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5)
2023(15759)
2022(13289)
2021(11932)
2020(10183)
2019(22756)
2018(21900)
2017(41504)
2016(22516)
2015(24776)
2014(24001)
2013(23566)
2012(21672)
2011(19581)
2010(19676)
2009(18602)
2008(17645)
2007(15984)
2006(13712)
2005(12079)
作者
(65644)
(55044)
(54673)
(52088)
(34685)
(26638)
(24781)
(21424)
(20567)
(19229)
(18737)
(18285)
(17383)
(17242)
(17217)
(17083)
(16917)
(16166)
(15851)
(15780)
(13742)
(13301)
(13238)
(12601)
(12452)
(12200)
(12085)
(12051)
(11113)
(10990)
学科
(90692)
经济(90608)
(65903)
管理(65086)
(54584)
企业(54584)
方法(40294)
数学(35490)
数学方法(35188)
中国(29218)
(27484)
金融(27482)
(25770)
银行(25712)
(24815)
(24793)
(24210)
地方(22781)
业经(20657)
技术(19358)
(19047)
(18678)
(18087)
贸易(18074)
(17525)
农业(16835)
(16043)
财务(16013)
财务管理(15980)
企业财务(15249)
机构
学院(315380)
大学(314446)
(130972)
经济(128306)
管理(119974)
研究(107180)
理学(104558)
理学院(103295)
管理学(101574)
管理学院(100978)
中国(84862)
科学(67894)
(64715)
(59216)
(59022)
(54425)
中心(51467)
业大(50526)
研究所(50088)
财经(47812)
(47171)
农业(47131)
(43499)
经济学(41523)
(39813)
北京(39804)
师范(39286)
(38683)
经济学院(37959)
(37723)
基金
项目(219797)
科学(173701)
基金(160471)
研究(154550)
(142716)
国家(141550)
科学基金(120911)
社会(100247)
社会科(95344)
社会科学(95317)
(87975)
基金项目(86281)
自然(79444)
自然科(77729)
自然科学(77702)
自然科学基金(76355)
(74168)
教育(70507)
资助(63310)
编号(60372)
(51133)
重点(50315)
(48496)
(47624)
创新(47144)
成果(47035)
科研(42737)
国家社会(42271)
课题(42243)
计划(42089)
期刊
(135043)
经济(135043)
研究(87546)
中国(60828)
学报(54963)
(52353)
科学(49156)
(45392)
管理(42400)
大学(40251)
(40136)
金融(40136)
学学(38511)
农业(34468)
教育(29546)
技术(25416)
财经(23484)
经济研究(22913)
业经(22500)
(20236)
(19391)
问题(18022)
科技(16870)
技术经济(16176)
(15714)
商业(15330)
(14587)
理论(14309)
(14061)
统计(14010)
共检索到455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艺芳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丽娟  丁焕峰  王露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虞婧婕  
文章在采用熵权法测度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及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逐渐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小(W*dep系数仅为0.3060);R&D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值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负,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中华  
文章基于2004-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形成了全局空间的中心-外围模式和局域空间的俱乐部模式;创新产出的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低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动态空间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军燕  钟玲  修佳钰  
众创空间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文章选取2016—2018年我国28个省份19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作为样本,从省际和省内两个层面测算众创空间集聚程度,并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众创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在空间上呈现突出的不均衡分布特征;众创空间省际集聚与省内集聚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着正向积极作用,但众创空间省际集聚的影响明显高于省内集聚的作用效果,即相对于众创空间地理分布上的集聚,由其数量因素决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更强;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社会融资规模等控制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献东  谢科进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采用20012014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引入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并将各因素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基于金融集聚研究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及金融创新区域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资源的地域运动产生空间关联,关联传导机制影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同关联机制产生金融创新的效果不同,基于引力模型的空间关联机制优于基于距离的关联机制,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有正向熊彼特效应,金融创新对周边地区存在涓滴效应,金融创新有利于区域金融合作与金融协调发展。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经济密度对金融创新有正向影响,而政府管制对金融创新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采用2001~2014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引入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并将各因素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基于金融集聚研究金融创新的空间效应及金融创新区域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资源的地域运动产生空间关联,关联传导机制影响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同关联机制产生金融创新的效果不同,基于引力模型的空间关联机制优于基于距离的关联机制,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有正向熊彼特效应,金融创新对周边地区存在涓滴效应,金融创新有利于区域金融合作与金融协调发展。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经济密度对金融创新有正向影响,而政府管制对金融创新有负向影响。因此,应改善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整合金融要素资源;强化金融创新战略合作,提升金融系统效率;优化金融资源流动模式,以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园园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促进要素流通可以发挥要素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流通创新发展。本文从劳动力要素流通、资本要素流通和技术要素流通三个方面分析要素流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流通、资本要素流通和技术要素流通可以显著提高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即要素流通可以提高本地区和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劳动力要素流通对本地区流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大,技术要素流通则对相邻地区流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