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6)
- 2023(13358)
- 2022(10998)
- 2021(9888)
- 2020(8364)
- 2019(19290)
- 2018(18558)
- 2017(36237)
- 2016(19237)
- 2015(21793)
- 2014(21563)
- 2013(21559)
- 2012(20387)
- 2011(18488)
- 2010(18750)
- 2009(17778)
- 2008(16630)
- 2007(14997)
- 2006(13268)
- 2005(12144)
- 学科
- 济(101235)
- 经济(101153)
- 管理(51344)
- 业(49592)
- 企(39155)
- 企业(39155)
- 方法(38001)
- 数学(34153)
- 数学方法(33921)
- 中国(28799)
- 融(27300)
- 金融(27297)
- 地方(26401)
- 银(25256)
- 银行(25234)
- 行(24407)
- 财(23356)
- 农(23354)
- 贸(20509)
- 贸易(20497)
- 业经(20119)
- 易(19923)
- 制(18814)
- 学(17596)
- 农业(16084)
- 地方经济(14718)
- 务(13773)
- 财务(13746)
- 财务管理(13711)
- 环境(13475)
- 机构
- 学院(276878)
- 大学(276076)
- 济(129897)
- 经济(127390)
- 管理(102510)
- 研究(96596)
- 理学(87608)
- 理学院(86605)
- 管理学(85339)
- 管理学院(84807)
- 中国(78996)
- 财(58337)
- 京(57124)
- 科学(55418)
- 所(48177)
- 财经(46433)
- 中心(46193)
- 农(44365)
- 研究所(43531)
- 经济学(43107)
- 江(42097)
- 经(41953)
- 经济学院(39009)
- 业大(37893)
- 北京(35844)
- 范(35053)
- 师范(34754)
- 农业(34674)
- 院(34425)
- 财经大学(34244)
- 基金
- 项目(179074)
- 科学(140948)
- 研究(132896)
- 基金(130346)
- 家(112158)
- 国家(111228)
- 科学基金(95406)
- 社会(87140)
- 社会科(82837)
- 社会科学(82815)
- 省(70178)
- 基金项目(69150)
- 教育(59511)
- 自然(58532)
- 划(57992)
- 自然科(57162)
- 自然科学(57147)
- 自然科学基金(56123)
- 编号(53288)
- 资助(53087)
- 成果(42907)
- 发(40975)
- 重点(40274)
- 部(39980)
- 创(37461)
- 国家社会(36921)
- 课题(36578)
- 创新(35142)
- 教育部(34767)
- 科研(34154)
- 期刊
- 济(145785)
- 经济(145785)
- 研究(87263)
- 中国(52648)
- 财(46115)
- 农(40206)
- 融(39966)
- 金融(39966)
- 学报(39300)
- 科学(36414)
- 管理(35842)
- 大学(30002)
- 学学(28358)
- 农业(26081)
- 经济研究(25030)
- 财经(23920)
- 技术(23603)
- 教育(22360)
- 业经(21445)
- 经(20760)
- 问题(19622)
- 贸(17236)
- 技术经济(15506)
- 国际(14660)
- 业(14118)
- 统计(13977)
- 理论(13687)
- 世界(13672)
- 商业(13105)
- 现代(12479)
共检索到42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晓光 许文 郑尊信
本文基于金融集聚对特区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将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四个主要金融行业作为切入点,运用区位熵指标描述金融集聚程度,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动态因果关系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基金业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证券业,再次是银行业、保险业集聚程度较小;证券业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尤为显著,二者互为因果;保险业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显著;银行业集聚和基金业集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但银行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转型 区位熵 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鑫 周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东西之间与南北之间,相邻地区的发展差异也尤为突出,而金融发展中集聚与排斥效应的角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检验2004—2018年31个省份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存在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金融排斥的负向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但是金融集聚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剖析发现,在相邻地区金融资源的势差分布中,金融集聚的虹吸效应激发了金融排斥,由此形成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具有长期性特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较为显著。此外,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源于金融效率的优化,金融排斥的溢出效应源自深化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本文研究结论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 马琳琳
本文根据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分异,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结构性减速"时代,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地区来看,金融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基于以上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打破地域格局壁障;以"共享+金融"的方式,发挥金融的"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防范金融危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聂鸿鹏 于涛
使用2009-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差别以及市场化水平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具有显著“U”型影响关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韧性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对此,应推动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错位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跨区域负向空间溢出格局;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杨琼
基于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面板门槛回归的基础上,以用熵值法构建的金融集聚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集聚"双门槛效应"。当金融集聚指数跨越了第一道门槛时,FDI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当跨越第二道门槛后,其促进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金融集聚处于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水平,FDI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存在较大的潜力。同时各地区金融集聚发展的整体差异在减小,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发展进程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进一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金融集聚性 绿色经济 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帅帅 王泉焱 廖建萍 章杰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持。本文在测度各地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考察金融集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二,金融集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第三,金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巩固提升金融集聚促进本地与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具有积极的政策与实践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耀群 葛星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献东 谢科进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带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