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0)
2023(4121)
2022(3199)
2021(2965)
2020(2371)
2019(5255)
2018(4643)
2017(9507)
2016(4585)
2015(5055)
2014(4850)
2013(4788)
2012(4331)
2011(3835)
2010(4128)
2009(4327)
2008(3330)
2007(2954)
2006(2774)
2005(2731)
作者
(11503)
(9383)
(9180)
(8923)
(5907)
(4440)
(4327)
(3678)
(3470)
(3245)
(3196)
(3120)
(3091)
(3001)
(2898)
(2805)
(2700)
(2671)
(2597)
(2383)
(2382)
(2307)
(2237)
(2171)
(2164)
(2047)
(2009)
(1943)
(1934)
(1932)
学科
(25122)
金融(25122)
(21677)
银行(21677)
(21131)
(18364)
经济(18349)
(16898)
(14703)
企业(14703)
中国(14581)
管理(13620)
中国金融(10957)
(9284)
(8148)
(7601)
财务(7589)
财务管理(7583)
企业财务(7398)
方法(7004)
数学(6371)
数学方法(6351)
地方(6041)
业经(5411)
(5206)
(4815)
事业(4398)
农业(4299)
体制(4298)
理论(4061)
机构
学院(61524)
大学(60831)
(30090)
经济(29490)
中国(23491)
管理(22414)
研究(18951)
理学(18789)
理学院(18656)
管理学(18468)
管理学院(18369)
(16745)
(15030)
(14848)
金融(14589)
银行(14528)
(13599)
财经(13225)
(12017)
(11480)
中心(11440)
人民(11303)
经济学(11186)
国人(10422)
中国人(10384)
中国人民(10304)
经济学院(10227)
财经大学(10137)
(8502)
(8332)
基金
项目(37860)
科学(30362)
研究(30315)
基金(28332)
(23090)
国家(22867)
社会(21224)
科学基金(20336)
社会科(20267)
社会科学(20265)
(14655)
基金项目(14592)
教育(13392)
编号(12130)
(11675)
资助(11660)
自然(10948)
自然科(10709)
自然科学(10709)
(10624)
自然科学基金(10539)
成果(10304)
国家社会(9210)
(8899)
(8840)
(8762)
(8505)
重点(8448)
课题(8235)
创新(8200)
期刊
(30569)
经济(30569)
(26903)
金融(26903)
研究(21982)
(13652)
中国(11733)
管理(7935)
财经(7451)
(6801)
学报(6430)
(6287)
科学(6076)
大学(5754)
学学(5500)
经济研究(5480)
中国金融(4861)
教育(4385)
业经(4178)
技术(4107)
理论(4097)
问题(3740)
实践(3654)
(3654)
财会(3509)
国际(3458)
农业(3430)
农村(3026)
(3026)
(2980)
共检索到101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莉娟  
马克思、希法亭和列宁分析了金融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高利贷等生息资本,再到货币资本的独立运营,最后到垄断性的金融资本,资本形态在不断地发展、变动着。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是资本历史形态的更迭,其动因既是生产力的提高和信用的扩展,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金融资本代表着资本发展的最抽象和最高级的形态,它的崛起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的基本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聚祉  
中国的金融资本:可能与现实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陈聚祉一、中国金融资本形成的可能性和条件1.金融资本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史上,金融资本概念最早是由希法亭提出的。但是,希法亭把金融资本与银行资本混为一谈。科学的金融资本概念是由列宁提出的。列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谈松华  
当金融资本尚未进入教育领域的时候,重点是创设条件吸引金融资本进入;当金融资本进入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就要考虑教育领域吸纳贷款的适度规模,主要是还贷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穆玉堂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已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随着社会分工的分化,金融资本已经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成为市场经济中流动较为活跃的资本形式。然而,金融产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负债经营,因此,实现金融资本的有效流动和最大化增值、提升我国金融资本的流动绩效对于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铭杰  
资本逐利内在地包含了对其自身的限制,其不断突破这一限制的努力推动了金融资本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引起了竞争,作为竞争的原因和结果,资本发生了集中并进而形成垄断。垄断资本的逐利行为引起银行和工业资本的融合,从而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为了不断突破利润率国界、资本来源、产业部门的限制(即为了利润最大化)而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李克强总理指出,深化金融改革,必须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改进金融机构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鄂志寰  
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受到经济周期及贸易因素 ,国际利率调整 ,资本帐户管理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以及跨国公司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政策意图等因素的影响 ,是历史发展客观必然因素和有关国家或组织人为推动两种力量融合的结果。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发展过程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其收益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但是 ,这种复杂性和不均衡性并不影响金融资本全球化发展的客观持续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方波  
金融支持双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表现为金融资本的空间拓展问题,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的经典资本循环理论,结合已有的资本空间化研究成果,构建了兼具理论抽象力和解释力的双循环下金融资本空间化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金融资本从介入实体经济循环到形成独立运行的虚拟经济循环,而且包括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纬度扩张,由此形成金融资本空间化的叙述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历史视角揭示了金融资本过度空间化在双循环中产生的经济失衡,即它在内循环中表现为挤压实体经济循环和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在外循环中强化贸易失衡、增加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的脆弱性以及压缩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因此有必要从重构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以及构建金融资本内外循环中的空间平衡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期将金融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在双循环中的支撑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松明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新金融霸权主义在以美元等国别货币为世界货币的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大背景下得以确立。本文分析了新金融霸权主义形成的条件 ,以及新金融霸权主义的基本表现 ,从而得出结论 :新金融霸权主义是不可能持续的 ,中心的稳定意味着外围的不断蚀空 ,但中心不可能脱离外围而存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金融化是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相联系的一种经济现象,伴随金融化的发展,人们日益以货币或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与金融化发展相适应,产业资本主导的积累模式逐渐为金融资本主导的积累模式所取代,这对宏观经济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过度金融化导致的金融资本的过度积累,不仅造成积累过程的断层和矛盾的累积,而且造成发展的陷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警惕金融化和金融资本积累造成的陷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春学  梁灏  
在金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互作用的关系上 ,西方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对象 ,先后从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对关系、非常信用与创新、资本边际效率与货币利率相对关系、IS———LM曲线、金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对价值、现代金融流动性与创新等角度 ,在现实意义层面逐步对金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 ,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局部真理 ,为我们在更高层面上的理论整合和演进、创新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羽佳  秦放鸣  
资源全球配置的常态化使局限在一国或一国区域内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正寻求跨区域流动、结合的巨大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哈萨克斯坦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将其作为中国产融资本"走出去"的样本国家极具现实意义。但目前中哈合作仍以贸易、投资为主,而应作为最高层次的金融合作还处在模式单一、层次较低的状态,成为阻碍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短板。因此,创新中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输出路径,对于实现贸易、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孔凡保  
本文介绍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现有理论,分析了中国出现产业资本参股和控股金融资本的具体原因,利用GeorgeA.Akerlof的“掠夺”模型揭示了其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的威胁,并针对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伍华林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产融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非常普遍而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应利用有效条件进行产融结合。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经验,从产融结合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产融结合的条件。指出产融结合的条件来源于产融结合主体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由法律政策、市场机制、资本结构和经营管理等所决定的,产融结合的有效条件是这些方面的有机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