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59)
2023(19049)
2022(15924)
2021(14870)
2020(12355)
2019(28677)
2018(27831)
2017(53032)
2016(28362)
2015(31990)
2014(31717)
2013(30802)
2012(28096)
2011(24975)
2010(24917)
2009(23036)
2008(21465)
2007(18343)
2006(16043)
2005(14171)
作者
(78437)
(65249)
(64451)
(61909)
(41577)
(31234)
(29602)
(25553)
(24952)
(23042)
(22270)
(21891)
(20469)
(20452)
(20433)
(19801)
(19395)
(19189)
(18787)
(18661)
(15939)
(15798)
(15773)
(14944)
(14675)
(14524)
(14321)
(14113)
(13134)
(12786)
学科
(114437)
经济(114313)
管理(79710)
(77549)
(64042)
企业(64042)
方法(54043)
数学(47771)
数学方法(47193)
中国(36730)
(31444)
(31219)
(28870)
金融(28866)
(27155)
银行(27116)
业经(26314)
(26071)
地方(25116)
(23768)
贸易(23751)
(23128)
(22571)
(22204)
农业(21022)
(19932)
财务(19851)
财务管理(19805)
企业财务(18848)
理论(18540)
机构
大学(389781)
学院(386953)
(158725)
经济(155438)
管理(154583)
理学(134464)
理学院(133026)
管理学(130543)
管理学院(129855)
研究(128087)
中国(101609)
(82254)
科学(77403)
(73414)
(61641)
中心(61477)
(59755)
财经(59155)
业大(56422)
研究所(56211)
(55578)
(54092)
北京(51355)
(50510)
师范(50045)
经济学(49194)
(47287)
农业(46354)
(45472)
经济学院(44591)
基金
项目(271776)
科学(215249)
基金(199516)
研究(198409)
(173371)
国家(171973)
科学基金(149400)
社会(127073)
社会科(120741)
社会科学(120712)
基金项目(105707)
(104637)
自然(96894)
自然科(94752)
自然科学(94733)
自然科学基金(93017)
教育(91168)
(88121)
资助(82187)
编号(80634)
成果(64101)
重点(60715)
(59941)
(57375)
(56386)
课题(54485)
国家社会(53280)
创新(52676)
科研(52222)
教育部(52082)
期刊
(164675)
经济(164675)
研究(114292)
中国(73262)
学报(59802)
(55808)
管理(55451)
科学(54921)
(53895)
大学(46559)
(45220)
金融(45220)
学学(43535)
教育(40954)
农业(36566)
技术(33808)
财经(28456)
经济研究(27466)
业经(26813)
(24303)
问题(21967)
图书(21558)
理论(19807)
(18910)
(18538)
统计(18133)
实践(18098)
(18098)
技术经济(18021)
科技(17707)
共检索到57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发奇  文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陆迁  
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采用空间Moran?s I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7—2019年,农业碳排放的高低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农业碳排放和城镇化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呈现集聚的特征;城镇化不仅直接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邻省农业碳排放,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相互抵消的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燕  冉光和  季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框架,采用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且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显著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这一重要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中国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从总体上抑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效应;(2)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则显著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07-2016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强于1997-2006年;(3)城镇化对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样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波  
基于城镇化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借鉴,本文利用中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68. 4%;城镇化与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公共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48%,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随城镇化进程大大高于生活性服务业。从整体上看,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的集聚化趋势,这也印证了服务业结构存在向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结合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应以城镇化为基础,合理引导各类服务业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和分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淑云  杨建坤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通过区分一般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两个指标,研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两者关系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口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同时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在不同区域层面,一般人口集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正U型"关系,且对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但在中部地区,两者关系并未呈现"U型"关系,而是呈持续负向影响。此外,相比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对于中部和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政策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物质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锋  樊学瑞  黄妍妮  
采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进行测度,然后分别基于距离和人口密度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不仅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亦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不同流域段,溢出效应大小及方向相异;(2)分流域段看,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上游地区显著为负,中游地区不显著,且下游地区的溢出效应高于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又高于上游地区;(3)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镇化逐渐展现出其开放性的特点,其对FD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级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对我国FDI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地区与FDI呈显著正向关系、产业城镇化水平在东、中、西地区对FDI均呈现明显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数量和分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研究有利于从城镇化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外商引资政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缩小F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超  孟大虎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趋向融合和协调,开展省际、区域之间的空间影响对我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不可或缺。文章突破区域经济相互独立假说,选取我国1978—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初级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空间抑制作用,这需要引起关注;中级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但无法明确是否有利;高级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有利的空间溢出效应。有鉴于此,我国需充分鼓励高级教育人力资本带头发挥创新能力,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和东、中、西部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Moran’s I的计算表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Moran’s I变化较小,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不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全国及东、中、西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全国及各省份的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虽然变量不同、省份不同,这种溢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各变量的溢出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全面考虑各要素的溢出效应的差异,促进各省份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