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7)
2023(10258)
2022(8779)
2021(8050)
2020(7034)
2019(16632)
2018(16371)
2017(31852)
2016(17214)
2015(19723)
2014(19801)
2013(19673)
2012(18135)
2011(16381)
2010(17141)
2009(16487)
2008(15362)
2007(14073)
2006(11979)
2005(10734)
作者
(50414)
(42196)
(42178)
(40213)
(26547)
(20232)
(19311)
(16609)
(15997)
(15180)
(14350)
(14152)
(13417)
(13291)
(13220)
(13040)
(12760)
(12422)
(12321)
(12042)
(10495)
(10495)
(10441)
(9633)
(9551)
(9522)
(9386)
(9371)
(8607)
(8468)
学科
(73336)
经济(73272)
(48550)
管理(47361)
(39875)
企业(39875)
方法(37908)
数学(34326)
数学方法(33739)
(26919)
金融(26917)
(24775)
银行(24752)
中国(24620)
(23921)
(19444)
(19242)
地方(16043)
(15729)
业经(15345)
(13891)
(13832)
贸易(13817)
(13439)
理论(13056)
农业(13049)
(12883)
财务(12839)
财务管理(12806)
企业财务(12134)
机构
学院(248492)
大学(246909)
(102616)
经济(100355)
管理(95941)
理学(82909)
理学院(82027)
管理学(80235)
研究(80054)
管理学院(79781)
中国(67072)
(51411)
科学(49738)
(46886)
(42887)
(40958)
中心(39770)
业大(37930)
财经(37646)
研究所(37333)
(37103)
农业(34009)
(33959)
经济学(32412)
北京(32300)
(30718)
(30390)
师范(30372)
经济学院(29522)
(28239)
基金
项目(164825)
科学(129088)
基金(118857)
研究(118631)
(103330)
国家(102512)
科学基金(88062)
社会(73875)
社会科(70205)
社会科学(70181)
(66236)
基金项目(62624)
自然(57769)
自然科(56507)
自然科学(56494)
教育(55938)
自然科学基金(55450)
(55210)
资助(50461)
编号(49157)
成果(39608)
重点(37468)
(36153)
(35679)
(34923)
课题(33838)
创新(32581)
科研(31941)
教育部(31077)
大学(30824)
期刊
(106033)
经济(106033)
研究(69364)
中国(47076)
学报(38556)
(38539)
(36908)
(36105)
金融(36105)
科学(34951)
管理(33421)
大学(29083)
学学(27491)
教育(25239)
农业(24987)
技术(23470)
财经(18630)
经济研究(17663)
业经(17567)
(15914)
统计(14860)
问题(14046)
(13838)
(13484)
技术经济(13269)
理论(12594)
决策(12282)
商业(12004)
(11724)
实践(11444)
共检索到363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研究了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本地溢出模型(LS模型)进行优化,拟合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的过程。结果发现,相互叠加、此消彼长的本地市场(规模经济)效应、信息溢出效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共同决定了金融资源由集聚向扩散转化的演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通过将大量金融资源汇集到金融中心区域,金融集聚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但任何特定的地理范围都有其资源容量的极限。随着金融资源的演进,金融集聚逐渐转化为金融扩散。本文从金融集聚角度对金融扩散现象解读,发现金融扩散是在多种动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包括外围地区资本充足带来的低成本、松散竞争带来的高收益,以及信息和资源溢出的效应。由于各种动因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与交叉,最终可归纳为三条转化率:基于成本的密度规律、基于收益率的引力规律和基于辐射作用的辐射规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彦明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若愚  张莹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影响。在分析金融集聚促进创新扩散具有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将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区域创新扩散。第二,从金融各子行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保险业集聚有利于创新扩散,且作用机制全面、成效显著;证券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抑制了长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创新;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扩散呈现积极影响,但主要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发挥作用的。第三,从空间效应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创新腹地金融集聚的本地发展效应要弱于创新极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扩散更多通过跨地市的空间转移完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强  陈娟  陈道轮  
本文基于扩散模型的三类计量检验方法对美元指数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利用扩散模型的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元指数数据在不同时期都存在均值回复特征,美元指数的波动在前后期有较大的差异,波动函数的更一般化设定有利于较好地改善美元指数动态的拟合。另外,对所考察的美元指数数据,其整个扩散模型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波动函数的设定不足,而其受漂移函数设定的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后期的美元指数动态较前期的美元指数动态更容易被扩散模型所拟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娟  刘勤  孙雨生  
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演绎了运输成本对于工业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运输成本对于工业经济集聚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政策,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体系,经济的发展逐步由"中心"区域扩展到"外围"地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现实经济中,一国要通过国际贸易、FDI 等传播渠道来分享国际先进知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真正产生技术扩散效应绝非易事。其中人力资本与集聚效应就是影响我国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因素。本文把人力资本与贸易集聚纳入传统的技术扩散模型中,以分析这两大因素对传统模型的拓展,揭示其在国际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代明  郑闽  王颖贤  
集散效应是城市的主体核心功能,其演变过程则是城市形态转换的主要表征。通过构建知识集聚-创新-扩散(AID)的数理模型,阐释知识集散过程中知识集聚、知识创新及知识扩散间的影响机理,并用以对我国东中西部和港澳台地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丰富发展中的城市和知识经济理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集散催生出"知识城市"形态。知识集散效应是知识城市的核心功能:知识的集聚(A)、创新(I)与扩散(D)呈现为一个正向互动循环累积的过程,知识城市主要担当这一过程的集聚点、创新枢纽与扩散源的角色,持续发挥着知识集散的功能和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春燕  
近年来,网络金融创新产品在现代经济领域的重要性日趋提高,通过对各种网络金融产品在各国及各地区市场扩散过程的研究,发现其扩散的动态过程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本文在将生物种群模型引入网络金融创新产品扩散的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将效用引入扩散过程的分析中,从而更准确地判断饱和点的产生,并针对中国台湾信用卡数据和中国内地银行卡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的研究可以为金融机构的战略决策以及管理部门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本文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区域产业转移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弹性分析法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判断标准。以四大经济发展区域为空间尺度,对1993-2011年我国三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3-2011年间,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现象。其中,在1993-2005年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在2006-2011年从东部地区向外扩散,向中、西、东北地区集聚趋势明显;2005年成为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分水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当前的基本情况出发,构建了基于扩散指数法的失业预警模型,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其加以改进。本文结合中国的失业数据运用改进后的失业预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了失业预警线,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控制失业风险、防止失业问题恶性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翔  林晓言  吴立诚  
世界交通业的发展规律表明,高速铁路将成为未来旅客运输的主导方向。为了适应我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形势需要,有必要对技术扩散理论以及高速铁路技术的扩散模型进行探讨。 一、技术扩散理论 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的传播,使创新的产品、技术被其他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庆林  
自巴斯模型问世以来,许多学者对其模型进行了大量的修正,但对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扩散模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在介绍巴斯模型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者效用函数并引入愿付价格的概念,设定效用大于厂商定价的潜在需求者为实际需求者的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修正扩散模型。然后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感受价格随着累积采用者的增加而下降的网络外部性,提出了针对网络外部性产品的修正扩散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倩   韦洁琳   刘锋涛  
为构建符合工程项目组合特点的风险扩散模型,解决风险扩散问题。本文考虑风险扩散的双关系载体—项目交互关系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的双层相依网络模型,运用级联失效理论提出风险扩散规则,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风险扩散特征。仿真结果发现:工程项目组合中,双层网络模型能够反映风险在项目和风险因素双关系载体中的扩散特征;与单层网络风险扩散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展现出差异性的风险扩散效应,风险扩散在工程项目组合中表现出更剧烈的级联失效过程。风险扩散模型作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问题的前置性研究,为进一步风险扩散网络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剑  雒占福  
城市群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有助于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提供决策。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利用"五普"、"六普"分县人口数据以及各县市GDP数据,使用Arc GIS9.3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兰白西城市群空间要素的集聚与扩散。研究发现: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市集聚,兰白西城市群中人口要素集聚明显;城市群中经济增长空间集聚,但是在中心城市西宁城区周边县经济增长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