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4)
- 2023(14026)
- 2022(11666)
- 2021(10449)
- 2020(8791)
- 2019(19962)
- 2018(19127)
- 2017(37740)
- 2016(19195)
- 2015(21387)
- 2014(21089)
- 2013(20704)
- 2012(18852)
- 2011(16993)
- 2010(17013)
- 2009(16071)
- 2008(14212)
- 2007(11984)
- 2006(10470)
- 2005(9105)
- 学科
- 济(107418)
- 经济(107324)
- 管理(57858)
- 业(54086)
- 方法(46021)
- 企(44994)
- 企业(44994)
- 数学(42158)
- 数学方法(41780)
- 中国(29870)
- 融(27216)
- 金融(27215)
- 地方(25344)
- 银(24388)
- 银行(24381)
- 财(23569)
- 行(23517)
- 农(20324)
- 业经(19575)
- 制(17558)
- 务(15671)
- 财务(15630)
- 财务管理(15598)
- 企业财务(14982)
- 学(14978)
- 贸(14607)
- 贸易(14594)
- 农业(14363)
- 地方经济(14266)
- 环境(14162)
- 机构
- 学院(273328)
- 大学(272516)
- 济(131845)
- 经济(129539)
- 管理(111467)
- 理学(97521)
- 理学院(96632)
- 管理学(95282)
- 管理学院(94782)
- 研究(86227)
- 中国(70831)
- 财(57783)
- 京(53473)
- 财经(47746)
- 科学(45955)
- 经济学(43945)
- 经(43587)
- 中心(42479)
- 经济学院(39605)
- 所(38734)
- 江(37472)
- 财经大学(35943)
- 研究所(35044)
- 业大(33892)
- 农(32999)
- 北京(32547)
- 范(31885)
- 师范(31620)
- 院(31299)
- 商学(31033)
- 基金
- 项目(188445)
- 科学(152884)
- 基金(142739)
- 研究(139021)
- 家(121238)
- 国家(120317)
- 科学基金(107653)
- 社会(95894)
- 社会科(91499)
- 社会科学(91476)
- 基金项目(75830)
- 省(71772)
- 自然(67080)
- 自然科(65689)
- 自然科学(65679)
- 自然科学基金(64530)
- 教育(63510)
- 划(59481)
- 资助(57851)
- 编号(53661)
- 部(43023)
- 重点(41849)
- 国家社会(41435)
- 发(41194)
- 成果(41153)
- 创(39944)
- 教育部(38777)
- 人文(38208)
- 创新(37468)
- 大学(36239)
- 期刊
- 济(137115)
- 经济(137115)
- 研究(82658)
- 财(44347)
- 中国(43055)
- 管理(40504)
- 融(38420)
- 金融(38420)
- 科学(32703)
- 学报(31766)
- 农(28151)
- 大学(26462)
- 学学(25632)
- 财经(24911)
- 技术(24534)
- 经济研究(24410)
- 经(21447)
- 业经(19920)
- 问题(19202)
- 农业(18260)
- 教育(17005)
- 统计(15556)
- 技术经济(15171)
- 策(14221)
- 商业(13375)
- 理论(13246)
- 贸(13224)
- 决策(12710)
- 现代(12426)
- 世界(11902)
共检索到393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浩然 魏琳
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规模的城市,可以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更好的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金融集聚收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这反映出过度的金融集聚将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监督成本的上升。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城市等级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匹配的适宜金融集聚程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蔚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作用路径来看,市场一体化在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间的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创新等级城市异质性。未来应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不断发挥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势,助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蔚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作用路径来看,市场一体化在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间的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创新等级城市异质性。未来应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不断发挥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势,助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行政 曹灿
本文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城市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的空间集聚会导致资本在该城市的形成和集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该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也是导致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1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溢出的空间范围。三种权重矩阵设定下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城市金融集聚不仅提高了本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间循环反馈效应以后仍然是稳健的。同时,金融活动的溢出范围有限,仅在110、120公里以内是显著的。这意味着同一城市群中上海与杭州、南京,沈阳与大连,重庆与成都等相距较远的核心城市可以同时扮演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色。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绩效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杨艳飞 韩佳宾
人口空间集聚是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在对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即在人口集聚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效益,而当人口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群的经济效益将会被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发挥城市群人口集聚红利的同时,减少城市群人口空间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本植 许宁 刘明 邓铭
利用2004—2015年中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体体现在增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三种渠道;当金融集聚水平跨越不同门槛时,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金融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而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提升作用逐步递减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覃一冬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经济集聚 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云飞
以Fujita&Thisse理论模型为基础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推导结果显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表现为"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初期推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集聚引起的负外部性会抑制经济增长。针对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和结论启示。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黎佩雨 刘新智
文章以2008—202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与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城市劳动力流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均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扩大这种促进作用;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通过门槛检验发现,五大城市群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2289。对此,各城市群应致力于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流入规模的扩大,并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