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9)
- 2023(11760)
- 2022(10168)
- 2021(9513)
- 2020(7907)
- 2019(18304)
- 2018(18008)
- 2017(35009)
- 2016(18656)
- 2015(20961)
- 2014(20725)
- 2013(20588)
- 2012(18633)
- 2011(16664)
- 2010(16721)
- 2009(15641)
- 2008(13927)
- 2007(12043)
- 2006(10460)
- 2005(9081)
- 学科
- 济(71475)
- 经济(71398)
- 管理(53405)
- 业(52751)
- 企(44796)
- 企业(44796)
- 方法(34130)
- 数学(29578)
- 数学方法(29256)
- 融(26370)
- 金融(26369)
- 中国(24956)
- 银(24276)
- 银行(24242)
- 行(23435)
- 财(19884)
- 农(18540)
- 业经(17110)
- 地方(17011)
- 制(15460)
- 学(15081)
- 务(13632)
- 财务(13571)
- 财务管理(13549)
- 理论(13352)
- 企业财务(12936)
- 农业(12912)
- 贸(12791)
- 贸易(12776)
- 易(12411)
- 机构
- 大学(257930)
- 学院(256305)
- 管理(105583)
- 济(101217)
- 经济(98924)
- 理学(92191)
- 理学院(91231)
- 管理学(89721)
- 管理学院(89277)
- 研究(82632)
- 中国(66696)
- 京(54310)
- 科学(51085)
- 财(46233)
- 所(40084)
- 中心(39381)
- 农(38291)
- 业大(37889)
- 财经(37862)
- 研究所(36818)
- 江(35275)
- 经(34436)
- 北京(34269)
- 范(33002)
- 师范(32715)
- 经济学(30508)
- 院(30243)
- 农业(29969)
- 州(29881)
- 财经大学(28510)
- 基金
- 项目(181596)
- 科学(142989)
- 研究(134029)
- 基金(132152)
- 家(114075)
- 国家(113120)
- 科学基金(98166)
- 社会(83732)
- 社会科(79500)
- 社会科学(79478)
- 基金项目(71088)
- 省(71010)
- 自然(64173)
- 自然科(62703)
- 自然科学(62692)
- 自然科学基金(61539)
- 教育(60618)
- 划(59424)
- 编号(55174)
- 资助(54187)
- 成果(44010)
- 重点(40109)
- 部(39613)
- 发(38664)
- 创(38290)
- 课题(37047)
- 创新(35592)
- 项目编号(34723)
- 科研(34621)
- 教育部(34299)
- 期刊
- 济(104806)
- 经济(104806)
- 研究(75626)
- 中国(45149)
- 学报(39232)
- 管理(37391)
- 科学(36386)
- 融(34848)
- 金融(34848)
- 农(34479)
- 财(33533)
- 大学(29847)
- 学学(28035)
- 教育(27104)
- 农业(23680)
- 技术(21400)
- 财经(17796)
- 业经(17282)
- 经济研究(16728)
- 经(15028)
- 理论(14388)
- 图书(14106)
- 实践(13439)
- 践(13439)
- 问题(13368)
- 科技(12724)
- 技术经济(11992)
- 现代(11847)
- 业(11521)
- 商业(11084)
共检索到367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通过将大量金融资源汇集到金融中心区域,金融集聚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但任何特定的地理范围都有其资源容量的极限。随着金融资源的演进,金融集聚逐渐转化为金融扩散。本文从金融集聚角度对金融扩散现象解读,发现金融扩散是在多种动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包括外围地区资本充足带来的低成本、松散竞争带来的高收益,以及信息和资源溢出的效应。由于各种动因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与交叉,最终可归纳为三条转化率:基于成本的密度规律、基于收益率的引力规律和基于辐射作用的辐射规律。
关键词:
金融扩散 金融集聚 转化动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研究了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本地溢出模型(LS模型)进行优化,拟合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的过程。结果发现,相互叠加、此消彼长的本地市场(规模经济)效应、信息溢出效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共同决定了金融资源由集聚向扩散转化的演化进程。
关键词:
金融扩散 转化规律 本地溢出模型 模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彦明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集聚 扩散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冬健 张黎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关键词:
城市 集聚 扩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周建松 郭延安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资本、金融机构、金融人力资源、金融信息、金融产品等构成金融业发展的各种要素。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资源是经济持续成长的强大推动力,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浙江金融资源总量呈现出不断扩张的发展趋势。但是,从浙江金融资源的总体发展布局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不均衡发展状况。金融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严重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快实现浙江城乡金融和谐发展,已成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仁祥 喻平
在金融创新迅猛发展的今天 ,研究金融创新扩散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有实践意义。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金融创新扩散进行分析后 ,形成了金融创新扩散的机理。进一步构建了金融创新扩散速度与在国际间扩散的理论模式。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扩散机理 理论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金融集聚发展的动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与金融本身的时间沿袭性和空间流动性有关。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从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可以揭示金融集聚的深层次机理。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 知识外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文姣 肖鹏
新经济地理构建的中心-外围模式为产业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构造了空间权重矩阵,运用wu-hausman方法来检验泛长三角地区FDI是否存在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格局。此外,还采用了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该区域FDI的整体扩散以及收敛态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李国武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转型和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条件下,乡村企业只能就地办厂,当创新性产业在当地出现后,在模仿机制作用下本地居民不断加入这项产业。由于产业特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该项产业活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经由人际交流迅速就近扩散。在同一产业活动就近扩散达到一定规模后,集聚经济得以产生,辅助和关联产业就会出现。集聚经济的形成不仅会进一步诱使产业技术就近扩散,而且吸引外来要素和企业的集聚。技术就近扩散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
关键词:
技术扩散 集聚经济 产业集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积聚扩散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陈秋晓,戴企成
本文以杭州都市区为例.试图揭示都市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机制。首先论述了都市区集聚与扩散的水平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都市区经济空间动态发展过程.最后将都市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激发因素慨括为:①技术革新与产业结构的升级:②区位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各级政府的行为:④地产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
杭州都市区 经济 集聚与扩散 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剑 张凌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在描述我国FDI空间演化轨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FDI地区分布决定因素的空间模型,运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FDI空间演化的规律。计量结果发现,集聚效应对于吸引我国FDI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相邻省份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FDI更多的是由核心省份向周边省份扩散。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引导FDI空间的合理转移,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集聚与扩散 地区收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付江月 陈刚
对物流产业集聚、扩散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演化模型与规律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集聚经济、集聚不经济出发,提出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框架,分析其基本演化过程,讨论了影响物流产业演化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秀敏 刘冰 黄雄
以我国211个主要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除拉萨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城市以及176个地级市。收集了1989-2003年及2000-2005年各城市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城市集聚与扩散的Panel-data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别估算了各城市的相对规模收益和相对外部成本,然后通过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判断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找出城市以集聚为主向以扩散为主转换的城市规模。研究发现:目前,除上海市处于扩散阶段外,我国其它城市都处于以集聚为主的发展阶段,且在这些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规模收益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外部成本。
关键词:
规模收益 外部成本 面板数据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