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1888)
2022(9853)
2021(8892)
2020(7338)
2019(16230)
2018(15554)
2017(29773)
2016(15244)
2015(16684)
2014(16320)
2013(15992)
2012(14987)
2011(13813)
2010(14296)
2009(13601)
2008(12259)
2007(11080)
2006(9943)
2005(9113)
作者
(43205)
(36038)
(35562)
(34198)
(23242)
(17100)
(16130)
(13754)
(13669)
(12695)
(12482)
(11939)
(11634)
(11425)
(11234)
(11113)
(10460)
(10348)
(10215)
(9909)
(8953)
(8542)
(8506)
(8383)
(8245)
(7975)
(7932)
(7627)
(7217)
(7075)
学科
(83932)
经济(83864)
管理(48200)
(47148)
(40806)
企业(40806)
中国(28159)
方法(26889)
(26427)
金融(26427)
(23971)
银行(23957)
地方(23832)
数学(23330)
(23255)
数学方法(23147)
(17413)
业经(17066)
技术(16985)
(15831)
(14615)
(14472)
地方经济(13834)
技术管理(12267)
理论(11830)
中国金融(11308)
(11270)
(11181)
财务(11155)
财务管理(11137)
机构
学院(219618)
大学(217962)
(104377)
经济(102274)
管理(82764)
研究(77820)
理学(70793)
理学院(69973)
管理学(68976)
管理学院(68535)
中国(63653)
(46805)
(44611)
科学(43555)
(37789)
财经(37312)
中心(36238)
经济学(34574)
研究所(34059)
(33848)
(33038)
经济学院(30824)
(29644)
(28006)
北京(28005)
财经大学(27848)
业大(27301)
(27058)
(26969)
师范(26713)
基金
项目(143964)
科学(116108)
基金(106361)
研究(105756)
(91791)
国家(91024)
科学基金(79897)
社会(72270)
社会科(68930)
社会科学(68913)
(57200)
基金项目(56233)
自然(49297)
自然科(48312)
自然科学(48302)
教育(47491)
自然科学基金(47488)
(46825)
资助(41959)
编号(39591)
(35848)
(32904)
重点(32684)
创新(32641)
成果(31571)
(31426)
国家社会(30974)
课题(28867)
教育部(27837)
(27715)
期刊
(119395)
经济(119395)
研究(73109)
中国(45376)
(35857)
(35701)
金融(35701)
管理(34631)
科学(29200)
学报(28753)
(26653)
大学(22624)
学学(21783)
经济研究(20940)
财经(19939)
教育(19788)
技术(19478)
(17416)
农业(16912)
业经(16446)
问题(16043)
技术经济(13333)
科技(11142)
(11063)
现代(10897)
统计(10827)
(10575)
商业(10453)
世界(9932)
(9705)
共检索到34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桂宏  陈雨佳  
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的中介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地理位置与城市等级差异并没有改变金融集聚促进经济韧性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西部城市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面板门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是影响金融集聚赋能经济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小的城市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存在负效应。据此,建议提高城市经济韧性,从金融产业高水平发展与高质量集聚入手,激发经济活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靳瑶  
利用2003-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市数据分析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城市、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且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杜运苏   陈汉   陈小文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安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各个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从人口集聚的视角研究城市经济韧性。首先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分析集聚如何影响生产率进而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长差分模型识别集聚和城市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集聚不但有助于提高城市抗冲击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城市经济恢复的能力以及冲击后状态转变的能力;与经济下行时期相比,经济调整时期集聚与城市韧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市场需求效应、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知识溢出是集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途径;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集聚对全国总体经济韧性有明显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促进人口集聚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城市韧性的有效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梦泽   李富强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对内陆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春喜   陶莺   王威  
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247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绿色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发挥信号传递作用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增强了城市经济的恢复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转型再造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非资源型城市中显著,而在资源型城市中不显著,在大型城市具有促进效果,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的影响效果优于西部城市;此外,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就业人口规模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应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注重提升技术创新质量,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勤林  张冰冰  
经济韧性是经济体受到意外冲击后复苏转型的关键,数字金融可以利用新兴技术赋能经济韧性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通过选取全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20年数据,建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中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和数字注意力在数字金融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时的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经济韧性过程中,创业活跃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分别发挥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数字注意力对数字金融提升经济韧性的影响有显著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