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2)
2023(11394)
2022(9501)
2021(8694)
2020(7129)
2019(15576)
2018(15037)
2017(28770)
2016(15207)
2015(16791)
2014(16113)
2013(15382)
2012(13917)
2011(12475)
2010(12902)
2009(12622)
2008(11886)
2007(10632)
2006(9603)
2005(9003)
作者
(40730)
(33956)
(33940)
(32214)
(21572)
(16075)
(15373)
(12955)
(12671)
(12054)
(11693)
(11460)
(10756)
(10755)
(10736)
(10604)
(10034)
(9935)
(9816)
(9745)
(8607)
(8225)
(8210)
(7858)
(7703)
(7641)
(7641)
(7512)
(6775)
(6664)
学科
(54591)
经济(54497)
管理(49403)
(46566)
(40592)
企业(40592)
(27756)
金融(27752)
(25279)
银行(25261)
(24443)
中国(22983)
(21833)
方法(20380)
(19852)
数学(17133)
数学方法(16899)
(16453)
业经(15371)
(14947)
财务(14916)
财务管理(14889)
企业财务(14250)
(12881)
地方(11624)
中国金融(11232)
农业(11016)
体制(10937)
理论(10758)
(10692)
机构
学院(209686)
大学(208229)
(87279)
经济(85406)
管理(76973)
研究(69227)
理学(65488)
理学院(64802)
管理学(63707)
管理学院(63321)
中国(60219)
(46912)
(42174)
科学(38595)
财经(36171)
中心(33800)
(33666)
(32678)
(32332)
(30792)
研究所(30120)
经济学(28639)
财经大学(27038)
业大(26784)
(26433)
师范(26162)
北京(26097)
(26034)
经济学院(25799)
(25013)
基金
项目(136379)
科学(108663)
研究(103802)
基金(100095)
(85708)
国家(84973)
科学基金(73622)
社会(68344)
社会科(64837)
社会科学(64825)
(53314)
基金项目(51959)
教育(47984)
自然(44624)
(44335)
自然科(43601)
自然科学(43588)
自然科学基金(42833)
编号(42352)
资助(39869)
成果(35829)
(31769)
重点(31118)
(30470)
(29954)
课题(29606)
(29543)
国家社会(28915)
(28105)
创新(28003)
期刊
(99433)
经济(99433)
研究(65745)
中国(43728)
(38543)
(37536)
金融(37536)
(29955)
管理(29826)
学报(29822)
科学(28217)
大学(23568)
教育(22763)
学学(22366)
农业(19074)
财经(18890)
经济研究(16408)
技术(16346)
业经(16227)
(16126)
问题(12187)
(10403)
理论(10384)
(10335)
财会(10158)
国际(9683)
现代(9434)
实践(9196)
(9196)
会计(8939)
共检索到325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资本具有私人性,但为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断调整自身。它在当代的显著变化是借用金融筹集和调配社会资本的功能,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开来,拓宽了资本的私人边界,打造了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资本的扩张速度,企业通过金融渠道使用了大量外部资本,使扩张方式杠杆化;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增多,多元利益主体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的重要性,使得衡量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现金流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看,资本运行机制被金融逻辑所主导是资本对自身矛盾的又一次克服。然而,金融所打造的这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资本具有私人性,但为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断调整自身。它在当代的显著变化是借用金融筹集和调配社会资本的功能,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开来,拓宽了资本的私人边界,打造了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资本的扩张速度,企业通过金融渠道使用了大量外部资本,使扩张方式杠杆化;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增多,多元利益主体提高了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的重要性,使得衡量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现金流成为企业扩张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看,资本运行机制被金融逻辑所主导是资本对自身矛盾的又一次克服。然而,金融所打造的这种资本社会化只存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在分配领域则充分发挥了资本的私人性,导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妍  李裕琢  
公司债权人保护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的信用问题。信用的演进背景与具体形态,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关系到制度、从身份到契约、从人格信任到系统信任的流变过程。在公司法领域,长久以来,资本信用命题取得了支配性理论话语地位,众多公司制度的具体展开皆以此为滥觞。然而,这一命题却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抵牾、规范与现实上的错位,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并无建树,有必要予以重新审视。为此,通过对信用的源流进行考察,对资本信用命题祛魅和反思,进而构建起基于信用观的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新路向: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维护信用,通过出资机制来彰显信用,通过信息公示机制来披露信用,通过契约机制来约束信用,通过保险机制来担保信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生平  张晶晶  
资本逻辑是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本身所呈现的一种内部联系,它不仅是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更是资本本性在全球视域内的必然选择,是增值逻辑和扩张逻辑的内在统一。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通过对其实体形态、关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深度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这种悖论性的存在根源于资本逻辑本身,是资本二重性的必然结果,成为生产方式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内在弊病,必须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全体劳动者平等地享有。资本逻辑本身就蕴含着超越资本逻辑的潜在力量,这不仅是资本自反性的必然结果,也是扬弃资本、超越资本逻辑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本质,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建构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杨建飞  
资本逻辑是资本追求价值无限增殖的逻辑,资本的逐利本性是资本逻辑最为深刻的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本性、资本主义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进行激烈的生态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镜鉴的作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实现资本逻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提供了科学指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和起统摄作用的逻辑形式,资本逻辑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存在境遇和人与人的真正关系。《资本论》通过对商品、劳动、货币等经济范畴和资本逻辑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关系,批判了人的存在样态,为"现实的历史"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为诊断和反思现代性提供了存在论解释,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关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新的存在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单克强  
让劳动者用未来预期收入购买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是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之中进行合理消费的一种措施。而对住房投机者提供融资支持,任由投机者将房价炒高、获取暴利,剥夺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基本生存资料,并由劳动者承担投机者炒高房价所带来的风险,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逻辑的。住房资本化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把住房作为投资品进行投机炒作的观点是危险的,一旦住房资本化泡沫破裂,容易引起经济、金融动荡。为此,要保持货币供给适度,为住房去资本化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要实行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淼  向东旭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是在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数字资本逻辑批判可以从前提条件、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以及阶级实质四个维度加以理解。在前提条件维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数据成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是资本家阶级统治和权力支配的前提和基础;在表现形式维度,数字资本逻辑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生产支配人、物支配人、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维度,数字资本逻辑借助技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消费主义等隐藏在数字技术背后,显得更具迷惑性;在阶级实质维度,数字资本逻辑背后仍然是一个阶级对立的剥削世界。从以上几个维度把握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问题,对于我们揭示其新的变化发展规律,认清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朝龙  
金融资本是《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逻辑行程中的一个潜在的环节。希法亭和列宁把《资本论》潜含的金融资本理论发掘出来,并据此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金融资本积累包含着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两个方面,当生产性积累遇到危机时,金融资本试图通过加强非生产性积累来解决危机,结果饮鸩止渴,不但解决不了危机,反而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金融资本自身中的悖论逻辑。当代金融资本推动了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也造成了寄生阶层的膨胀、中产阶级的衰落、新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全球化的逆转。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表现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危机,皆是金融资本内在矛盾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否定资本的是资本自身,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否定金融资本的是金融资本自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学荣  
资本逻辑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是否依然在起作用,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是社会主义,就不应该存在资本逻辑;亦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量"上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当代中国正"如日中天",因此,资本逻辑仍然是当代中国的主导逻辑。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两种观点分别代表着两个极端,因而都是片面的。否认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依然存在的事实是不对的,将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的地位过分夸大亦是不足取的。事实上,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并且在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中还占据着主导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卫东  
对资本社会的批判根本上是对资本文明景观所依附的资本逻辑的批判,这一经济哲学批判所呈现的公理,构成了全球化、市场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看,人类社会应当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人的发展最大化三者目标间平衡发展的综合逻辑向度上,来全面认识和实践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方向,这一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社会发展综合逻辑,必将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也为和谐世界的深层推进与历史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