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9)
2023(13656)
2022(11171)
2021(10256)
2020(8583)
2019(18904)
2018(18504)
2017(35825)
2016(19088)
2015(20710)
2014(19965)
2013(19866)
2012(18067)
2011(16128)
2010(16640)
2009(16140)
2008(15562)
2007(14427)
2006(12736)
2005(11674)
作者
(52462)
(44315)
(43739)
(41211)
(27836)
(21180)
(19687)
(16971)
(16630)
(15793)
(15064)
(14772)
(14121)
(13901)
(13725)
(13368)
(12855)
(12782)
(12756)
(12473)
(10867)
(10794)
(10723)
(10230)
(10032)
(9958)
(9846)
(9823)
(8936)
(8886)
学科
(95447)
(80124)
经济(80024)
(79605)
企业(79605)
管理(69345)
(45926)
业经(32701)
方法(31912)
农业(30858)
(27451)
(26535)
金融(26535)
中国(25556)
(24608)
银行(24585)
(23874)
数学(23475)
数学方法(23305)
(21624)
(21113)
财务(21094)
财务管理(21072)
技术(20945)
企业财务(20052)
(17222)
(16408)
理论(15909)
地方(15460)
(15072)
机构
学院(269901)
大学(259199)
(117802)
经济(115705)
管理(111426)
理学(95542)
理学院(94740)
管理学(93628)
管理学院(93130)
研究(83566)
中国(73689)
(57922)
(55083)
(52266)
科学(47699)
农业(44144)
财经(43384)
(42567)
业大(42528)
中心(41206)
(40923)
(39432)
研究所(36612)
经济学(35043)
(33703)
经济管理(32108)
北京(31931)
商学(31743)
财经大学(31730)
经济学院(31705)
基金
项目(174884)
科学(140908)
研究(131107)
基金(128822)
(110536)
国家(109390)
科学基金(96832)
社会(87488)
社会科(82822)
社会科学(82802)
(71915)
基金项目(68603)
自然(60726)
自然科(59457)
自然科学(59444)
自然科学基金(58500)
教育(57521)
(56832)
编号(52218)
资助(50296)
(43512)
(41492)
成果(40324)
创新(39671)
(38967)
(38571)
重点(38476)
国家社会(36484)
(36076)
(35250)
期刊
(139161)
经济(139161)
研究(76596)
(60851)
中国(56928)
(45864)
管理(45680)
(40978)
金融(40978)
农业(40314)
科学(37775)
学报(37410)
大学(30015)
业经(29632)
学学(29141)
技术(24526)
财经(22004)
(21753)
教育(21014)
经济研究(20148)
(19015)
问题(18089)
技术经济(16313)
农村(14946)
(14946)
世界(14102)
科技(14060)
现代(13963)
农业经济(13928)
(13755)
共检索到413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荟婕   郑黎阳   张心灵  
为探究农业企业金融错配、组织韧性与绿色创新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文章采用我国上市农业企业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逐步因果法和面板门限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错配能显著抑制绿色创新产出,且具有延续性;绿色创新投入在金融错配和绿色创新产出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组织韧性承载力在二者间发挥单一门槛效应,反超力门槛效应不显著,承载力高于门槛值时,能够有效抵抗金融错配对绿色创新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迪   叶林祥  
文章在界定农业绿色韧性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恢复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多种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的发展情况、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韧性明显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粮食主销区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相对较高。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各维度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应恢复能力、风险抵抗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状态比较稳定,省际农业绿色韧性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且区域间绝对差异逐渐增加。各省份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段跃迁,相邻省份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本省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各农业功能区组间差异是导致我国农业绿色韧性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茹   刘欣妍   任轩华  
技术创新是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鲜有探究双元学习和组织韧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厘清双元学习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拓展组织韧性和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将双元学习划分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将组织韧性划分为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二者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调节作用。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来自制造企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员线下发放问卷、通过社会网络向制造企业有关人员线上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部分制造企业等3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不仅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分别在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调节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对企业的相关管理启示:加强双元学习,提升自身组织韧性,以及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董庆多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以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为中介变量,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作用的内在机理,构建"环境规制-组织合法性-绿色创新绩效"的传导机制。通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与规制合法性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2)规制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在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支持了"波特假说"。得到的管理启示是,当环境规制持续执行并逐渐完善时,政府应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组织合法性,使其争取在"双碳"目标这一时间窗口上获得机会和资源,将环境规制上升到组织伦理是"双碳"目标的有效实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彧泽  
文章建立了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理论模型推演探索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采集3505家上市企业1992—202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推演结论。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都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最明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新能源型绿色专利、常规能源能效提高型绿色专利、末端治理型绿色专利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上述三种绿色专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宁   张志超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区分不同动机创新行为后发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但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集中在非重污染行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就影响机制而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完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唐凯   谭伟杰   陈前博   张浩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上市企业与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信息,测度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的集聚程度,实证探讨银行业空间演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银行空间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增量”和“提质”的双重效应,且主要通过提升信贷资源可得性与绿色投资意愿的机制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业空间集聚对国有、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更完善、非重污染行业、环保意识较好地区的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会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与企业的生态创新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形式。绿色金融是金融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它能够正确处理金融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十九大的召开,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将金融行业与生态发展相统一,通过绿色金融来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状况,以此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的作用。文章对绿色金融和企业生态创新投入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性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若蕙  裴潇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该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环境规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这一弱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为此,应当加强对企业金融化的重视程度;合理实施环境规制,引导企业以金融化反哺绿色创新,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俊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正向作用在进行更换代理变量、更换估计方法、采用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文章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金融经济效应与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而且为中国未来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媛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企业绿色创新角度出发,考察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金融支持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对其中的具体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产生金融支持作用,即通过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而促进绿色创新。最后,本文分析了企业产权性质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林  周亚虹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绿色经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分专利类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没有显著影响,对企业绿色非发明专利的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创新还处在初期,欠缺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创新在不同企业类型、地区存在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本文还发现企业的绿色专利创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本文为厘清绿色金融对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