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8)
- 2023(16084)
- 2022(13462)
- 2021(12194)
- 2020(10535)
- 2019(24001)
- 2018(23367)
- 2017(45158)
- 2016(23967)
- 2015(27130)
- 2014(27059)
- 2013(26923)
- 2012(24925)
- 2011(22498)
- 2010(22639)
- 2009(21420)
- 2008(20088)
- 2007(17833)
- 2006(15513)
- 2005(14056)
- 学科
- 济(120632)
- 经济(120527)
- 管理(69286)
- 业(66768)
- 企(54505)
- 企业(54505)
- 方法(52271)
- 数学(47160)
- 数学方法(46669)
- 中国(32157)
- 财(29357)
- 融(28565)
- 金融(28562)
- 地方(27801)
- 农(27191)
- 银(26707)
- 银行(26677)
- 行(25633)
- 业经(23006)
- 制(22032)
- 学(21426)
- 贸(19063)
- 务(19047)
- 贸易(19045)
- 财务(18996)
- 财务管理(18949)
- 农业(18899)
- 易(18421)
- 企业财务(18063)
- 环境(16012)
- 机构
- 学院(343943)
- 大学(343547)
- 济(155051)
- 经济(152080)
- 管理(134006)
- 理学(115746)
- 研究(115107)
- 理学院(114525)
- 管理学(112641)
- 管理学院(111997)
- 中国(93653)
- 财(70441)
- 京(70334)
- 科学(67177)
- 所(56695)
- 财经(56426)
- 中心(55963)
- 农(52907)
- 研究所(51343)
- 经(51227)
- 江(51013)
- 经济学(49838)
- 业大(47646)
- 经济学院(44907)
- 北京(43811)
- 范(42094)
- 财经大学(42005)
- 师范(41674)
- 院(41304)
- 农业(41243)
- 基金
- 项目(229524)
- 科学(182494)
- 基金(169525)
- 研究(166584)
- 家(146678)
- 国家(145534)
- 科学基金(126494)
- 社会(108972)
- 社会科(103612)
- 社会科学(103584)
- 基金项目(89280)
- 省(89230)
- 自然(80997)
- 自然科(79171)
- 自然科学(79151)
- 自然科学基金(77766)
- 教育(76564)
- 划(74585)
- 资助(70107)
- 编号(66282)
- 成果(52985)
- 重点(51912)
- 部(51524)
- 发(50375)
- 创(47867)
- 国家社会(46085)
- 课题(45282)
- 创新(44902)
- 教育部(44821)
- 科研(44338)
- 期刊
- 济(167667)
- 经济(167667)
- 研究(101564)
- 中国(63782)
- 财(56372)
- 学报(49848)
- 管理(48636)
- 农(46648)
- 科学(46562)
- 融(45049)
- 金融(45049)
- 大学(38605)
- 学学(36781)
- 技术(31253)
- 农业(30564)
- 财经(29013)
- 经济研究(28422)
- 教育(28396)
- 经(24941)
- 业经(24814)
- 问题(21662)
- 统计(19563)
- 技术经济(18776)
- 贸(17652)
- 策(17416)
- 理论(16880)
- 业(16000)
- 决策(15927)
- 商业(15850)
- 世界(15121)
共检索到51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东 占聪
论文选取国内省级层面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多元化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各省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依次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创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能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因子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霞 郭科言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
金融聚集 经济增长 区位熵 金融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功 孙一君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副省级城市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的金融集聚中心与经济发展增长极,但不同城市金融与经济发展特征不同,本文在分析15个副省级城市金融集聚差异性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显示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的金融集聚水平差异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差距,不同城市应依据自身特征采取相应策略协调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调动金融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本文采用1997—200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全国及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在全国还是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都能引起经济增长,其中全国、东部、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还存在相互反馈作用;(2)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和增速并采取区域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凤莲 段会娟
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两者关系的经验检验较为缺乏且研究结论差异较大。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集聚、产业结构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集聚确实是内生的,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SGMM估计显示:区位熵对经济增长具有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专业化而不是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张祖妞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益祥 雷奥 赵如波
金融行业集聚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空间效应传递也能对其他区域产生间接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金融与经济环境呈现出新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四川省金融集聚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挖掘新环境下金融行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探究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研究构建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四川省各市州银行业集聚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及金融从业人员集聚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金融行业各集聚变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空间维度上具有差异性,并存在明显的地域竞争和距离衰减现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晓晖 叶瑛 姜彦福
本文是基于微观层面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创建代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虚拟企业,以其应缴纳的增值税作为经济增长替代变量,并以资本自由化指数作为金融发展指标变量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资本自由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通过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本文还发现在构成资本自由化的四个方面因素中,金融市场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显示了金融部门的民营化和非国有企业融资壁垒的降低对经济成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自由化 绩效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