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01)
2023(20330)
2022(17027)
2021(15781)
2020(13398)
2019(30589)
2018(29848)
2017(57128)
2016(31007)
2015(34690)
2014(34108)
2013(34094)
2012(31184)
2011(28195)
2010(28220)
2009(26763)
2008(26014)
2007(23096)
2006(20580)
2005(18686)
作者
(91401)
(76065)
(75524)
(71700)
(48218)
(36366)
(34144)
(29672)
(29006)
(27084)
(26082)
(25639)
(24292)
(24183)
(23699)
(23279)
(22617)
(22466)
(21772)
(21726)
(18963)
(18790)
(18464)
(17264)
(17057)
(16948)
(16844)
(16809)
(15286)
(15022)
学科
(126702)
经济(126522)
(105758)
管理(99942)
(92376)
企业(92376)
方法(56231)
数学(46149)
数学方法(45718)
(39230)
(38393)
中国(38090)
业经(35865)
(30511)
(29789)
金融(29786)
(28846)
银行(28774)
(27684)
(26567)
农业(26521)
财务(26494)
财务管理(26456)
企业财务(25141)
(24678)
贸易(24658)
(24613)
(24059)
地方(23580)
理论(22230)
机构
大学(445569)
学院(445399)
(185141)
经济(181468)
管理(173965)
研究(152725)
理学(149738)
理学院(148115)
管理学(145810)
管理学院(145014)
中国(122195)
(95479)
科学(93398)
(87431)
(81487)
(77682)
研究所(70635)
中心(69583)
财经(69501)
业大(69178)
(65649)
农业(64264)
(63331)
北京(60395)
经济学(56715)
(54554)
(54186)
师范(53555)
(52468)
财经大学(51661)
基金
项目(298334)
科学(234358)
基金(218217)
研究(214747)
(192178)
国家(190557)
科学基金(162783)
社会(137453)
社会科(130386)
社会科学(130352)
基金项目(115056)
(114982)
自然(106073)
自然科(103604)
自然科学(103573)
自然科学基金(101778)
(97049)
教育(97039)
资助(89876)
编号(85243)
成果(69007)
重点(67170)
(66067)
(63501)
(63368)
创新(58917)
课题(58766)
国家社会(57413)
科研(57088)
教育部(56411)
期刊
(204438)
经济(204438)
研究(133547)
中国(87462)
(75444)
学报(74378)
(69201)
科学(67440)
管理(67047)
大学(56218)
学学(53442)
农业(51234)
(50671)
金融(50671)
教育(42111)
技术(36654)
财经(35112)
业经(33467)
经济研究(32892)
(30185)
(28947)
问题(26488)
技术经济(22646)
(21713)
(21625)
科技(21419)
理论(20682)
现代(20648)
世界(20624)
国际(19426)
共检索到66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文东伟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昌安  李强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晓艳  吴学花  
中国制造企业在不断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出现了污染工序转移的问题。近几年学者们从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效率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中国制造业在环境规制下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本文结合基于松弛向量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了2003-2013年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整体有效,且新技术的应用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规制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国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环境规制对不同性质制造行业具有差异化影响,尤其对重污染企业影响明显,利于环保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推动企业革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研究目标:以2008~2017年中国工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算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各所有制、地区、行业层面以及工业总体层面TFP损失,分解工业总体TFP损失,明确类型(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内和类型间的具体贡献。研究方法: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刻画生产要素配置偏离等边际产出原则对不同层面工业TFP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分解类型内与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高于其他所有制;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东部和中部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相对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如果达到美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标准,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总体TFP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0.35~0.9倍;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与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之间资源错配大约分别可以解释总体工业上市公司TFP损失的一半,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错配程度大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错配。研究创新:在Hsieh和Klenow (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同时考虑了类型内和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建英   张其仔   张慧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王鹏飞  
厘清金融监管结构如何配置金融资源从而提升制造业TFP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打赢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手工搜集了1999~2017年97个国家(地区)金融监管结构实践的准自然实验数据和23 61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集,考察监管结构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TFP,由独立于央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的混业监管结构最有利于提升制造业TFP,央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分业监管结构次之;上述效果显著受到金融监管模式和机构协调效应的制约,并随着经济体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与规模的差异呈现出较强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最优金融监管结构通过金融发展的深度、效率和稳定3个维度提升制造业TFP,金融可及性维度的路径尚不明朗。文章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为中国寻求最优金融监管结构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李雨晴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鲍晓娜  李嫣然  范晓男  张舒畅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其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制造强国、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行业发展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力水平、产业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以及盈利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装备制造业TFP且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上述结论,为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应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