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2)
2023(17443)
2022(14698)
2021(13329)
2020(11537)
2019(26203)
2018(25429)
2017(48517)
2016(26360)
2015(29442)
2014(29068)
2013(28861)
2012(26520)
2011(23788)
2010(23770)
2009(22330)
2008(21349)
2007(18862)
2006(16137)
2005(14202)
作者
(78067)
(65407)
(65287)
(61982)
(41531)
(31842)
(29807)
(25468)
(24936)
(23179)
(22266)
(22147)
(20657)
(20534)
(20439)
(20424)
(19924)
(19289)
(18949)
(18859)
(16178)
(16016)
(15879)
(14921)
(14847)
(14579)
(14510)
(14198)
(13224)
(13037)
学科
(107426)
经济(107302)
管理(75094)
(74404)
(61613)
企业(61613)
方法(54994)
数学(49389)
数学方法(48807)
(31598)
中国(30938)
(29028)
金融(29024)
(27849)
(26995)
银行(26921)
(25876)
(24400)
贸易(24389)
(23804)
业经(23012)
(22720)
地方(21708)
(21612)
(20625)
财务(20573)
财务管理(20522)
企业财务(19554)
农业(18923)
理论(16495)
机构
大学(378725)
学院(377011)
(154831)
经济(151902)
管理(144883)
理学(126858)
理学院(125479)
研究(124076)
管理学(123113)
管理学院(122454)
中国(97627)
科学(78751)
(77435)
(71311)
(70895)
(62947)
业大(61244)
中心(59965)
财经(58335)
研究所(58034)
农业(56569)
(55183)
(53230)
经济学(49468)
北京(47076)
(46388)
师范(45710)
经济学院(45311)
(44332)
(43921)
基金
项目(264112)
科学(207823)
基金(195026)
研究(182669)
(173192)
国家(171843)
科学基金(147072)
社会(117930)
社会科(112168)
社会科学(112135)
基金项目(103586)
(103204)
自然(98504)
自然科(96386)
自然科学(96352)
自然科学基金(94683)
(87614)
教育(85056)
资助(80308)
编号(70854)
重点(60236)
(58498)
成果(55940)
(55728)
(55431)
科研(52287)
创新(51956)
计划(50584)
教育部(50033)
国家社会(49959)
期刊
(153613)
经济(153613)
研究(101091)
学报(68099)
中国(65774)
(62320)
科学(59156)
(55932)
大学(50538)
管理(49902)
学学(48354)
(44822)
金融(44822)
农业(41326)
教育(31542)
技术(30754)
财经(28956)
经济研究(25940)
(24799)
业经(24765)
(22473)
问题(20934)
(19676)
统计(19232)
(19129)
技术经济(18093)
(17711)
理论(17456)
业大(17419)
科技(17232)
共检索到536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永兴  徐鹏  孙彦骊  
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义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都促进了金融集聚的形成;空间相关性(依赖性)存在于长三角金融集聚中,然而该相关性不是由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引起的,而是由诸如政府行为、法律制度和人文地理等随机因素决定的,且表现出负外部溢出效应,即索取型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玲  胡顺华  
当前,长三角商贸流通产业聚集的特征逐渐模糊,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不够明显,不利于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在传统面板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长三角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聚集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面板模型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间商贸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经过LM检验和Husman检验的实证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正向推动效果,周边城市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会对该地区城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更要把握产业聚集带来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稳定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孙本芝  代文娟  张冠华  
本研究将FDI的技术溢出渠道划分为六类。以此作为理论依据,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七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这一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溢出渠道的不同技术溢出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秀晶  宁越敏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若愚  张莹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影响。在分析金融集聚促进创新扩散具有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将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区域创新扩散。第二,从金融各子行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保险业集聚有利于创新扩散,且作用机制全面、成效显著;证券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抑制了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创新;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呈现积极影响,但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发挥作用的。第三,从空间效应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创新腹地金融集聚的本地发展效应要弱于创新极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扩散更多通过跨地市的空间转移完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叶静怡  林佳  姜蕴璐  
知识溢出是城市群的重要辐射功能。本文基于2001-2012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考察知识溢出、城市间距离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性越高,高校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正向效应越大;领先城市创新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并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落后城市创新同样受到其他城市高校知识溢出的影响,但自身研发的影响不显著。突破行政限制、依地理和经济邻近性进行规划,引导创新资源向领先城市集聚,将可能提高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和创新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文章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EA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发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不大但行业差异明显,从江、浙、沪三地金融业集聚效率来看,规模经济明显,且都不存在产出不足问题。浙江省金融业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和江苏,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缺失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提高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前提下,应改进技术效率,从产业和空间层面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有效集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志丹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47个城市2000—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金融聚集的"吸附效应"和"溢出效应"视角探讨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京津冀经济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历史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实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空间辐射模式:京津冀的银行和保险业均对邻近区域产生"吸附效应",而证券业则呈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这与珠三角城市群如出一辙;与此相反,长三角的银行业和保险业则分别呈现出"溢出效应"和"吸附效应",但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本文的样本期内,京津冀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由"吸附效应"跃迁为"溢出效应",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飞  
针对外资在华集聚,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FDI与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关联格局与溢出绩效改进影响要素。结果证实,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关联与区域的技术溢出改进关联强度具有热点高值簇偏少、次热点广而绩效扩散不均匀特征和递减加速的负向渗透规律;在150km距离范围内,外部资本和市场化程度、劳动力及开放程度分别构成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获自生产性服务业FDI与东道国技术溢出改进的主要关联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宏波  钱叶粲  李爱军  
本文利用中国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三角地区18个城市)层面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