂楠
根据污染的IPAT模型,可以将污染排放密度直接分解为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污染排放强度三个因子,但若考虑污染及经济活动在次级区域的不均衡分布情况,污染排放密度与这些因子之间就不再是恒等关系。如污染排放与人口、经济活动同向集聚,会加剧污染对环境和社会的冲击作用,诱发不良社会事件的发生。在污染排放总量不变条件下,可以通过人口与经济活动的适度分散化及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单位GDP污染强度的方法减缓污染排放对环境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 累积平均密度 岭回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敏丽
金融类特色小镇是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益尝试,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全国有四十多个城市都在建设金融类特色小镇,但是作为金融产业集聚的新型业态形式,各城市对金融类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采用2003~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因素,并结合金融类特色小镇这种新型金融产业集聚形式,对中国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演化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数据组成连续完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金融集聚与基尼系数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衡量金融集聚程度的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股票市场筹资额、保费收入,金融集聚知识溢出及政府作用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开放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集聚是造成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依据各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优势设计匹配的金融集聚发展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盖翊中
本文通过总结Porter等学者对高科技产业空间集聚因素的分析,得出了5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品质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和聚集经济,继而提出假说,认为这些因素对高科技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正向影响关系,并用理论和实证模型证明了这种关系。
关键词:
区位因素 高科技产业 空间集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