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1)
- 2023(10553)
- 2022(8599)
- 2021(7716)
- 2020(6355)
- 2019(14050)
- 2018(13262)
- 2017(25599)
- 2016(13478)
- 2015(14610)
- 2014(14247)
- 2013(14396)
- 2012(13126)
- 2011(11891)
- 2010(12165)
- 2009(11456)
- 2008(10223)
- 2007(8838)
- 2006(7907)
- 2005(6984)
- 学科
- 济(58625)
- 经济(58569)
- 管理(37971)
- 业(37578)
- 企(29751)
- 企业(29751)
- 融(25237)
- 金融(25237)
- 中国(24618)
- 银(22572)
- 银行(22532)
- 方法(22403)
- 行(21871)
- 数学(19952)
- 数学方法(19844)
- 地方(17329)
- 农(15152)
- 业经(14311)
- 财(14208)
- 制(13100)
- 产业(12615)
- 中国金融(11050)
- 农业(10994)
- 学(10936)
- 贸(10579)
- 贸易(10569)
- 易(10246)
- 环境(9968)
- 技术(9577)
- 务(9428)
- 机构
- 学院(192388)
- 大学(190803)
- 济(83110)
- 经济(81363)
- 管理(73232)
- 研究(69096)
- 理学(63785)
- 理学院(63007)
- 管理学(61960)
- 管理学院(61630)
- 中国(56425)
- 科学(43969)
- 京(40196)
- 农(39225)
- 所(35314)
- 财(34964)
- 中心(33075)
- 研究所(32707)
- 业大(32633)
- 农业(31251)
- 财经(28783)
- 江(27774)
- 经济学(26616)
- 经(26273)
- 院(24804)
- 北京(24734)
- 经济学院(24376)
- 州(23191)
- 范(23123)
- 师范(22766)
- 基金
- 项目(138806)
- 科学(109062)
- 基金(102057)
- 研究(93721)
- 家(91927)
- 国家(91211)
- 科学基金(77636)
- 社会(63003)
- 社会科(60272)
- 社会科学(60256)
- 基金项目(55123)
- 省(54940)
- 自然(51413)
- 自然科(50133)
- 自然科学(50112)
- 自然科学基金(49233)
- 划(46095)
- 资助(40353)
- 教育(39874)
- 编号(34999)
- 发(32146)
- 重点(31688)
- 创(29900)
- 部(29237)
- 创新(28124)
- 计划(27347)
- 国家社会(27307)
- 科研(26613)
- 成果(25580)
- 发展(24936)
共检索到280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长治 刘诚
我国大、小城市病并存,反映出城市群内部资源的空间错配问题。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促进大、小城市间的产业转移,驱动大城市的过剩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其中,金融资源分布失衡是阻碍大、小城市间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系统分析城市群内部金融资源分布影响产业布局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当城市间金融差距过大时,中小城市金融供给不足,难以为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产业转移的拉力微弱。第二,当城市间金融差距过小时,大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不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放缓,产业转移的推力有限。第三,只有当城市间金融差距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才能实现金融效率最大化,有效破解大、小城市病并存难题。测算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间金融差距发现,京津冀最大,粤港澳居中,长三角最小;就产业转移的推力和拉力而言,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推力和拉力最大,京津冀产业转移拉力最小,长三角产业转移推力最小,符合理论模型预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破解大、小城市病并存、优化城市群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刘鹏 于涛 安虎森 戚安邦
如何借助金融力量促进产业的均衡布局,是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区域金融的地理空间基础上,从金融从业者规模、知识异质性、信息扩散等经济空间核心要素出发,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对金融空间分布差异下的资本区位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集聚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融从业者规模所引起的集聚效应能促进产业集聚,但是其边际作用会随着金融从业者知识异质性程度和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相反,贸易自由度的提升则会强化这一边际促进作用。其理论解释为,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能够强化区际金融协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从而有效克服资本在区位选择上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当前研究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以及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用,能够为科学制定城市金融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指引。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利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分布与结构差异影响产业布局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金融业集聚对产出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集聚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异质性程度与信息扩散强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服务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发挥金融力量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注意: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兼顾区域协调,实现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金融信息共享,扩大金融服务正向溢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耿兴荣 林炳耀
本文分析了城市现代物流中心的系统结构和特征 ,探讨了现代物流中心系统对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和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的影响 ;阐述了这种影响与城市产业布局变化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现代物流系统 城市物流中心 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学信
现代化金融机构在城市的集聚与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分布,形成了金融产业布局的二元性。金融机构布局是一个金融供给的过程。城乡金融布局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城乡金融需求的不同。尽管城市有不同的能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不同,但城市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汇聚了各种现代化的金融机构。1.城市布局的金融机构特征。首先,在城市布局的金融机构往往规模较大。城市是产业的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严春松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分布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规模的地域分布。本文主要就上海市中心区人口分布现状与现有第三产业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翠
小城镇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产业是新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布局直接影响新型小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更强调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有序发展。在理论探讨基础上,从经济支撑、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协同四大维度构建了我国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计量模型,并通过协调度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修正,最后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交通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交通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董超
跨国公司是全球产业转移的主体,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作为通过吸纳整合全球资源而形成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格局的转换非常敏感,为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它们往往在全球最适宜的地点布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同时,世界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对吸引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高度重视,跨国公司产业布局的调整是影响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步伐放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寒
城市产业布局合理与否,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以贵阳市为例,对城市产业布局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贵阳市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并针对贵阳市城市产业布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贵阳 城市产业布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布局 空间层级 产业布局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哈尔滨 都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维慰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世界 产业布局 因素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