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7)
2023(17153)
2022(14711)
2021(13686)
2020(11277)
2019(25972)
2018(25423)
2017(49521)
2016(26171)
2015(29242)
2014(28925)
2013(28384)
2012(25787)
2011(22917)
2010(22920)
2009(20984)
2008(19205)
2007(16406)
2006(14087)
2005(12030)
作者
(72000)
(59759)
(59128)
(56513)
(37888)
(28613)
(27180)
(23431)
(22808)
(20949)
(20336)
(19942)
(18707)
(18552)
(18400)
(17961)
(17769)
(17597)
(17059)
(16966)
(14397)
(14388)
(14333)
(13659)
(13413)
(13148)
(12998)
(12785)
(11806)
(11685)
学科
(106565)
经济(106453)
管理(74108)
(71988)
(59968)
企业(59968)
方法(49660)
数学(43726)
数学方法(43180)
中国(33387)
(28166)
(27782)
(27358)
金融(27356)
(25514)
银行(25480)
地方(25008)
(24551)
业经(24472)
(22241)
贸易(22226)
(21673)
(20535)
(20136)
农业(18763)
(18084)
财务(18012)
财务管理(17972)
理论(17628)
技术(17304)
机构
大学(359545)
学院(359495)
(147639)
管理(146281)
经济(144513)
理学(128153)
理学院(126765)
管理学(124565)
管理学院(123921)
研究(115930)
中国(90243)
(74823)
科学(70751)
(65748)
(55011)
中心(54982)
财经(54078)
(53052)
业大(52222)
研究所(50559)
(49668)
(49374)
(46717)
北京(46323)
师范(46313)
经济学(45815)
(42968)
经济学院(41703)
农业(41468)
(41285)
基金
项目(257281)
科学(204338)
基金(188858)
研究(188347)
(163420)
国家(162126)
科学基金(141527)
社会(121113)
社会科(115124)
社会科学(115095)
基金项目(101211)
(99856)
自然(91756)
自然科(89689)
自然科学(89672)
自然科学基金(88043)
教育(85803)
(83613)
资助(76781)
编号(76063)
成果(59341)
重点(57221)
(56653)
(55274)
(53986)
课题(51375)
国家社会(50451)
创新(50398)
教育部(49220)
科研(49156)
期刊
(150030)
经济(150030)
研究(103090)
中国(61467)
学报(52507)
管理(51060)
科学(49746)
(48905)
(47175)
大学(40867)
(39496)
金融(39496)
学学(38671)
教育(34794)
农业(32535)
技术(30810)
财经(25497)
业经(25423)
经济研究(24647)
(21885)
问题(21384)
理论(17316)
科技(17060)
技术经济(16880)
图书(16872)
现代(16298)
(16279)
商业(16149)
资源(15940)
实践(15868)
共检索到507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成韦  赵炳新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本文运用国家2005、2010和2015年投入产出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金融集聚背景下的城市关联网络,借用社会网络方法测度城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2005-2015,金融集聚城市关联格局逐渐由部分省会城市构成的"轴辐"式布局向东、中部城市"全域"式网络布局发展;少数关键城市发挥着以最短路径承载金融要素在城市间流通的中介作用,且多数城市倾向与核心城市进行直接金融要素交流,逐渐减少对中介城市的依赖;大多数城市的金融辐射力较小、围绕少数关键城市形成相对紧密的关联网络,且城市对网络的影响力逐步拉大;逐步形成"分界线"轴带、东部沿海轴带和长江经济带轴带;城市组团格局在金融集聚进程中趋于均衡化和泛化、且子群内部自组织性和强度均在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刘念  刘莹莹  
本文以新企业选址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主要工作是从地理距离与投入产出关系出发构建行业间距离指标,并基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等相关信息,实证分析行业间距离对新企业选址的影响。本文发现,新企业选址倾向于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城市,与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头部企业的距离每增加1%,新企业数量将减少0.302%(0.331%);头部企业所属的产业链生态圈增强了距离负向效应。拓展性分析表明,16个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占比53.3%)表现出同时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地的倾向。本文实证结果对推动国内贸易大循环与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文龙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将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界定及分类,测度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及融合互动效应。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综合融合水平稳步上升,各部门之间融合度有明显差异,直接融合度高于间接融合度;数字经济产业各部门与文化产业各部门融合互动度波动上升,但部门之间融合互动影响力和感应力存在非对称性,从影响力系数来看,数字产品制造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拉动效应最强,从感应力系数来看,数字要素驱动业对文化产业的供给驱动效应最强。基于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研究发现,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综合融合效应总体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融合互动效应较为突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玲  董战峰  林绿  潘勋章  刘慧  禹春霞  
在政府大力推行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地考察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是否有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了2002—2015年间的6张全国投入产出表,编制了多年环保—金融投入产出表并测算环保产业和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关系,首次定量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1)环保产业从弱辐射力逐渐发展成强辐射力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上升到平均水平以上;(2)环保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增大明显,金融业对环保产业的直接和完全分配系数增大明显,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绿色金融发展有效性得到证实;(3)环保产业的最终消费结构中,政府消费约占70%,居民消费约占30%,但居民消费占比有上升趋势。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继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萍  王勇  
本文基于中国省区间比较和国际比较的双重视角,应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关联系数,全面分析了中国金融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及各省区金融业产业关联链长;东部地区金融业的关联效应最大,东北地区金融业的关联效应最小;中国金融业对各行业的总影响正在不断变大;中国金融业关联作用较大产业主要为物质资本型和流通服务部门,而发达国家则主要为服务业部门。最后,文章从产业关联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赵勇  任保平  
基于图论最大权重生成树原理的投入产出定性分析和网络关系动态演化模型可以分别从比较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刻画产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本文基于1995年和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基础树,比较静态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并采用主体调整网络演化模型,估计这15年间中国产业结构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关键生产部门没有发生变化,农林牧渔和采矿业、化学工业在产业体系中仍居于关键地位;中国产业结构得以改善,产业链条延长,部门关联度加深,产业波及源对相关产业的波及效果明显增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邬冰  
2002~2012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十年。由于当前辽宁经济持续下滑,其经济空间集聚产业关联性成为学术界挖掘区域经济失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用2002年和2012年辽宁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集聚产业关联程度,对辽宁省规划的八类主导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发现,东北振兴十年来,辽宁集聚产业具有高投入、低产品附加值特征,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大,第一、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相对较小,冶金和石化等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状态,高新技术产业的关联效果偏低,辽宁经济空间的产业内集聚效应高于关联产业的集聚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燕  胡日东  
投入产出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1995年、1997年以及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1995~2000年间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葛岳静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计算和分析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总体联系等指标,分析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并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提出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诚  
所谓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拉动和推动两个方面,并分别由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量。影响力系数反映了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程度,感应度系数反映了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利用全国2002年、2005年调整后的62个部门不变价表测算了我国目前的产业关联现状及特点,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纠正资源错配。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关联存在放大资源错配损失的可能,因此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建立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放大机理,分析三种经济类型中放大机制的异同,并使用中国1995—2011年17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会放大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平均而言,能够使产出损失放大2~3倍;从经济类型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强,而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弱;不同行业部门对总体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总体而言,我国投入产出关联的损失放大系数合计值在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造成损失的放大机制在不断增强。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若改善重点行业的资源错配状况,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绩效。研究结论还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类型应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以弱化投入产出关联对错配损失的放大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永庆  金锐  汪文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提供根本动力,金融健康发展又对经济形成支撑和推动,两者休戚相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金融业与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中、西部地区金融业都与本部门存在较高程度双向关联关系,东部地区关联程度最高;三个地区金融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等产业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梯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德环  田大伟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金融保险业近几年相对上海其他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为此本文通过对上海199年、1997年、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描绘出以金融保险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对金融保险业的总体地位以及它所依赖和主要服务的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有益于发展上海金融保险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陈洪章  
本文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和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42个产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和8大区域17个产业部门的区域间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主导产业仍集中在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农业的消费需求生产诱发系数较高,而从投资和出口需求来看,第二产业的生产诱发效应比较明显;北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中部区域在带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区域层面还是产业层面,区域内的乘数效应要远远大于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溢出效应又高于反馈效应,表明区域间和产业间的关联性还比较薄弱,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本地产业部门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