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1)
2023(17168)
2022(14058)
2021(13161)
2020(11240)
2019(25417)
2018(24852)
2017(47637)
2016(24932)
2015(27938)
2014(26928)
2013(26720)
2012(24303)
2011(21572)
2010(21598)
2009(20313)
2008(19408)
2007(17052)
2006(14662)
2005(13286)
作者
(65863)
(54882)
(54584)
(51818)
(35042)
(25975)
(24713)
(21110)
(21000)
(19331)
(18628)
(18585)
(17458)
(17034)
(16981)
(16753)
(16286)
(15781)
(15761)
(15482)
(13431)
(13255)
(12988)
(12595)
(12304)
(12249)
(12144)
(11830)
(10835)
(10733)
学科
(113125)
经济(113022)
(100145)
(90368)
企业(90368)
管理(87201)
方法(54182)
数学(45264)
数学方法(44868)
(35544)
中国(33991)
业经(33553)
(32263)
(28701)
金融(28700)
(26493)
银行(26478)
(26087)
财务(26040)
财务管理(25999)
(25556)
企业财务(24784)
(24210)
技术(24199)
农业(23023)
(21695)
贸易(21675)
(21194)
地方(19477)
理论(19018)
机构
学院(348760)
大学(343997)
(160219)
经济(157687)
管理(146294)
理学(126242)
理学院(125189)
管理学(123688)
管理学院(123029)
研究(108550)
中国(94094)
(73835)
(70366)
财经(59314)
科学(58293)
(54275)
中心(52615)
(50866)
经济学(50279)
(50243)
(48848)
经济学院(45582)
研究所(45538)
业大(44423)
财经大学(44271)
北京(44183)
商学(41372)
商学院(41021)
(40081)
经济管理(39831)
基金
项目(229713)
科学(186066)
研究(173486)
基金(172362)
(146655)
国家(145424)
科学基金(129311)
社会(116300)
社会科(110779)
社会科学(110755)
基金项目(90414)
(87812)
自然(80309)
教育(79072)
自然科(78613)
自然科学(78599)
自然科学基金(77331)
(72483)
资助(70041)
编号(68158)
(53487)
成果(53204)
(52802)
重点(50784)
国家社会(49824)
(49420)
创新(49223)
教育部(46945)
人文(46180)
课题(45893)
期刊
(169094)
经济(169094)
研究(103531)
中国(66365)
(60999)
管理(59671)
(45601)
金融(45601)
(44588)
科学(44194)
学报(40470)
技术(34993)
大学(33779)
学学(32126)
农业(30606)
财经(30442)
教育(29847)
经济研究(28332)
业经(27696)
(26286)
问题(21769)
技术经济(21183)
(19677)
(19544)
世界(18265)
统计(17645)
财会(17355)
国际(17255)
(17239)
现代(16806)
共检索到52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管煜   代昀昊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双重视角考察金融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创新投入视角还是从创新产出视角均发现金融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经过变换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度量方式、更改样本时间跨度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和行业技术特质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也因此有所差异。本文从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和内部资本管理视角探究金融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金融错配可以通过融资约束、融资成本以及营运资本波动的渠道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丰富了金融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为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智新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金融发展、研发创新和产业结构突破自身门槛值,数字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位于中部地区、发达地区和市场化水平高地区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从数字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是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引导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和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整体提升。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原  王宗军  王山慧  
从微观层面的企业出发,以2002-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度竞争会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提高,而过度的垄断使得企业容易产生自满自足从而减少技术创新,因此,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企业特征变量及公司治理变量均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龙子午   张晓菲  
本文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华证ESG评分刻画企业ESG表现,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ESG表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这种促进效应呈现出异质性效果,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ESG表现通过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价值两个作用机制,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第三,ESG表现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比较显著。上述结论的启示:一是引导企业增强ESG信息披露意识,将ESG理念有效运用于公司治理全流程,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实效性;二是引导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强度高地区的企业,在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企业ESG实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三是建立健全强制性ESG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同时致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支持国内企业开展ESG实践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永善   郭红玉   李婷婷  
数字金融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业态,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2012-2021年“新三板”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系统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有效促进其技术创新;(3)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相对置后的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和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持续推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充分利用数字金融优势,全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优化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精准度与区域协调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龙  詹惠蓉  文文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但该负面影响在企业所属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技术依存度、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盈余持续性效应、资金蓄水池效应与投融资期限错配效应在金融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盈余持续性与投融资期限错配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资金蓄水池则表现为遮掩效应。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缓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远记  韩存  
文章以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009—202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爬虫软件对样本企业年报的关键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了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价值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市场价值,且对企业市场价值有异质性影响;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投入在数字化转型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机制,但技术创新质量存在“遮掩效应”。上述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宗晓晗  
以2012-2016年598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规模、性质和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考察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励机制总体上促进企业创新,基金持股在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不显著,但是在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却显著为正,董事会规模与大规模企业与国有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是其与高度市场化地区企业创新呈显著正U型关系。因此,公司治理应与企业自身特征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献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包含有限知识溢出的扩展投入品种类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补助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三,政府补助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见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平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显著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及质量,并对资本密集型企业、更高控制权企业、位于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拥有境外居留权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削弱风险承担、加剧融资约束、降低发明者创新效率等机制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短视等途径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政策建议。本文扩展了高管个人特征与企业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拥有研发背景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