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9)
- 2023(13287)
- 2022(11406)
- 2021(10592)
- 2020(8902)
- 2019(20547)
- 2018(20207)
- 2017(39656)
- 2016(21092)
- 2015(23491)
- 2014(23330)
- 2013(23169)
- 2012(21083)
- 2011(18779)
- 2010(18925)
- 2009(17523)
- 2008(16118)
- 2007(14023)
- 2006(12215)
- 2005(10749)
- 学科
- 济(86845)
- 经济(86766)
- 业(59513)
- 管理(59265)
- 企(50409)
- 企业(50409)
- 方法(39079)
- 数学(33974)
- 数学方法(33600)
- 中国(27273)
- 融(26908)
- 金融(26907)
- 银(25024)
- 银行(24983)
- 行(24118)
- 农(22058)
- 财(21917)
- 地方(21682)
- 业经(20955)
- 制(18720)
- 学(17360)
- 贸(15235)
- 贸易(15221)
- 农业(14912)
- 务(14910)
- 财务(14848)
- 财务管理(14825)
- 易(14769)
- 理论(14581)
- 企业财务(14187)
- 机构
- 大学(291384)
- 学院(291095)
- 济(118359)
- 管理(118335)
- 经济(115830)
- 理学(103177)
- 理学院(102098)
- 管理学(100414)
- 管理学院(99906)
- 研究(95705)
- 中国(75982)
- 京(61506)
- 科学(58811)
- 财(52952)
- 所(46768)
- 中心(44755)
- 农(44394)
- 财经(43148)
- 业大(42879)
- 研究所(42856)
- 江(40784)
- 经(39160)
- 北京(38766)
- 范(37000)
- 师范(36635)
- 经济学(35881)
- 院(35208)
- 农业(34711)
- 州(34185)
- 经济学院(32581)
- 基金
- 项目(204507)
- 科学(161051)
- 研究(150392)
- 基金(148313)
- 家(128361)
- 国家(127304)
- 科学基金(110164)
- 社会(94728)
- 社会科(90068)
- 社会科学(90045)
- 省(80866)
- 基金项目(79444)
- 自然(71345)
- 自然科(69689)
- 自然科学(69676)
- 自然科学基金(68417)
- 教育(67629)
- 划(67112)
- 资助(61223)
- 编号(60943)
- 成果(48491)
- 重点(45650)
- 发(44809)
- 部(44429)
- 创(43141)
- 课题(41790)
- 创新(40253)
- 科研(38870)
- 国家社会(38659)
- 教育部(38303)
- 期刊
- 济(124903)
- 经济(124903)
- 研究(85824)
- 中国(52795)
- 学报(44034)
- 管理(43060)
- 科学(41170)
- 农(39911)
- 财(38401)
- 融(36726)
- 金融(36726)
- 大学(33549)
- 学学(31748)
- 教育(29016)
- 农业(27451)
- 技术(24868)
- 业经(21205)
- 财经(20505)
- 经济研究(20386)
- 经(17539)
- 问题(16312)
- 理论(15285)
- 科技(14549)
- 图书(14316)
- 技术经济(14284)
- 实践(14068)
- 践(14068)
- 业(13771)
- 现代(13566)
- 商业(13351)
共检索到420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彬 张笑
基于31个省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2010—2015年中国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高度耦合性,协调度不断由中度协调回落到濒临失调;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经济越发达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越高。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文晓 沈丽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向优质阶段迈进的关键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我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均衡格局逐渐完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极化特征;在考虑空间因素和时间跨度的条件下,我国多数省份与相邻省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作用得到显现。研究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秋艳 房胜飞
文章通过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构建,运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协调度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协调度水平仍处于频临失调阶段;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呈阶梯式分布特点,依协调强度分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缩小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宜庆 王耀宇 周依仿 周紫薇
基于三大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现状,以2002-2012年统计数据,运用物理学中的三者耦合模型,将金融要素集聚、区域产业结构和生态效率三个系统相结合,进行了耦合协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经济圈三者耦合协调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稍优于环渤海经济圈;然后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三大经济圈金融要素集聚、区域产业结构和生态效率三者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给出了促进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颜洪平 陈平
本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理学上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河南和湖北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安徽、湖南和山西属于中级协调,江西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安徽、河南和湖北属于同步发展型,湖南和江西属于金融集聚滞后型,山西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鑫明 殷清 张一飞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模型和静态面板模型,测算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别明显,耦合度均值由东到西逐渐递减;(2)政府投入力度、金融机构贷款力度、技术创新能力、地区产业结构均能显著提高二者的耦合度,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分别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者耦合程度影响最大。建议充分发挥好公共科技金融的积极作用,坚持技术创新和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找到一条适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的路径,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芳 田明华 秦国伟
文章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和优化。结果表明: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更大;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至初级协调之间,地区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外商投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作用于市场因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支撑等因素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部分变量的中介传导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文章基于二者相互促进的内在循环机制,提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寇佳丽 郑尊信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能否实现耦合协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熵权—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从极度不协调提升到中度协调,反映了两者之间耦合协调状态不断完善。(2)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处于中度协调,少数省份位于高度协调和基本协调,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3)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城镇化、政府扶持、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和FDI的影响尚不明显。当然,各个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辛红
“双碳”愿景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构建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试点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试点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碳交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在耦合度方面,重庆处于低耦合协调阶段,广东和湖北处于高耦合协调阶段,其他试点处于中等耦合协调阶段。因此,应缩小地区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体系,为我国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江浙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静 刘诗琳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之间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金融集聚系统;东、中、西、东北部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优于西北部,但南北差异相对于东西差异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