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7)
2023(10056)
2022(8205)
2021(7387)
2020(5763)
2019(13003)
2018(12534)
2017(23003)
2016(12643)
2015(14055)
2014(14308)
2013(13894)
2012(13232)
2011(11998)
2010(12666)
2009(11891)
2008(11020)
2007(10123)
2006(9244)
2005(8896)
作者
(36137)
(29419)
(29367)
(27859)
(18821)
(14179)
(13457)
(11523)
(11285)
(10939)
(10120)
(9972)
(9567)
(9429)
(9265)
(9209)
(8745)
(8624)
(8522)
(8513)
(7651)
(7241)
(7147)
(6889)
(6836)
(6770)
(6653)
(6613)
(6060)
(5889)
学科
(53184)
经济(53132)
(35570)
管理(35028)
(27631)
企业(27631)
(26092)
金融(26091)
中国(26055)
(24203)
银行(24191)
(23568)
地方(20762)
(16931)
业经(15109)
(14960)
(13966)
方法(13132)
农业(12236)
中国金融(11093)
(10574)
数学(10520)
地方经济(10416)
数学方法(10398)
(10293)
财务(10256)
财务管理(10230)
(9971)
贸易(9954)
理论(9946)
机构
学院(174598)
大学(168502)
(71151)
经济(69316)
研究(62339)
管理(59907)
中国(55285)
理学(48784)
理学院(48192)
管理学(47406)
管理学院(47083)
(37284)
(36402)
科学(35426)
(31665)
中心(30801)
(30058)
(27890)
研究所(27778)
财经(27124)
(25443)
(25047)
师范(24789)
北京(24632)
(24284)
(22719)
(22256)
业大(21924)
经济学(21892)
银行(21425)
基金
项目(102956)
研究(82384)
科学(79728)
基金(69344)
(58752)
国家(58110)
社会(50381)
科学基金(49467)
社会科(47808)
社会科学(47800)
(43520)
教育(37966)
编号(36052)
基金项目(35653)
(34835)
成果(30326)
(28928)
资助(28466)
自然(28375)
自然科(27659)
自然科学(27657)
自然科学基金(27140)
课题(26592)
发展(23910)
重点(23796)
(23470)
(22358)
(22111)
(21799)
项目编号(21423)
期刊
(91754)
经济(91754)
研究(60724)
中国(47095)
(35561)
金融(35561)
(29242)
教育(28663)
(27888)
管理(24438)
学报(22468)
科学(21107)
农业(18234)
大学(17708)
技术(17195)
业经(16721)
学学(16201)
经济研究(14184)
财经(13430)
(11586)
问题(11239)
图书(9686)
(9364)
(9224)
论坛(9224)
职业(9057)
(8802)
商业(8745)
理论(8615)
国际(8466)
共检索到301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薛宏立  
中国式现代化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要求金融定位转向既要“共性”更要“个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通过实践金融生物多样性原则、风险分层丰富财富管理供给、信用分层打通货币传导渠道、推进绿色金融建设ESG投资体系等重塑助力全要素生产率目标提升的金融方案,更加扎实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志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苟明宇  
我国金融业存在运行成本高、普惠性不足、可获得性差、客户体验不佳、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人工智能(AI)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新引擎,可以支持金融机构在复杂而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但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险,赋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东声  庄定鹏  陈曦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选取的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促进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对东部、中部、西部的促进效应依次递减的特征;分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绮琪  
实体经济和金融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在不断得到改善。现阶段,实体经济处于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爬坡阶段,整体环境更有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有与实体经济需求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发展策略。深圳目前正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圳金融业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引导生产方式和发展动力变革、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带来的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金融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金融业需抓住实体经济质量型发展特征,不断提升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协调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苏豫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农村金融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本文通过对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分析后发现:数字金融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农业供应链融资体系完善及突破金融成本约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供需效率、供给对接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加强数字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推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礼  蒋乐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GLS方法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科技进步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科技有效赋能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增长以及结构优化;相较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环境以及互联网商务应用,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弱,表明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新基建对消费金融行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边际效用递增作用,并逐渐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双  
商贸流通业关系我国国计民生,涵盖领域多、分布范围广,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稳定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提出构建国民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基于商贸流通业的独特地位,必须要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商贸流通业对金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如何积极探索金融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构建适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现代金融业与商贸流通业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金融赋能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围绕持续营建有利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环境、积极开发适应金融特色产品、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持发展、创新发展互联网融资服务模式、完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融资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提出金融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途径和具体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瑞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在“十四五”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主题。实施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业务需求和财务信息之间不可缓和的冲突和矛盾,说明了以新技术应用为引擎,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搭建的业财融合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同时分析了高效业财融合系统搭建的其他必要条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振洪  惠朝阳  田宏忠  尹二军  郑绍忠  
聚力产、科、教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的出台是职业教育战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意见》深入诠释了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核心理念,指明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方向,部署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的战略任务与重点工作,关于产业、科技、教育的融合协同与一体化发展这一逻辑主线更加清晰。这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广大职教战线同仁深化认知、深刻把握、深入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