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3)
2023(14896)
2022(12295)
2021(11368)
2020(9185)
2019(20805)
2018(20154)
2017(39306)
2016(21063)
2015(23333)
2014(23360)
2013(22691)
2012(20821)
2011(19048)
2010(19870)
2009(18776)
2008(17432)
2007(15850)
2006(14390)
2005(13153)
作者
(57880)
(48311)
(48068)
(45843)
(30905)
(22780)
(21889)
(18575)
(18366)
(17392)
(16462)
(16181)
(15370)
(15309)
(14992)
(14969)
(14175)
(13999)
(13674)
(13566)
(12167)
(11750)
(11671)
(11134)
(11098)
(10960)
(10515)
(10506)
(9783)
(9423)
学科
(103057)
经济(102976)
管理(57003)
(53094)
(42165)
企业(42165)
方法(36313)
数学(32548)
数学方法(31948)
中国(31103)
(28064)
金融(28061)
地方(27488)
(26210)
银行(26198)
(25396)
(25289)
(21689)
业经(21524)
(19484)
农业(17478)
(17338)
地方经济(15880)
(15695)
贸易(15679)
理论(15191)
(15162)
环境(14255)
(13621)
(13196)
机构
学院(295597)
大学(288367)
(132090)
经济(129312)
管理(109493)
研究(102207)
理学(92988)
理学院(91947)
管理学(90168)
管理学院(89603)
中国(83970)
(61168)
(59608)
科学(58328)
(50641)
中心(48093)
财经(47345)
(45634)
研究所(45440)
(42688)
(42083)
经济学(41893)
(38687)
师范(38394)
北京(37929)
经济学院(37379)
业大(37235)
(36985)
(36977)
财经大学(34707)
基金
项目(188762)
科学(149482)
研究(144027)
基金(134511)
(115013)
国家(114041)
科学基金(98433)
社会(92180)
社会科(87570)
社会科学(87548)
(75991)
基金项目(68992)
教育(66766)
(62595)
编号(60148)
自然(59854)
自然科(58480)
自然科学(58472)
自然科学基金(57359)
资助(56052)
成果(49884)
(43764)
重点(43118)
课题(42849)
(40993)
(39736)
国家社会(37919)
创新(37071)
(36826)
项目编号(36498)
期刊
(154424)
经济(154424)
研究(93680)
中国(61390)
(45795)
(43618)
金融(43618)
管理(42691)
(40082)
学报(36767)
科学(36262)
教育(35075)
大学(29116)
技术(28780)
学学(27574)
农业(26658)
经济研究(26337)
业经(23869)
财经(23572)
(20485)
问题(18867)
统计(17032)
技术经济(15929)
(15590)
(15486)
决策(14123)
国际(14078)
世界(13901)
(13716)
现代(13596)
共检索到463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卫红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资源若要更好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借助金融组织间的功能互补才能达成。所以,金融集聚已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引领力。通过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以期为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撑。文章认为,金融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必须培育区域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培育区域金融集聚模式,建成金融集聚的适度发展规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聪聪  
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和扩散效应突破了地理限制,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本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计算金融集聚指数检验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发现金融集聚在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中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金融集聚的溢出路径发现,金融集聚通过带动技术进步和人才聚集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在信息传播中由于信息成本、恶性竞争等原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艺  李林  李斌  
文章研究把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分析了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内涵及经济性质,并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论文的研究既是对企业集群理论的完善,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欢  
文章以当前区域金融产业的集聚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其影响下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北京、上海以及深圳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业高度集聚有可能导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更加虚拟化,降低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会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其正面影响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有鸿  费威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以本文金融集聚的内涵和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之一,但反之并不成立。最后提出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