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7)
- 2023(16873)
- 2022(13613)
- 2021(12436)
- 2020(10745)
- 2019(24503)
- 2018(24029)
- 2017(46953)
- 2016(25100)
- 2015(28206)
- 2014(28040)
- 2013(27647)
- 2012(25291)
- 2011(22495)
- 2010(22442)
- 2009(21069)
- 2008(19831)
- 2007(17754)
- 2006(15198)
- 2005(13666)
- 学科
- 济(109177)
- 经济(109075)
- 业(71799)
- 管理(70475)
- 企(58892)
- 企业(58892)
- 方法(51620)
- 数学(46123)
- 数学方法(45626)
- 中国(33207)
- 财(29576)
- 农(28989)
- 融(28676)
- 金融(28673)
- 银(26964)
- 银行(26930)
- 行(25861)
- 业经(25101)
- 地方(24316)
- 制(22410)
- 务(19697)
- 财务(19640)
- 财务管理(19592)
- 农业(19574)
- 学(19369)
- 贸(19251)
- 贸易(19237)
- 企业财务(18733)
- 易(18653)
- 产业(16301)
- 机构
- 学院(352065)
- 大学(351526)
- 济(149555)
- 经济(146597)
- 管理(137961)
- 理学(119644)
- 理学院(118381)
- 管理学(116297)
- 管理学院(115657)
- 研究(114541)
- 中国(92201)
- 京(72932)
- 财(68731)
- 科学(68698)
- 农(56512)
- 中心(56369)
- 所(55891)
- 财经(55456)
- 江(52520)
- 业大(51082)
- 研究所(50821)
- 经(50391)
- 经济学(47653)
- 北京(45064)
- 农业(44202)
- 范(43956)
- 师范(43464)
- 经济学院(43364)
- 州(41900)
- 院(41693)
- 基金
- 项目(240342)
- 科学(190866)
- 基金(176854)
- 研究(174157)
- 家(153382)
- 国家(152175)
- 科学基金(132313)
- 社会(112752)
- 社会科(107367)
- 社会科学(107340)
- 省(93959)
- 基金项目(93740)
- 自然(85355)
- 自然科(83486)
- 自然科学(83467)
- 自然科学基金(81987)
- 教育(79953)
- 划(78579)
- 资助(72574)
- 编号(70100)
- 成果(55855)
- 重点(54208)
- 部(53298)
- 发(52327)
- 创(50395)
- 国家社会(47600)
- 课题(47496)
- 创新(47193)
- 科研(46538)
- 教育部(46221)
共检索到512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燕 冉光和 季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框架,采用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且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显著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发奇 文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金融集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考察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建立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分析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和城镇化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增强趋势。金融集聚、金融投资比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镇化都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理距离关联模式下溢出效应更强;而金融发展规模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城镇化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蓝庆新 陈超凡
文章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局域LISA地图,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我国各省的分布格局和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并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强烈的空间冲击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金融支撑、科技发展、市场化程度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受引资质量和结构性偏倚的影响,资本流动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艳明 高悦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速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及测算指数,综合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和SDM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分别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虽然总体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西部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强;从影响路径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会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增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这一重要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中国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从总体上抑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效应;(2)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则显著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07-2016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强于1997-2006年;(3)城镇化对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样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立新
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栋燊 沈维萍 胡雷
文章考察了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应,分析了城镇化影响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制,构建了STIRPA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二者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城镇化初期促进了碳排放,而后期促进了碳减排;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影响碳排放。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中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东部地区碳减排效果略好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消费结构升级主要通过扩大非物质消费和扩大服务业占比两个路径对碳减排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消费结构升级 碳排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可人
选取西部12个省区199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未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水平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农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敏
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文章运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静态面板FE和RE模型、动态面板DIF-GMM和SYS-GMM模型估计结果均显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土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负相关;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依赖性;第三,人口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而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与溢出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敏
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吗?文章运用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静态面板FE和RE模型、动态面板DIF-GMM和SYS-GMM模型估计结果均显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土地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显著负相关;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在空间分布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依赖性;第三,人口城镇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而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与溢出效应,且溢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促进效应;第四,土地城镇化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不显著,未来实现产城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走人口城镇化而非土地城镇化道路;第五,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等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不同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吉亚辉 陈智
本文采用2006-2015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贸易自由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都对新型城镇化水平产生一定影响,且贸易自由水平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持续的推动作用;而产业集聚程度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先促进再抑制,呈倒"U"型。这启示我们: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充分利用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水平,依靠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贸易自由 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陆迁
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采用空间Moran?s I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7—2019年,农业碳排放的高低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农业碳排放和城镇化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呈现集聚的特征;城镇化不仅直接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邻省农业碳排放,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相互抵消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