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8)
2023(5179)
2022(4305)
2021(3810)
2020(3201)
2019(7205)
2018(6707)
2017(13776)
2016(6868)
2015(7524)
2014(7376)
2013(7206)
2012(6719)
2011(5875)
2010(6224)
2009(6382)
2008(5075)
2007(4529)
2006(4304)
2005(4053)
作者
(18713)
(15489)
(15455)
(14785)
(9763)
(7424)
(6998)
(6140)
(5828)
(5460)
(5322)
(5150)
(5029)
(4969)
(4781)
(4711)
(4524)
(4420)
(4349)
(4166)
(3840)
(3671)
(3630)
(3613)
(3518)
(3491)
(3455)
(3328)
(3095)
(3063)
学科
(31100)
经济(31080)
(24456)
金融(24456)
管理(21646)
(21276)
银行(21269)
(21226)
(20728)
(17082)
企业(17082)
中国(15631)
方法(12798)
数学(11624)
数学方法(11567)
环境(11168)
中国金融(10906)
(10827)
地方(10573)
(8532)
(8201)
(7729)
财务(7717)
财务管理(7709)
企业财务(7423)
业经(6722)
农业(6424)
(5952)
(5763)
(5590)
机构
学院(94238)
大学(92350)
(45720)
经济(44830)
管理(34642)
中国(32349)
研究(31515)
理学(29350)
理学院(29132)
管理学(28751)
管理学院(28620)
(22684)
(18678)
财经(18015)
中心(17165)
科学(17090)
(16342)
经济学(16129)
(15688)
(15633)
金融(15408)
(15313)
银行(15114)
经济学院(14847)
(14132)
(13895)
研究所(13812)
(13710)
财经大学(13482)
人民(12667)
基金
项目(61750)
科学(49075)
基金(46201)
研究(45629)
(39500)
国家(39201)
科学基金(34232)
社会(31460)
社会科(30142)
社会科学(30133)
(24461)
基金项目(24060)
自然(20581)
自然科(20071)
自然科学(20068)
自然科学基金(19718)
资助(19436)
教育(19348)
(19278)
编号(17267)
(14788)
重点(14221)
国家社会(13934)
成果(13647)
(13555)
(13280)
创新(12517)
发展(12460)
(12311)
(12262)
期刊
(47044)
经济(47044)
研究(29302)
(26751)
金融(26751)
中国(18715)
(18052)
(12562)
学报(12350)
管理(12301)
科学(11705)
大学(9749)
学学(9566)
财经(9232)
经济研究(8285)
(7882)
农业(7535)
技术(6653)
业经(6630)
问题(6127)
理论(5187)
资源(4877)
国际(4810)
(4797)
中国金融(4766)
财会(4698)
技术经济(4624)
统计(4602)
实践(4556)
(4556)
共检索到149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书洋  刘锡良  
金融能够支撑和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证据。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在污染行业的配置情况,发现中国的金融资源向污染企业严重倾斜;建立了包含金融资源配置和环境因素的一般均衡模型,论证这一倾斜将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在此基础上,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三类主要污染物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关系,发现金融资源向重污染行业的配置对环境的确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这一发现说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今天,改善金融资源配置、发展绿色金融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策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伟明  
环境治理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本文将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引入Stokey-Aghion-孙模型,考察了两种不同治理思路下的长期经济增长路径,探讨了地方政府在现行考核机制下的策略行为,解释了我国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并运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受任期制约束的政府官员偏好"末端治理"方式。而长时间维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标准不变,持续增加污染治理费用的"末端治理"思路并不可行,只有从源头上不断提高环保标准及执行力度,才能促使企业创新和使用清洁技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敏  黄滢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但环境质量也日趋恶化。本文利用112座城市在2003—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基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我们发现所有的大气污染浓度指标都呈现出"U形"曲线关系。但是在考虑了每个城市特定的时间趋势变量后,高增长并不一定会导致高污染。最后,通过对同一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和大气浓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回归结果截然相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林寿富  
加强环境管理、降低污染损害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本文把环境当作具有一定再生能力,并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特殊生产要素,将其引入到Rome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考虑污染损害、环境管理等要素的五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进一步论证环境的有效管理在推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推导了模型的最优增长路径,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的消耗、再生以及管理、物质资本积累、研发、人力资本开发等因素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同时包含污染损害方程与经济增长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03—2011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污染损害、环境管理与经济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本文通过将环境质量作为内生要素同时引入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构建三个带有环境污染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污染外部性、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内生技术进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模型的基本结论表明,在环境污染的约束下,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和决定性因素。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的最优发展战略,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和制定严厉的环境标准,以及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来达到这一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梦凯  谢香兵  
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路径,分析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显著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机制检验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其可持续增长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均衡化,引导非金融企业加大实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引导非金融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金融资产"资金蓄水池"效应的同时,注意配置金融资产的适度性,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正文   许康  
文章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动态能力和资源配置理论,构建主效应和边界机制的双重固定效应验证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管理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在进行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动态面板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受到企业战略激进度的正向调节及金融错配的负向调节;企业竞争优势在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增长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管理创新促进可持续增长作用更显著,管理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异质性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袁亮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得性研究中引申出金融广度的概念,以区分金融服务渠道宽度和金融服务对象范围,更为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发展的深度、宽度与广度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这个三个维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特征,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特征是低金融广度和金融宽度与高金融深度。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短板是过低的金融广度和宽度,金融的不均衡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增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行金融业普遍服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冰   郭瑞敏  
数字金融升级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质量,优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效促进了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路径表明,数字金融通过增强企业风险承担、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营业收入促进了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产生了更加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对数字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应推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进而助推实体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冰   郭瑞敏  
数字金融升级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质量,优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效促进了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路径表明,数字金融通过增强企业风险承担、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营业收入促进了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非国有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产生了更加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对数字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应推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进而助推实体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效应和机制。影响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驱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特别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效果在较长一个时间序列上都稳健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内部积累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业升级两个路径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优化发展、中小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效应和机制。影响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驱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特别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效果在较长一个时间序列上都稳健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内部积累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优化产业升级两个路径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优化发展、中小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美顺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_2和SO_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_2和SO_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蔚  王锐兰  李丽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GDP持续快速的增长,环境却变得越来越糟,似乎已成为GDP增长的必然代价之一。鉴于此,对中国GDP可持续增长的环境容量支撑问题进行探讨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从客观事实出发,正面提出问题;然后深入分析GDP可持续增长与环境容量发生冲突的现实可能性以及GDP增长突破环境容量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GDP可持续增长与环境容量的平衡问题提出几点建议,试图给人们一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