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1)
2023(12848)
2022(11092)
2021(10323)
2020(8666)
2019(20157)
2018(19684)
2017(38685)
2016(20472)
2015(23041)
2014(22837)
2013(22775)
2012(20765)
2011(18516)
2010(18586)
2009(17450)
2008(15942)
2007(13878)
2006(12138)
2005(10569)
作者
(57784)
(47573)
(47166)
(45040)
(30472)
(22868)
(21498)
(18666)
(18414)
(16972)
(16604)
(15973)
(14976)
(14931)
(14825)
(14431)
(14043)
(14034)
(13727)
(13584)
(11692)
(11670)
(11509)
(10734)
(10690)
(10550)
(10491)
(10400)
(9606)
(9356)
学科
(82933)
经济(82843)
管理(60180)
(59437)
(50503)
企业(50503)
方法(42011)
数学(37009)
数学方法(36670)
(27339)
金融(27338)
中国(26839)
(25418)
银行(25384)
(24461)
(23455)
(21013)
地方(18924)
业经(18774)
(17785)
(16189)
(16023)
财务(15960)
财务管理(15932)
企业财务(15277)
(15211)
贸易(15192)
(14718)
农业(14470)
理论(14343)
机构
大学(286915)
学院(284510)
管理(117512)
(115273)
经济(112771)
理学(102589)
理学院(101543)
管理学(99951)
管理学院(99452)
研究(90520)
中国(73912)
(59759)
科学(54509)
(53747)
中心(44016)
财经(43990)
(43544)
(42226)
业大(41219)
(40157)
(39898)
研究所(39806)
北京(37731)
(35824)
师范(35516)
经济学(35460)
(33307)
财经大学(33230)
(33075)
农业(32930)
基金
项目(199739)
科学(157574)
研究(147315)
基金(146346)
(126098)
国家(125045)
科学基金(108765)
社会(93350)
社会科(88695)
社会科学(88670)
基金项目(78139)
(77228)
自然(70599)
自然科(68963)
自然科学(68948)
自然科学基金(67719)
教育(67129)
(64654)
资助(60760)
编号(59829)
成果(47881)
(44349)
重点(44043)
(41901)
(41748)
课题(40388)
创新(38849)
教育部(38643)
国家社会(38314)
科研(38273)
期刊
(117994)
经济(117994)
研究(84078)
中国(50462)
学报(43058)
管理(41576)
(39786)
科学(39523)
(39173)
金融(39173)
(37328)
大学(33217)
学学(31301)
教育(29126)
农业(25407)
技术(23737)
财经(21516)
经济研究(19043)
业经(18933)
(18158)
理论(15706)
问题(15276)
图书(14674)
实践(14521)
(14521)
技术经济(13515)
科技(13280)
现代(12678)
(12662)
商业(12509)
共检索到40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定义了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概念,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金融中心层级和金融辐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金融中心层级论,形成点状散布型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并对中国7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定级定位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风  张卓  
金融集聚配置和资源辐射能力可以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效率中体现,在我国27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使用DEA三阶段模型分离内外部变量群,耦合威尔逊模型得到纯金融辐射力。综合金融辐射半径由威尔逊模型和传统因子得分构建得到,对比二者分析外部环境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预期发展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风  张卓  
金融集聚配置和资源辐射能力可以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效率中体现,在我国27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使用DEA三阶段模型分离内外部变量群,耦合威尔逊模型得到纯金融辐射力。综合金融辐射半径由威尔逊模型和传统因子得分构建得到,对比二者分析外部环境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预期发展的优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鑫  杨黎明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处于经济成长中的国家或地区,客观上都需要而且必然会出现若干个经济中心城市,以引导资源、聚集能量,并通过"极化—扩散"效应推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提高城市档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对省内各市金融竞争力及辐射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各主要城市金融发展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浩  姚星垣  
本文运用了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作了详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长三角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首次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并计算出了它们的辐射半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平海  王雪  
文章以珠三角区域内的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九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珠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来量化金融辐射力,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孝坤  袁颖  冯钦  
实证研究可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4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能力在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4城市在西部金融竞争中具备了金融增长极的经济环境优势、金融规模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另一方面,4城市的辐射半径较大,辐射力较强,能协同对西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因此,4城市金融业应根据各自优势,加强协调,优势互补,协同发挥金融辐射作用,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是分析金融辐射力的基础,是寻找区域金融增长极的依据。笔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测定珠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确立广州和深圳两市作为金融增长极;并运用威尔逊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和深圳的金融辐射力,为两市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的延伸提出政策意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凌炼  周哲英  
通过分析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机理,以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程度作为测度金融区域辐射力的核心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结合断裂点理论构建金融辐射程度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竞争力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但长沙对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度均未超过90%,未能充分彰显其竞争力。为此,应从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基础、源泉和载体三个方面深化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品牌和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良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要从提升金融资源集聚能力、提升金融功能辐射能力、加强成渝两地协同共建等方面着手为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于2021年12月正式出台,历时多年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终于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相衔接,该规划明确提出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志敏  罗燕  
我国特大城市金融业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腹地金融业发展滞后、区域联动不足、人才分布不均等,成为制约我国特大城市金融业发展与金融辐射效应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腹地金融业发展、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强金融人才流动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冉娇娇  夏咏  
金融中心的分层研究可以明显区分不同金融中心在区域内的重要程度和特殊地位,从而明确发展目标。本文沿袭金融中心分层的分析脉络,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这九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引入断裂点模型,将金融辐射力研究纳入金融中心的分层研究框架中,结合地理因素,对西部地区这九个城市构建的金融中心进行识别和分层,包括: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和昆明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南宁、兰州、银川、西宁为省域金融中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郭薛南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