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7)
- 2023(16702)
- 2022(13600)
- 2021(12774)
- 2020(10994)
- 2019(25061)
- 2018(24386)
- 2017(47397)
- 2016(24871)
- 2015(27842)
- 2014(27193)
- 2013(27105)
- 2012(24702)
- 2011(21687)
- 2010(21686)
- 2009(20806)
- 2008(20269)
- 2007(17730)
- 2006(15265)
- 2005(14181)
- 学科
- 济(112196)
- 经济(112082)
- 业(104509)
- 企(93806)
- 企业(93806)
- 管理(88527)
- 方法(56092)
- 数学(47382)
- 数学方法(47013)
- 财(40265)
- 中国(33589)
- 业经(32890)
- 农(31689)
- 务(30714)
- 财务(30674)
- 财务管理(30619)
- 融(30317)
- 金融(30316)
- 企业财务(29285)
- 银(28724)
- 银行(28719)
- 行(27472)
- 制(26770)
- 农业(22541)
- 贸(21515)
- 贸易(21497)
- 易(21059)
- 技术(19564)
- 体(18963)
- 策(18232)
- 机构
- 学院(349619)
- 大学(345607)
- 济(161533)
- 经济(158946)
- 管理(147543)
- 理学(126805)
- 理学院(125790)
- 管理学(124365)
- 管理学院(123710)
- 研究(105416)
- 中国(97243)
- 财(80276)
- 京(70145)
- 财经(63781)
- 经(58257)
- 科学(54970)
- 中心(52148)
- 经济学(51096)
- 江(50057)
- 所(49487)
- 财经大学(47773)
- 农(47624)
- 经济学院(46407)
- 北京(44058)
- 研究所(43808)
- 业大(42828)
- 商学(42396)
- 商学院(42043)
- 州(40107)
- 经济管理(39864)
- 基金
- 项目(225264)
- 科学(182592)
- 基金(171300)
- 研究(168751)
- 家(144939)
- 国家(143722)
- 科学基金(128510)
- 社会(114044)
- 社会科(108600)
- 社会科学(108576)
- 基金项目(89832)
- 省(84250)
- 自然(80751)
- 自然科(79020)
- 自然科学(79005)
- 自然科学基金(77735)
- 教育(76595)
- 资助(70944)
- 划(69879)
- 编号(66102)
- 部(52536)
- 成果(51754)
- 创(49977)
- 重点(49263)
- 国家社会(48754)
- 发(47159)
- 教育部(46902)
- 人文(46127)
- 创新(46080)
- 制(44995)
- 期刊
- 济(170925)
- 经济(170925)
- 研究(105943)
- 财(68829)
- 中国(62710)
- 管理(58851)
- 融(52940)
- 金融(52940)
- 农(43160)
- 科学(42492)
- 学报(39290)
- 大学(32947)
- 财经(32926)
- 学学(31719)
- 技术(31603)
- 农业(29011)
- 经济研究(28260)
- 经(28190)
- 业经(27183)
- 教育(22162)
- 问题(22022)
- 财会(20715)
- 技术经济(20001)
- 贸(19967)
- 会计(18585)
- 业(18448)
- 世界(18400)
- 统计(18251)
- 国际(18212)
- 策(17024)
共检索到526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洋 佟孟华
金融错配严重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它是否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尚无明确证据。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通过对企业层面金融错配负担水平进行度量,系统探究金融错配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金融错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水平,且该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企业的负债方式、降低企业的效率水平和促进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等予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在高成长性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金融错配的影响更为突出。此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弱化金融错配所引发的债务违约效应,且该作用具有长期的动态叠加特征。据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金融的触达性和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梓旗 于双丽 乔桂明
选取2007—2019年沪深2 046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二值混合模型,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加剧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对其债务违约风险产生作用。异质性因素考察结果发现,外部融资能力能够显著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规模越小的企业其债务违约风险越容易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浩然 荆新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社会关系网络越富足,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越小。但是,在国有企业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显著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由高管变更引起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度的增强(减弱),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也相应减小(增大);在代理成本较小的公司里,社会关系网络对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银行关联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最大;在债务违约宣告期间,具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加负面。以上结论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是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靖烨 史家荣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在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为防范化解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降低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中小企业、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靖 肖翔 李晓月
以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验证了不同股权背景下,环境不确定性对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债务违约的风险,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两者关系具有缓解作用,且这种缓解作用更多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国柳 彭远怀
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债务成本的治理效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后债务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投保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债务成本的抑制作用减弱;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债务成本的治理效果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对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降低债务成本主要是因为抑制了管理层的高风险管理活动。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债务成本 两职合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赵平 孙志峰
银行贷款是否遵循风险定价原则,事关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银行体系稳定。本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银行存贷款利率管制名义上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制造业上市公司贷款利率总体上遵循信贷风险定价原则;定价信息约束较弱的松融资约束企业、政府信贷干预较少的民营企业和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银行贷款定价均显著体现信贷风险定价原则,而三者分别对应的紧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和低利率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其贷款利率定价均不反映风险水平;双重差分分析表明,2018~2019年民企信用债“违约潮”的爆发,并没有使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定价,出现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显著上升,这可视为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决策并不遵循动态风险定价原则的“个案”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方元 陈经伟 李昊洋 宋英男
近年来,我国企业“脱实向虚”和上市企业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基于投机性目的下的金融化行为视角,实证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倾向造成企业“脱实向虚”进而对其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显著提高了其未来所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并且这一影响主要存在于当期毛利率较低或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加剧了企业的投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媛
当前,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受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尤其是当大众媒体参与到监督队伍中,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压力。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重污染型行业的76家公司2012—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下碳风险变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风险的加大会提高企业的债务成本;(2)媒体的报道情况与企业的债务成本具有正向的变动关系,即负面报道因增加企业负担而使得债务成本上升,反之亦然;(3)进一步的检验二者的交互效应,发现媒体正面报道削弱了碳风险对债务成本的影响,而负面报道加剧了这一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丽娟 华娇娇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度与日俱增,ESG理念的普及应用和相关信息披露正在重塑企业竞争力。本文以2018—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分析并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通过发挥信息增量、积极信号释放和声誉保障三重效应来增加获得长期信贷资源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优化;企业ESG表现与债务期限结构的正相关关系在外部信息环境较差和非国有制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检验证明,企业ESG表现对债务期限结构的优化作用最终能够缓解企业“短贷长投”的问题。本文对于理解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和ESG表现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兴宇 王满 马勇
供应链隐性契约以及客户集中度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客户集中度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客户集中度的升高债务融资成本先升高后降低,即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仅在地区法治化水平较低和行业垄断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存在,而在行业垄断程度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的关系。在进一步区分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后,回归结果显示,这种倒U型关系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中,在民营企业中二者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处于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管理供应链关系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白雪莲 贺萌 张俊瑞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债权人的视角,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企业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而非短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作用机制上看,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债务融资成本 内部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华 余冬根
以我国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选择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审计师声誉越高,其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审计师选择因素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产生差异,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有显著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却没有明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更能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师选择 债务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司治理与债务成本——来自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债务契约治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盈余储备、违约预测与债务契约的有效性——来自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995~2010年的经验证据
内部人交易对公司债务融资规模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债务和股权融资的周期性——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行业专业性、债务代理成本与违约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东网络“太关联”是否加剧崩盘风险?——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软预算约束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
产能过剩是否加剧企业“脱实向虚”?——来自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缓兵之计?地方债务展期与隐性违约风险——来自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