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0)
2023(13753)
2022(11465)
2021(10553)
2020(9098)
2019(20728)
2018(20091)
2017(39755)
2016(20773)
2015(23224)
2014(22640)
2013(22101)
2012(19894)
2011(17342)
2010(17368)
2009(16544)
2008(15131)
2007(13173)
2006(11465)
2005(10396)
作者
(54283)
(45473)
(45163)
(43251)
(28798)
(21573)
(20943)
(17522)
(17371)
(15992)
(15447)
(15410)
(14310)
(14199)
(14183)
(14096)
(13370)
(13138)
(13115)
(13058)
(11168)
(10929)
(10781)
(10369)
(10246)
(10233)
(10129)
(9816)
(8999)
(8772)
学科
(83699)
经济(83580)
管理(68697)
(66205)
(57679)
企业(57679)
方法(40972)
数学(36895)
数学方法(36487)
(31343)
(28004)
金融(28001)
(26006)
银行(25990)
中国(25836)
(24967)
(22966)
(21994)
财务(21942)
财务管理(21901)
企业财务(20987)
(20031)
业经(19038)
地方(15898)
(15662)
(13755)
农业(13746)
贸易(13740)
(13673)
(13466)
机构
大学(279663)
学院(279293)
(121868)
经济(119622)
管理(112330)
理学(97413)
理学院(96570)
管理学(95024)
管理学院(94511)
研究(85811)
中国(74081)
(62316)
(55875)
财经(49358)
科学(47283)
(45013)
中心(43724)
(40296)
(39732)
经济学(39573)
(38586)
业大(37268)
财经大学(37249)
经济学院(35970)
研究所(35542)
北京(34055)
(31989)
商学(31646)
(31474)
商学院(31360)
基金
项目(190921)
科学(153131)
基金(143321)
研究(140622)
(122884)
国家(121913)
科学基金(107689)
社会(93742)
社会科(89314)
社会科学(89297)
基金项目(75647)
(73124)
自然(68433)
自然科(66954)
自然科学(66933)
自然科学基金(65749)
教育(65193)
(60917)
资助(58577)
编号(55828)
成果(44798)
(43717)
重点(42654)
(40904)
(40718)
国家社会(40220)
(39644)
教育部(38896)
创新(38369)
人文(38143)
期刊
(124334)
经济(124334)
研究(81679)
(52606)
中国(51450)
管理(43063)
(41815)
金融(41815)
学报(38598)
科学(35876)
(34000)
大学(31450)
学学(29948)
财经(25326)
技术(24044)
教育(22057)
农业(21906)
(21616)
经济研究(21218)
业经(18854)
问题(16140)
财会(15422)
理论(15168)
统计(13948)
实践(13576)
(13576)
会计(13107)
技术经济(13021)
(12834)
(12629)
共检索到413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秦怡   李成林  
本文以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错配对企业资产效益和杠杆率的影响,考察金融错配如何作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双目标的动态平衡。研究发现,金融错配会通过资金供需两端使企业杠杆率提高,加剧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在短期和长期,金融错配均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资产效益,特别是损害“创新”这一稳增长的长期微观基础。此外,房地产监管政策通过促进实体、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均衡发展以降低金融错配,有助于平衡“稳增长”和“稳杠杆”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韧  张奇佳  
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梳理。选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5个代表性产能过剩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应领域的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从量、价两个维度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1)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经营效益脱节,金融资源和利率补贴被优先提供给了那些经营绩效差,但在存量负债、存续年限或所有制上拥有优势的企业;(2)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映射于宏观货币层面,会引发产能过剩领域中企业债务负担的"逆周期"变化和"逆调控"特征,既会通过"僵尸企业贷款"等方式恶化产能格局,也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杠杆率悖论"。由此,解决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是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基础,这需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新定位政企和银企关系,重构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也需要整治僵尸企业贷款,重塑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竹泉  王舒慧  王苑琢  
现行宏观杠杆率的测度方法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在校正传统的微观资本杠杆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并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宏观杠杆率的演进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杠杆总体水平较低,债权人风险低于股权所有者;制造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不同产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资本杠杆存在不同,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应具体到非金融企业的各个行业乃至制造业等行业的细分行业,而不应"一刀切";现行的宏观杠杆率测度方法缺乏基础支撑,微观杠杆率亦存在扭曲,而基于微观资本杠杆的宏观杠杆测度方法更能够准确测度非金融企业部类的宏观杠杆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冲击,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央提出"六稳",其核心指向是稳增长。稳增长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而诸多的应对策略,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又往往会导致债务积累和杠杆率攀升,从而给稳杠杆(及稳金融)带来压力。因此,要实现稳增长与稳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源  
当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微观杠杆率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而相关的研究很少。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了杠杆率背离状况下企业微观杠杆质量,发现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资产比负债增长更快,企业宏微观杠杆率背离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资产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杠杆质量尚可,微观杠杆率质量要好于宏观杠杆率,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和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燕  赵增耀  
投资环境作为FDI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是近几年FDI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在FDI的全球跨国经营活动中,其对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东道国金融环境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因素对于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资本积累效应,FDI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对比美国而言,中国的金融市场未能有效发挥FDI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美国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郑征  
本文以2000-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本结构理论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杠杆率对企业资产回报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杠杆率与企业资产回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源于杠杆资金放大功能与财务风险传导机制的权衡作用。在杠杆拐点内,资金放大功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资产回报;超过拐点后,财务风险机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债务成本与资产风险增大,经营绩效趋于劣化。上述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替换模型变量、参数和样本区间后依然保持稳健。建议借助杠杆税盾效应与放大投资功能,综合考虑维持经营与负债风险之间的平衡,提升杠杆资金使用效率并改善资产回报质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作用,提高杠杆收益水平,有效降低债权融资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凌士显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04~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从是否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时间长度及保险金额等三个维度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且引入时间越长、保险金额越高,会计稳健性也越高;同时,根据控股产权性质分组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结论通过Heckman两阶段分析法、PSM倾向得分样本匹配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和以Basu模型度量的会计稳健性回归之后,依然成立。这一结论对借助市场化机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艺璇  刘喜华  
本文选取2007—2018年的月度数据,采用具有时变性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金融稳定、金融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在合理范围内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若超过临界值,其所带来的收益远小于风险成本,甚至会加剧金融波动、阻碍经济增长。(2)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负向交替作用关系:在经济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复苏,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最后经济增速到达高峰阶段,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立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合理调控金融杠杆水平,构建稳健、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促进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璐  罗文波  
本文通过一个拓展的实证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对外界冲击的反应发现:在加入外生冲击检验项后,银行信贷表现出显著的抑制经济外生冲击、避免经济大幅波动与平滑经济增长的作用。股票筹资在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外生冲击下具有放大经济波动幅度的"助涨助跌"效果,放大效应与市场规模密切相关,这也是股票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倒U效应"的间接证据。加入银行信贷与股票市场双指标变量的检验显示,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溢出"效应:首先,股票市场规模变大使得银行信贷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变得不明显,银行信贷可以促进股票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其次,两者的共同作用可以平滑经济增长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韧  李志伟  
金融资源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制约着传统制造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也诱发了总量调控的“杠杆率悖论”问题。借鉴“金融加速器”理论,选取五个典型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微观企业数据,对制造企业的杠杆响应机制和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诊断。发现:(1)制造企业的杠杆水平对宏观景气和货币环境变化均呈现明显负向反馈,这不仅验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构成“杠杆率悖论”现象的微观基础;(2)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僵尸企业贷款”现象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不仅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在政策实践中引发了去杠杆和保增长的两难。由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去杠杆,既需要依据宏观货币环境变化进行循序渐进的产业调整,避免自由放任和“一刀切”紧缩;也需同步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整治“僵尸企业贷款”,规范政府行为并优化政策扶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