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61)
- 2023(19020)
- 2022(16296)
- 2021(14891)
- 2020(12595)
- 2019(28699)
- 2018(27922)
- 2017(53808)
- 2016(29061)
- 2015(32266)
- 2014(31732)
- 2013(31286)
- 2012(28575)
- 2011(25610)
- 2010(25357)
- 2009(23498)
- 2008(21846)
- 2007(18924)
- 2006(16424)
- 2005(14113)
- 学科
- 济(114784)
- 经济(114663)
- 管理(82133)
- 业(80157)
- 企(65855)
- 企业(65855)
- 方法(56565)
- 数学(50347)
- 数学方法(49731)
- 中国(33101)
- 农(31037)
- 财(30402)
- 融(28577)
- 金融(28574)
- 银(26725)
- 银行(26653)
- 业经(25831)
- 地方(25672)
- 行(25613)
- 学(24771)
- 制(21730)
- 农业(21431)
- 贸(21414)
- 贸易(21399)
- 易(20762)
- 务(20293)
- 财务(20220)
- 财务管理(20178)
- 企业财务(19210)
- 环境(18935)
- 机构
- 大学(405943)
- 学院(405249)
- 济(161624)
- 管理(159347)
- 经济(158344)
- 理学(139808)
- 理学院(138267)
- 管理学(135597)
- 研究(134951)
- 管理学院(134900)
- 中国(103815)
- 科学(86370)
- 京(84800)
- 农(73360)
- 财(71976)
- 所(67606)
- 业大(66457)
- 中心(63310)
- 研究所(62506)
- 财经(59438)
- 农业(58137)
- 江(56990)
- 经(54366)
- 北京(52377)
- 范(50968)
- 师范(50297)
- 经济学(49819)
- 院(49151)
- 州(46743)
- 经济学院(45406)
- 基金
- 项目(291300)
- 科学(228317)
- 基金(212665)
- 研究(204512)
- 家(188698)
- 国家(187187)
- 科学基金(160293)
- 社会(129845)
- 社会科(123312)
- 社会科学(123277)
- 省(113711)
- 基金项目(112952)
- 自然(107210)
- 自然科(104807)
- 自然科学(104779)
- 自然科学基金(102897)
- 划(96474)
- 教育(94011)
- 资助(88050)
- 编号(81200)
- 重点(65844)
- 部(63357)
- 成果(63232)
- 发(61936)
- 创(60820)
- 创新(56871)
- 科研(56669)
- 课题(55676)
- 计划(54764)
- 国家社会(54218)
- 期刊
- 济(162788)
- 经济(162788)
- 研究(111761)
- 学报(72192)
- 中国(71502)
- 农(65215)
- 科学(63109)
- 管理(55926)
- 大学(54019)
- 财(53722)
- 学学(51578)
- 农业(44368)
- 融(43960)
- 金融(43960)
- 教育(38274)
- 技术(34114)
- 财经(28572)
- 业经(27244)
- 经济研究(26980)
- 经(24468)
- 业(23164)
- 问题(21393)
- 科技(20286)
- 版(19995)
- 业大(19336)
- 技术经济(19078)
- 统计(19069)
- 理论(18694)
- 图书(18011)
- 策(17772)
共检索到57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友 李建姝
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机理,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SBM-GML模型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GTFP就会增长0.104%;相邻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GTFP的提升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若忽略这种影响,则会大大降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城市GTFP影响的提升作用。最后,为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GTFP的促进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泽睿 杨上广 张全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文章选择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莫兰指数分析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两谷两峰”波动式上升,绿色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极差距波动式缩小;市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显著。(2)长三角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市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同类集聚为主;样本期内长三角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卫东 高雅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0年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的历年均值的变动情况,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市际差异的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在分析期间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历年TFP增长率均为正,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TFP增长的速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是金融业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FP的增长。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TFP变化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而与技术效率变化呈负相关,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技术效率的变化是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俊喜 杨若霞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先测算了2007—2015年间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接下来,运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产业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呈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低的低端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都使得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低端化发展的趋势,而股权集中度适中、成长率较高的企业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诣遂 徐洪波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2008-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流通业效率及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一直处于提升的态势,但局部时段波动也是显著的。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结果,技术进步指数不断趋好,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现得不容乐观,特别是2016年后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成为影响流通业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根据细分产业结果,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趋势较为显著,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却表现得较为逊色,且批发和零售业的变化态势与流通业总体是高度相似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小蒂 李晓钟
本文通过对1978 ̄2003年间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测算了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索洛剩余。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年均索洛剩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技术进步的动力主要源于市场化、国际化取向的制度变迁,这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对沪、苏、浙三地的索洛剩余作了测算与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区域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特点。这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冬营 吴星妍 顾嘉榕 许玲燕 王慧敏
在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企业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城市群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和规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同时,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先降低再扩大趋势。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内部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FDI、禀赋结构以及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提高FDI质量以及健全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来实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工业企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汝梁 王菁 孙元欣
文章基于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年均值为0.997,其中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为1.023;(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服务业增长率与TFP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应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学威
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了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量化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安徽省不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而且技术进步速率也较慢;一产比重的降低和二产比重的提升,带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不同,安徽省带动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论和安徽省经济现状,对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安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刘安毅 童馨乐
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约束对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2000~2008年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86%,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4.47%)、浙江(4.12%)和江苏(3.01%)。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在考虑省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之间的协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管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强化对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建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艳萍
通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20个制造业行业1998-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算,并对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及其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两省一市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从高到低排列为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内部行业之间的比较显示,上海制造业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差异最大,其次为江苏,浙江行业间的差异最小。由此表明,长三角制造业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除了提高技术进步之外,关键是要改善技术效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供给侧改革、行业供需匹配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以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例
高铁开通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工业集聚、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影响FDI流入因素的实证研究
技术外溢、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影响的机制与成效——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