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9)
- 2023(18059)
- 2022(15148)
- 2021(13876)
- 2020(11607)
- 2019(26564)
- 2018(25862)
- 2017(49127)
- 2016(26409)
- 2015(29498)
- 2014(29511)
- 2013(29150)
- 2012(27170)
- 2011(24755)
- 2010(24970)
- 2009(23436)
- 2008(22227)
- 2007(19745)
- 2006(17287)
- 2005(15947)
- 学科
- 济(127664)
- 经济(127550)
- 管理(73296)
- 业(71190)
- 企(56570)
- 企业(56570)
- 方法(50008)
- 数学(44323)
- 数学方法(43835)
- 中国(37626)
- 地方(32689)
- 农(31575)
- 财(29084)
- 融(28851)
- 金融(28848)
- 银(27460)
- 银行(27426)
- 行(26492)
- 业经(26316)
- 学(23804)
- 制(23221)
- 农业(21866)
- 贸(21189)
- 贸易(21171)
- 易(20414)
- 环境(18531)
- 务(18438)
- 财务(18374)
- 财务管理(18331)
- 地方经济(17907)
- 机构
- 学院(378330)
- 大学(376025)
- 济(166094)
- 经济(162698)
- 管理(142892)
- 研究(132696)
- 理学(122358)
- 理学院(120917)
- 管理学(118839)
- 管理学院(118133)
- 中国(104850)
- 京(79471)
- 科学(79329)
- 财(74686)
- 所(66963)
- 中心(62359)
- 农(61790)
- 研究所(60581)
- 财经(59382)
- 江(57416)
- 经(53752)
- 业大(53497)
- 经济学(52400)
- 北京(50155)
- 范(49729)
- 师范(49228)
- 农业(48186)
- 院(47906)
- 经济学院(47071)
- 州(46028)
- 基金
- 项目(249839)
- 科学(197748)
- 研究(182054)
- 基金(181723)
- 家(158082)
- 国家(156802)
- 科学基金(135127)
- 社会(117583)
- 社会科(111770)
- 社会科学(111743)
- 省(98381)
- 基金项目(96015)
- 自然(86312)
- 自然科(84343)
- 自然科学(84322)
- 教育(83493)
- 自然科学基金(82800)
- 划(82415)
- 资助(74469)
- 编号(73186)
- 成果(58646)
- 发(58518)
- 重点(56931)
- 部(55126)
- 创(51915)
- 课题(51011)
- 国家社会(49214)
- 创新(48647)
- 科研(47816)
- 教育部(47446)
- 期刊
- 济(186995)
- 经济(186995)
- 研究(114502)
- 中国(76378)
- 财(58038)
- 农(56139)
- 学报(55750)
- 管理(52761)
- 科学(52553)
- 融(46978)
- 金融(46978)
- 大学(42579)
- 学学(40338)
- 农业(37714)
- 教育(37596)
- 技术(34746)
- 经济研究(30862)
- 财经(29938)
- 业经(29419)
- 经(25849)
- 问题(24305)
- 技术经济(20146)
- 业(20127)
- 统计(19661)
- 贸(19011)
- 商业(17706)
- 策(17688)
- 理论(17653)
- 世界(17375)
- 资源(17063)
共检索到57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文启 赵家未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永丰
流通业集聚可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流通业集聚能够显著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流通业集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艳
目前我国金融影响实体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呈现地理空间和行业集聚特征明显,金融集聚的经济绩效也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发掘金融集聚引导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通过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检验,验证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在"地理邻近地区"和"经济邻近地区"不同状态下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效应,其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本质上在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同时,我国金融集聚影响经济增长具有门限效应,知识资本外溢是否顺畅成为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突破陷阱区至关重要;经济平衡发展更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帅帅 王泉焱 廖建萍 章杰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持。本文在测度各地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考察金融集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二,金融集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第三,金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巩固提升金融集聚促进本地与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具有积极的政策与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钱晶晶 钟韵 张横峰
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限回归模型对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集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从而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效应,亦即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政府干预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效应。因此,建议各地区推动金融集聚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红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增长效应 辐射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韬 张俊丽
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集聚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抑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较强,环境规制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规制门槛值较大。基于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升级;加强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间要素配置效率;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流域竞争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耀华 蒋勇 付晓东
金融集聚是当前金融发展的显著空间分布结构特征。文章以经典内生增长模型作为框架,用金融集聚因素和创新研发支出作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因子,就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效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汇集全国285个地市11年的GDP、存贷款余额等基础数据,并采用"永续盘存法(PIM)"计算各地的实际资本存量,得到计量面板数据。计量分析部分采用SDM、SEM等模型进行空间回归,为了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动态GM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测算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对当地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金融资源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将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开展空间计量,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集聚对于不同区域经济影响有所差别。金融集聚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促进金融集聚带动本地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集聚测度 空间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明贵 赖一鸣 吴萍
以中国2006—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曲线调节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了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支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工业集聚和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增加,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先减少后增加。金融支持显著调节了工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使“U”型曲线更陡峭、拐点左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明贵 赖一鸣 吴萍
以中国2006—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曲线调节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了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支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工业集聚和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增加,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先减少后增加。金融支持显著调节了工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使“U”型曲线更陡峭、拐点左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灵 冯荣凯 蔡冬冬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具有方向性的时变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与空间马尔科夫链,实证分析人口流动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人口流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性中间作用;各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俱乐部收敛;按水平分组内流动人口作用显著,地域分组内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