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5)
- 2023(8420)
- 2022(6740)
- 2021(5962)
- 2020(4607)
- 2019(10299)
- 2018(9749)
- 2017(18466)
- 2016(9573)
- 2015(10596)
- 2014(10478)
- 2013(10374)
- 2012(10049)
- 2011(9260)
- 2010(9800)
- 2009(9336)
- 2008(8307)
- 2007(7474)
- 2006(6992)
- 2005(6844)
- 学科
- 济(46749)
- 经济(46710)
- 业(27309)
- 融(25603)
- 金融(25603)
- 管理(24292)
- 中国(23543)
- 银(23145)
- 银行(23137)
- 行(22639)
- 企(20265)
- 企业(20265)
- 地方(19997)
- 农(14400)
- 业经(13061)
- 制(11604)
- 中国金融(11045)
- 财(10967)
- 农业(10565)
- 方法(10438)
- 地方经济(10191)
- 发(9759)
- 数学(8786)
- 数学方法(8725)
- 贸(8416)
- 贸易(8401)
- 易(8073)
- 环境(7541)
- 产业(7518)
- 发展(7392)
- 机构
- 学院(136157)
- 大学(131661)
- 济(60317)
- 经济(58961)
- 研究(52725)
- 中国(47427)
- 管理(47032)
- 理学(38470)
- 理学院(37945)
- 管理学(37413)
- 管理学院(37161)
- 科学(29881)
- 京(29309)
- 财(29022)
- 所(26791)
- 中心(25668)
- 研究所(23879)
- 农(22858)
- 江(22141)
- 财经(21775)
- 银(19805)
- 经(19605)
- 范(19486)
- 北京(19463)
- 师范(19300)
- 银行(19067)
- 州(19048)
- 经济学(19003)
- 院(18975)
- 行(17938)
- 基金
- 项目(83289)
- 科学(65646)
- 研究(64814)
- 基金(58010)
- 家(49643)
- 国家(49135)
- 科学基金(41977)
- 社会(41680)
- 社会科(39734)
- 社会科学(39727)
- 省(34483)
- 基金项目(30123)
- 教育(28157)
- 划(28039)
- 编号(26790)
- 发(25413)
- 自然(24140)
- 自然科(23558)
- 自然科学(23556)
- 资助(23163)
- 自然科学基金(23115)
- 成果(21993)
- 发展(21126)
- 展(20757)
- 课题(19769)
- 重点(19328)
- 创(18112)
- 部(17229)
- 国家社会(17212)
- 创新(16946)
共检索到235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伟中
紧贴首都经济发展实际,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为首都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金融动力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营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贴首都经济发展实际,把支持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和恢复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两创新、两聚焦"推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为首都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金融动力。截至2021年6月末,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剑辉
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战略性布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在释放消费潜力、升级产业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对外开放中的牵引作用,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我国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新发展格局持续献力,并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然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薄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数据获取难度大等问题,正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赋能效应。因此,需要从数字化建设、服务可及性、数据供给、监管变革等层面重点发力,全面推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正昌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自身服务三农、社区及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并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县域及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普惠制泛金融服务。应明确定位,牢牢把握政策和市场导向,寻找场景和切入点,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渠道普惠金融新场景同IT融合,以"互联网+"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服务业态和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建忠 张体俊 任航
数字经济是全球化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是驱动一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扩大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新动力。梳理已有文献,对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机理进行拓展,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赋能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促进产业升级及优化区域结构。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方面入手,综合平衡、协调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切实防范数字经济外部“脱钩”和内部“脱实”风险;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自主创新与国际协同;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的动力,在扩大内需中打造自主可靠的产业链与稳定安全的供应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健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华侨金融的支持,笔者从制度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华侨资本的选择和区域化经济发展下华侨金融的发展路径。华侨经济的特征华侨经济兼具本国与侨居国双重属性华侨经济的历史属性决定了华侨华人的母国情怀。华侨经济是由华侨在侨居国独立创建的,华侨资本是华侨在侨居国从经营小本生意着手,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华侨投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太原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杨卫东 丁玎 张太平 杨振宇 杜晋奇 闫瑾 吕旭 马诗漫 李琪瑞 赵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金融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经济安全稳定和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也应积极作为。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和新时期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引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金融审计的关系;通过归纳构建新发展格局涉及的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内容,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金融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提出的要求;从完善组织方式、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金融审计为更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审计 国家审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晓曙 朱连磊
在金融科技赋能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供应链金融开启了产融结合新生态新模式,契合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维护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在双循环新发展中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作用。笔者在文中陈述了数字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逻辑,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洪愧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规模化和协同化“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营造良好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政府推动和引导、政策优惠、园区选址和产业定位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应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规范园区管理体制,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标准互认互通,提高园区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作用,积极发挥中欧班列的运输和物流作用,总结园区发展经验并创新园区类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迅 周晓阳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双循环战略在供给端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对于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认识不断提升,循环体系已基本建立,循环动力与能效正稳步提升。但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金融体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不够均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金融科技产业三者之间未能充分融合、区域协同与整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形成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论文建议多措并举,加快提升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保障科技产业金融的均衡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完整转化平台,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科技 产业 金融 良性循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洋
实践证明,源于市场失灵的政策性金融需求仍然无法脱离以国有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供给模式。然而,职能定位与保障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政策性金融在"强位""弱势"领域的持续发力,并可能在政策性金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引发金融抑制等风险。由此可见,必须在继续坚持"高政策性"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已有规则体系对"代理人问题"治理不力而造成的运行风险,探索更契合新发展格局下政策性金融准财政职能的制度形式。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双循环 职能定位 保障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守义 吕致莹
非金融部门深度参与金融活动是当前经济金融化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家庭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生产行为日益受到企业内外部金融化的影响,这显著影响了家庭消费及其劳动力再生产,进而影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金融化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环节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分配环节对金融资源的占有情况以及消费环节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来影响劳动力再生产,进而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产生影响。其中,金融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劳动者的家庭消费结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并未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影响关系,反而让这种影响更为隐蔽。在新的形势下,应合理引导并激发金融化对劳动力再生产和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正面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
金融化 劳动力再生产 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晓明
资本账户开放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高水平开放与高度发展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决条件,要注重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在岸离岸市场均衡发展,警惕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成本与风险。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着力点,一是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二是强化离岸人民币金融体系,三是继续金融双向开放、便利资金双向流动,四是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丽
传统的中介理论是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它们旨在解释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行保单和为企业融通资金的原因。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虽然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已经降低,但是中介活动却在增加。金融期货和期权这一新兴市场主要为中介机构而不是个人或企业所用。这些变化很难用传统的理论去解释,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强调风险管理将成为金融中介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介绍运用参与成本与价值创造这一新观点来解释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介 交易成本 风险管理 价值创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文平
金融中介理论是以交易成本为核心概念的一种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 ,金融中介可以克服与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交易成本以及由金融交易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因而得以存在。近年来 ,随着金融中介职能的转变 ,金融中介理论开始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金融中介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这一核心问题 ,简述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发展。
关键词:
金融中介 规模经济 交易成本 参与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