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0)
- 2023(15264)
- 2022(12647)
- 2021(11363)
- 2020(9552)
- 2019(21423)
- 2018(20470)
- 2017(39433)
- 2016(21254)
- 2015(23525)
- 2014(23197)
- 2013(22938)
- 2012(21422)
- 2011(19347)
- 2010(19388)
- 2009(18411)
- 2008(17423)
- 2007(15900)
- 2006(13827)
- 2005(12331)
- 学科
- 济(89998)
- 经济(89899)
- 业(60478)
- 管理(58961)
- 企(48493)
- 企业(48493)
- 方法(40026)
- 数学(35419)
- 数学方法(35126)
- 中国(28275)
- 融(27697)
- 金融(27694)
- 农(25793)
- 银(25728)
- 银行(25668)
- 行(24752)
- 财(24370)
- 业经(21456)
- 地方(20633)
- 制(19685)
- 学(19044)
- 贸(18444)
- 贸易(18433)
- 易(17944)
- 农业(17660)
- 务(15579)
- 财务(15553)
- 财务管理(15513)
- 企业财务(14793)
- 产业(14632)
- 机构
- 学院(308347)
- 大学(307587)
- 济(130396)
- 经济(127854)
- 管理(114866)
- 研究(107633)
- 理学(99971)
- 理学院(98811)
- 管理学(97090)
- 管理学院(96551)
- 中国(85194)
- 科学(68466)
- 京(63971)
- 农(63267)
- 财(58473)
- 所(56032)
- 业大(52032)
- 研究所(51504)
- 中心(51067)
- 农业(50555)
- 财经(47200)
- 江(46005)
- 经(42911)
- 经济学(41576)
- 北京(39722)
- 院(38571)
- 经济学院(38079)
- 范(37340)
- 师范(36750)
- 州(36727)
- 基金
- 项目(212758)
- 科学(166463)
- 基金(155047)
- 研究(147748)
- 家(138683)
- 国家(137546)
- 科学基金(116049)
- 社会(95452)
- 社会科(90759)
- 社会科学(90730)
- 省(84496)
- 基金项目(82477)
- 自然(76473)
- 自然科(74757)
- 自然科学(74730)
- 自然科学基金(73452)
- 划(71432)
- 教育(66492)
- 资助(62486)
- 编号(57341)
- 重点(48942)
- 发(47745)
- 部(46190)
- 创(45696)
- 成果(44870)
- 创新(42749)
- 科研(41645)
- 计划(41539)
- 课题(40232)
- 国家社会(40141)
- 期刊
- 济(136645)
- 经济(136645)
- 研究(85902)
- 中国(57978)
- 学报(57637)
- 农(57472)
- 科学(49989)
- 财(44701)
- 大学(42254)
- 学学(40590)
- 融(40462)
- 金融(40462)
- 管理(39805)
- 农业(37955)
- 教育(24945)
- 技术(23748)
- 财经(23571)
- 业经(23482)
- 经济研究(23293)
- 经(20394)
- 业(20095)
- 问题(18585)
- 版(16170)
- 技术经济(15425)
- 科技(15208)
- 贸(15201)
- 业大(15081)
- 商业(15023)
- 理论(14221)
- 统计(13833)
共检索到449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哲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金融行业的现状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金融集聚现象明显,主要集聚于东部地区。其次,对金融集聚对金融产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得出金融集聚、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金融业产业结构状况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且金融集聚对其他三者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产业 作用途径 效应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献东 谢科进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带动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鑫 周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东西之间与南北之间,相邻地区的发展差异也尤为突出,而金融发展中集聚与排斥效应的角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检验2004—2018年31个省份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存在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金融排斥的负向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但是金融集聚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剖析发现,在相邻地区金融资源的势差分布中,金融集聚的虹吸效应激发了金融排斥,由此形成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具有长期性特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较为显著。此外,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源于金融效率的优化,金融排斥的溢出效应源自深化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本文研究结论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晓光 许文 郑尊信
本文基于金融集聚对特区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将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四个主要金融行业作为切入点,运用区位熵指标描述金融集聚程度,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动态因果关系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基金业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证券业,再次是银行业、保险业集聚程度较小;证券业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尤为显著,二者互为因果;保险业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显著;银行业集聚和基金业集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但银行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转型 区位熵 溢出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帅
通过收集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本文实证考察了金融资源集聚对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因素和金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金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整体上要大于传统因素,并呈上升趋势,其中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区位选择,而证券业集聚则不利于企业区位选择;传统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度对企业区位选择产生正效应,影响程度有上升趋势,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区位选择产生负效应,土地成本的影响程度略有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则有大幅度下降。在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中,金融因素总体...
关键词:
金融资源集聚 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顾春雷
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应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的重要观点。"免疫系统"的角色定位,标志着国家审计有了全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追求,体现出更加注重发挥风险预防性和体制建设性功能的审计新思维和新理念,预示着政府审计将在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杨琼
基于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面板门槛回归的基础上,以用熵值法构建的金融集聚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集聚"双门槛效应"。当金融集聚指数跨越了第一道门槛时,FDI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当跨越第二道门槛后,其促进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金融集聚处于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水平,FDI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存在较大的潜力。同时各地区金融集聚发展的整体差异在减小,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发展进程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进一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发展指数 空间集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孔涛 王靖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发展指数 空间集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侯典冻
文章首先用金融业区位熵对全国2004—2016年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各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金融集聚现象。然后分别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模型检验对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为了明确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在实证过程中加入政府干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存量等变量,同其他变量的对比效果来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