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5)
- 2023(15289)
- 2022(12545)
- 2021(11384)
- 2020(9303)
- 2019(20691)
- 2018(20187)
- 2017(37647)
- 2016(19458)
- 2015(21832)
- 2014(21368)
- 2013(21272)
- 2012(20338)
- 2011(18813)
- 2010(19160)
- 2009(18031)
- 2008(16994)
- 2007(15280)
- 2006(14050)
- 2005(13226)
- 学科
- 济(104570)
- 经济(104490)
- 业(59013)
- 管理(57636)
- 企(47374)
- 企业(47374)
- 中国(36418)
- 方法(32657)
- 地方(28665)
- 数学(28298)
- 数学方法(28153)
- 融(27870)
- 金融(27870)
- 银(26417)
- 银行(26396)
- 行(25731)
- 农(24852)
- 业经(23380)
- 技术(22824)
- 财(20217)
- 制(20185)
- 贸(19250)
- 贸易(19228)
- 易(18671)
- 农业(17531)
- 学(16595)
- 地方经济(16556)
- 发(14942)
- 环境(14609)
- 技术管理(14526)
- 机构
- 学院(284534)
- 大学(282672)
- 济(138493)
- 经济(136063)
- 研究(108046)
- 管理(105662)
- 中国(88916)
- 理学(88747)
- 理学院(87759)
- 管理学(86759)
- 管理学院(86202)
- 京(60804)
- 财(60694)
- 科学(58598)
- 所(53975)
- 中心(49078)
- 研究所(48274)
- 财经(47278)
- 经济学(44942)
- 江(43495)
- 经(43040)
- 农(41412)
- 经济学院(40236)
- 北京(39984)
- 院(38360)
- 范(37162)
- 师范(36852)
- 州(35253)
- 财经大学(35045)
- 业大(34470)
- 基金
- 项目(178898)
- 科学(143181)
- 研究(137281)
- 基金(130161)
- 家(112158)
- 国家(111206)
- 科学基金(95629)
- 社会(92162)
- 社会科(87815)
- 社会科学(87798)
- 省(69385)
- 基金项目(67353)
- 教育(61519)
- 划(57587)
- 自然(55764)
- 自然科(54554)
- 自然科学(54543)
- 自然科学基金(53651)
- 编号(53166)
- 资助(52302)
- 发(45567)
- 成果(43524)
- 创(43179)
- 重点(40970)
- 部(40549)
- 国家社会(39740)
- 创新(39629)
- 课题(38894)
- 发展(38121)
- 展(37523)
- 期刊
- 济(163373)
- 经济(163373)
- 研究(98609)
- 中国(67937)
- 管理(45029)
- 财(44858)
- 融(43334)
- 金融(43334)
- 农(39636)
- 科学(37900)
- 学报(36078)
- 教育(32757)
- 大学(28750)
- 经济研究(28053)
- 技术(27811)
- 农业(26916)
- 学学(26856)
- 财经(25022)
- 业经(24262)
- 经(21955)
- 问题(20612)
- 贸(18789)
- 国际(17725)
- 技术经济(17642)
- 世界(17609)
- 业(15673)
- 科技(14737)
- 坛(14262)
- 论坛(14262)
- 现代(13251)
共检索到468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聂正彦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金融转型 技术创新 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肖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探讨了现代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转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启发读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层面,全方位分析总结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理论发展、经验积累、实践策略应用等课题。该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观点前沿、治学严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上体现了三大特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一成 廖信林
中国情境下创新驱动能否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产生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理解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切入点及落脚点。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如下:创新驱动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这一作用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的正面影响尚不显著;创新驱动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表明区域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具有高度紧密的空间依赖特征。以上发现可为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新竹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环节。文章基于知识创新影响企业生产函数的微观机制,研究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知识创新通过对经营管理状况、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层次三方面的作用影响企业生产函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组织内部因素及外部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将知识创新工作重点从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转型,将创新激励政策结构从供给促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姜永英
国有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审计监督是审计的职责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下,企业审计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俭国 肖磊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入后期阶段,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度创新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会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便在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优势丧失前,实现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来武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非正式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福寿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均衡,一方面严重冲击了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以创新为手段,抓住"低碳经济"等未来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不均衡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素芹 周健
在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状况的基础上,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最大将提高1.91个单位;R&D投入强度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性解释程度最大,达到56.33%,远大于其它因素的解释程度。因此,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加大R&D投入。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外贸发展方式 R&D投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了FDI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忽视了FDI质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从FDI质量的视角,实证考察了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总体而言,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地区的层面来看,沿海和内陆两个地区的FDI质量提升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且沿海地区FDI质量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应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契机,在关注FDI数量
关键词:
FDI质量 经济发展方式 FMOLS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了FDI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忽视了FDI质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从FDI质量的视角,实证考察了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总体而言,FDI质量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地区的层面来看,沿海和内陆两个地区的FDI质量提升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且沿海地区FDI质量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内陆地区。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应充分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契机,在关注FDI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质量的提升,籍此助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FDI质量 经济发展方式 FMOLS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书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包含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结构均衡、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和以人为本6个子系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体系,对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对进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分类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先型和良好型省份比重较低,而缓慢型和滞后型省份比重较高;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进程优于中部、西部地区;从障碍子系统识别结果看,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和结构均衡3个子系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子系统。本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时代 测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