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0)
2023(15780)
2022(13234)
2021(11890)
2020(10309)
2019(23468)
2018(22771)
2017(44259)
2016(23441)
2015(26415)
2014(26299)
2013(26084)
2012(24027)
2011(21745)
2010(21827)
2009(20743)
2008(19363)
2007(17130)
2006(14877)
2005(13399)
作者
(66207)
(55776)
(55417)
(52934)
(35381)
(26738)
(25534)
(21583)
(21250)
(19575)
(18941)
(18802)
(17530)
(17452)
(17402)
(17050)
(16433)
(16359)
(16072)
(15960)
(13743)
(13467)
(13439)
(12817)
(12679)
(12555)
(12223)
(11946)
(11272)
(10881)
学科
(119665)
经济(119564)
管理(67581)
(64967)
(52992)
企业(52992)
方法(52083)
数学(47034)
数学方法(46558)
中国(30983)
(28366)
金融(28363)
(28302)
地方(27267)
(26272)
(26132)
银行(26103)
(25088)
业经(23049)
(20842)
(20799)
(18673)
(18667)
贸易(18660)
财务(18616)
财务管理(18573)
农业(18395)
(18044)
企业财务(17707)
环境(15808)
机构
学院(337360)
大学(336696)
(152720)
经济(149860)
管理(131999)
理学(114251)
理学院(113070)
研究(111625)
管理学(111216)
管理学院(110589)
中国(90321)
(68664)
(68487)
科学(64980)
财经(55593)
(54840)
中心(54262)
(50930)
(50468)
研究所(49686)
(49354)
经济学(49319)
业大(46230)
经济学院(44509)
北京(42466)
财经大学(41397)
(40929)
师范(40526)
(39904)
农业(39832)
基金
项目(225942)
科学(179761)
基金(167079)
研究(164388)
(144203)
国家(143090)
科学基金(124575)
社会(107854)
社会科(102643)
社会科学(102617)
基金项目(87941)
(87696)
自然(79329)
自然科(77544)
自然科学(77526)
自然科学基金(76151)
教育(75223)
(73224)
资助(69098)
编号(65738)
成果(52447)
重点(51038)
(50611)
(49557)
(47172)
国家社会(45835)
课题(44354)
创新(44245)
教育部(44133)
科研(43681)
期刊
(163460)
经济(163460)
研究(98148)
中国(59228)
(54443)
学报(47880)
管理(47150)
科学(44791)
(44584)
(43433)
金融(43433)
大学(36874)
学学(35202)
技术(30292)
农业(29297)
财经(28449)
经济研究(27968)
教育(25763)
(24449)
业经(24249)
问题(21166)
统计(19648)
技术经济(18504)
(17411)
(16941)
理论(16797)
决策(15963)
商业(15686)
(15303)
实践(14892)
共检索到497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霞  郭科言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东  占聪  
论文选取国内省级层面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多元化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各省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依次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创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能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嵘  孔丽  刘红梅  
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业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及区域层面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集聚、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空间协同性。研究表明:全国层面上,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两者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金融市场对经济的正向作用;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雷奥  赵如波  
金融行业集聚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空间效应传递也能对其他区域产生间接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金融与经济环境呈现出新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四川省金融集聚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挖掘新环境下金融行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研究构建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各市州银行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及金融从业人员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金融行业各集聚变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具有差异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竞争和距离衰减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丽英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推动改革深入的重要力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各区域,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的投入;对劳动力数量的简单依赖,东西部正在下降,中部在上升。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总的说来有正的贡献,但却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东部在增加,西部在降低,而中部的市场化程度对经济的贡献为负。因此通过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使中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卫东  靳祥锋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2000—201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构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并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不同时间段和分区域的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当前我国仍需重视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是未来努力的方向。②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较小和较大的碳排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低,处于中等水平的碳排放水平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③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灵  徐云松  
基于2000-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使用TSLS工具变量法,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金融贡献度存在差距;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金融支持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为此,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