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3)
- 2023(3648)
- 2022(2910)
- 2021(2639)
- 2020(2191)
- 2019(4852)
- 2018(4415)
- 2017(8293)
- 2016(4411)
- 2015(5098)
- 2014(4868)
- 2013(4562)
- 2012(4082)
- 2011(3608)
- 2010(3953)
- 2009(3882)
- 2008(2665)
- 2007(2344)
- 2006(2118)
- 2005(2018)
- 学科
- 融(23974)
- 金融(23974)
- 银(20703)
- 银行(20703)
- 行(20226)
- 中国(13850)
- 济(13294)
- 经济(13284)
- 业(12466)
- 中国金融(10804)
- 企(10539)
- 企业(10539)
- 管理(10222)
- 制(6872)
- 财(6561)
- 地方(5912)
- 务(5318)
- 财务(5306)
- 财务管理(5301)
- 理论(5287)
- 企业财务(5152)
- 方法(4579)
- 业经(4320)
- 农(4304)
- 数学(4275)
- 事业(4261)
- 数学方法(4258)
- 体(4021)
- 教学(3845)
- 体制(3592)
- 机构
- 学院(52997)
- 大学(48396)
- 济(22706)
- 经济(22117)
- 中国(19908)
- 管理(17116)
- 研究(15580)
- 理学(14155)
- 理学院(14036)
- 管理学(13825)
- 管理学院(13740)
- 银(13707)
- 银行(13287)
- 融(12861)
- 金融(12618)
- 财(12489)
- 行(12477)
- 中心(10170)
- 人民(9924)
- 财经(9800)
- 京(9430)
- 国人(9094)
- 中国人(9051)
- 中国人民(9005)
- 江(8848)
- 经(8840)
- 职业(8528)
- 经济学(8267)
- 州(7961)
- 人民银行(7695)
共检索到88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明 郑波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院校的联系和交流,探讨金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金融教育事业发展,为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起并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培养研讨会”日前在杭州隆重举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陆光慧常务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厅鲍学军副厅长、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郑南源副行长、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胡柏梧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江其务教授等来自全国金融院校的领导和金融专家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郭福春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银行业经过不良资产的剥离、市场化的成功改制,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升,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人员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银行业发展对于银行一线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需求情况。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先后在浙江省的主要地市杭州、台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衢州等地召开了15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郭福春
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根本要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为出发点,在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
金融人才 行业 校友 订单 岗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以专业为龙头、以人才为支撑、以治理为保障,发挥学校“双高”建设成果在服务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企业实践、服务政府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国“双高”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亮点对接国家数字经济新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服务浙江万亿金融产业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国际贸易两大产业高端,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力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两项、
关键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双高” 投资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福春 郭延安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学生必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能够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实现对接和融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依托与浙江省内金融行业的天然血脉关系,充分发挥"金融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优势,将优秀的金融文化融于办学实践的全过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优质银行从业人员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海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主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能工巧匠。如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就必须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存在的不足之处入手,通过构建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路径,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内容、师生共同培养的文化精神和构建学校自身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艺双馨"人才。通过国家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政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社会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学校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 专业教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郭福春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以人为本,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克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树林
作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金融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为出发点,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金融行业人才社会需求,使从业人员通过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训效果。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为例,对其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如:培训模式构建、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注重职业道德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
培训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异
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于2006年成为全国28属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银领"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贸类服务"蓝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全国经贸类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从业人员再提高培训基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屠莉佳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后,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重要命题,必须研究其内容,更必须研究其载体、手法和路径,也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并结合近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提出了"长""多""活"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策略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记者:盛院长您好!首先要祝贺学院的四项成果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能谈一谈学院获得如此成绩的经验么?盛健:学院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我们认为,作为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科研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支撑,是高职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声 方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方华 郭福春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在于"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对于工科高职院校而言,实践、实训工作的外部条件相对容易解决,而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比较困难。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分析基础,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目标就是"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而"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是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两大抓手;产学合作是实现"三个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