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7)
- 2023(16942)
- 2022(14065)
- 2021(12903)
- 2020(11080)
- 2019(25059)
- 2018(24301)
- 2017(47348)
- 2016(24802)
- 2015(27807)
- 2014(27481)
- 2013(26786)
- 2012(24420)
- 2011(22036)
- 2010(22318)
- 2009(21034)
- 2008(19731)
- 2007(17136)
- 2006(14988)
- 2005(13631)
- 学科
- 济(119004)
- 经济(118860)
- 管理(74358)
- 业(72218)
- 企(59611)
- 企业(59611)
- 方法(51590)
- 数学(46426)
- 数学方法(45722)
- 中国(33085)
- 财(30193)
- 融(29749)
- 金融(29748)
- 银(28657)
- 银行(28643)
- 行(27508)
- 农(25397)
- 制(25129)
- 地方(25129)
- 业经(23502)
- 学(20824)
- 务(19640)
- 财务(19568)
- 财务管理(19528)
- 企业财务(18704)
- 贸(17770)
- 贸易(17754)
- 理论(17404)
- 易(17253)
- 农业(17106)
- 机构
- 学院(351162)
- 大学(350634)
- 济(157391)
- 经济(154450)
- 管理(137711)
- 理学(118991)
- 理学院(117820)
- 管理学(115625)
- 管理学院(114988)
- 研究(113287)
- 中国(95092)
- 财(74774)
- 京(70678)
- 科学(64904)
- 财经(59928)
- 中心(54952)
- 所(54708)
- 经(54581)
- 经济学(51449)
- 农(50932)
- 江(50709)
- 研究所(49568)
- 业大(47588)
- 经济学院(46291)
- 财经大学(45008)
- 北京(43972)
- 范(41456)
- 师范(41032)
- 院(40993)
- 州(40617)
- 基金
- 项目(236712)
- 科学(189086)
- 基金(176788)
- 研究(171195)
- 家(152837)
- 国家(151639)
- 科学基金(132813)
- 社会(113951)
- 社会科(108385)
- 社会科学(108358)
- 基金项目(92629)
- 省(90801)
- 自然(85351)
- 自然科(83513)
- 自然科学(83492)
- 自然科学基金(82052)
- 教育(79290)
- 划(75896)
- 资助(73591)
- 编号(66649)
- 部(53398)
- 重点(53100)
- 成果(52566)
- 发(50018)
- 创(49679)
- 国家社会(48472)
- 教育部(47031)
- 创新(46576)
- 人文(45881)
- 科研(45745)
- 期刊
- 济(168236)
- 经济(168236)
- 研究(106558)
- 中国(64924)
- 财(58635)
- 管理(52056)
- 学报(49753)
- 融(49624)
- 金融(49624)
- 科学(47619)
- 农(45008)
- 大学(39740)
- 学学(38227)
- 技术(31814)
- 财经(31145)
- 农业(29396)
- 教育(29181)
- 经济研究(29107)
- 经(26826)
- 业经(24502)
- 问题(21112)
- 统计(19839)
- 技术经济(18714)
- 策(18073)
- 理论(16487)
- 贸(16161)
- 决策(16130)
- 商业(15557)
- 业(15346)
- 版(15089)
共检索到52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源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金融错配是否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构成异质性冲击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阐释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引致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以2005—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对外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已得到有效缓解,金融错配的效率效应显著改善。然而,由于规模效应在风险链条传导过程中的累积反馈,规模歧视已成为引发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主渠道。这些研究结果为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框架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隋建利 龚凯林
本文通过构建包括11种结构冲击以及2种粘性机制的异质性部门(消费品部门、资本品部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详细刻画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缘由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无论是消费品部门还是资本品部门,两部门产品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粘性程度都普遍较高。与产品市场相比较,劳动力市场潜存更高的粘性程度和更强的定价阻力。(2)微观部门异质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部门专有产品价格加成冲击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向截然不同,而部门专有技术冲击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3)资本品部门技术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消费偏好冲击、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解释超过90%的居民消费、居民投资、总产出波动。此外,结构冲击的边际贡献存在较强动态特征,投资边际效率冲击的贡献率普遍显著上升,货币政策冲击的贡献率普遍明显下降。(4)中国实际GDP增长缺口主要由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消费偏好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驱动,而名义加成冲击、技术冲击以及财政政策冲击的贡献相对较小,且由投资边际效率冲击以及消费偏好冲击所代表的需求层面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的贡献方向基本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叶金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已经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成为各类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中介,与此同时,在经济各领域金融风险也显著增大,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就成了当前热点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评价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并构造出我国金融安全指数,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无约束VAR模型,仔细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梦楠 周新苗
本文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状况,选取了25个金融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6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汇率波动率、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安全指数在2000~2016年期间呈波动起伏状态,符合我国金融安全实际发展状况;目前我国金融安全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和汇率波动率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金融安全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什么是财政冲击?如何设定财政冲击?宏观经济总量对财政冲击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响应?这些冲击效应又是如何传导的?本文对该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财政冲击究竟是挤入还是挤出私人消费;消费和就业、消费和实际工资的运动方向是否一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毅 牛慧
选取沪深两市200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所有上市A股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的投资组合,揭示了中国宏观经济冲击对资产误定价影响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时期下,宏观经济冲击对不同资产误定价水平下投资组合绩效的影响均具有非对称效应,且宏观经济超预期正向冲击的影响效果要大于负向冲击。此外,相较于资产误定价水平为零的股票,宏观经济的超预期正向冲击对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或低估的股票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市场上出现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不完全是宏观经济超预期发展引发的结果,而更有可能是由股票市场自身的特征所导致的。基于此,进一步提出继续深化改革金融市场进程、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冲击 资产误定价 非对称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宇 龚六堂
军事支出是国防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支出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特征事实发现GDP、军事开支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随后构建了包含流动性约束家庭和非流动性约束家庭两类家庭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参数校准和贝叶斯估计进行模拟,估计得到了中国军事消费乘数与支出乘数,研究表明军事支出冲击能够带动产出和居民消费的增加,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DSGE 军事消费乘数 军事支出乘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耿强 章雳
金融危机以来,需要从理论上详尽研究中国宏观波动中外部冲击的具体影响。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中国的季度数据考察经济波动中的外部冲击效应,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经济运行基本吻合,对实际经济中产出和投资的波动解释力较强,结论认为汇率冲击和国外需求冲击都具有明显的双重作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国外需求下降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以通过内需的扩大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
关键词:
外部冲击 经济波动 开放经济 金融加速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马振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重风险叠加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采用面板局部投影法,考察风险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发现杠杆率较高、金融市场摩擦较大、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会遭受更严重的负面冲击。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详细分析全球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杠杆率较高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使企业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更大,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本流动顺周期性较强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显著抬高国家主权风险溢价,使国内基准利率上升,放大风险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控制宏观杠杆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风险冲击 新兴经济体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张平淼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特有的紧迫性与不确定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更使得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考察"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影响,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前沿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考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16个部门、共计174个变量的冲击影响。其次,采用新颖的风险溢出网络方法,研究全球"新冠"疫情事件下,我国金融市场各部门间风险传导关系的动态演变。接着,我们结合美股4次"熔断"等极端风险事件,考察"疫情之下"国际间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源头与溢出途径。最后,本文基于风险结构框架,进一步探讨了该时期全球资本市场的共振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适应的宏观治理应对机制与风险防范对策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有助于我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总量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100836)课题组负责人:张曙光。参加本文讨论的课题组成员有张卓元、左大培、李晓西、袁钢明、张平、盛洪、刘迎秋、仲继银、杨帆、王利民、刘霞辉、韩孟、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车维汉 贾利军
本文将国际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解为供给冲击、国外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了国际贸易结构性冲击,并考察了各种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在国际贸易三种结构性冲击中,国外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前者短期效应较明显,而后者长期效应较明显;名义变量(贸易条件)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则不显著。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变,贸易条件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封北麟
运用递归的VAR模型,本文经验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效应;同时考察了其他宏观经济冲击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供给冲击是导致工业品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实际需求冲击是导致消费者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汇率传递效应 宏观经济冲击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威 吕江林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六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利率管制等方程来刻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行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资本利用率,同时把资本利用率引入折旧,将折旧处理成资本利用率的一个函数,模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大部分经济变量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并不敏感。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轶嘉 宋林
为了准确预估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来研究各类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的参数校准和估计完成了DSGE模型构建,从消费偏好、投资边际等多种外生冲击变量的标准差、持续性、脉冲效应等角度对宏观经济的农牧、采矿、制造、电力、建筑、交通、金融7个部分进行波动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