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0)
- 2023(14262)
- 2022(12000)
- 2021(11094)
- 2020(9696)
- 2019(22365)
- 2018(21776)
- 2017(43356)
- 2016(23037)
- 2015(25896)
- 2014(25656)
- 2013(25506)
- 2012(23718)
- 2011(21148)
- 2010(21144)
- 2009(20124)
- 2008(18955)
- 2007(17027)
- 2006(14306)
- 2005(12761)
- 学科
- 济(103193)
- 经济(103097)
- 管理(67614)
- 业(67538)
- 企(55992)
- 企业(55992)
- 方法(50795)
- 数学(45819)
- 数学方法(45362)
- 财(30451)
- 中国(29200)
- 融(28835)
- 金融(28831)
- 银(26347)
- 银行(26318)
- 农(26302)
- 行(25294)
- 地方(23789)
- 业经(21886)
- 制(21559)
- 务(19373)
- 财务(19323)
- 财务管理(19277)
- 企业财务(18475)
- 农业(17912)
- 贸(17815)
- 贸易(17804)
- 学(17346)
- 易(17271)
- 技术(14918)
- 机构
- 学院(326699)
- 大学(325894)
- 济(142498)
- 经济(139861)
- 管理(130653)
- 理学(113826)
- 理学院(112679)
- 管理学(110913)
- 管理学院(110310)
- 研究(103538)
- 中国(84191)
- 财(67265)
- 京(65908)
- 科学(60392)
- 财经(54190)
- 中心(51317)
- 所(50405)
- 农(50179)
- 经(49226)
- 江(46986)
- 经济学(46003)
- 业大(45967)
- 研究所(45739)
- 经济学院(42024)
- 北京(40737)
- 财经大学(40637)
- 农业(39487)
- 范(39273)
- 师范(38850)
- 州(38199)
- 基金
- 项目(222301)
- 科学(176778)
- 基金(164351)
- 研究(162215)
- 家(141448)
- 国家(140345)
- 科学基金(122358)
- 社会(105789)
- 社会科(100761)
- 社会科学(100736)
- 基金项目(87242)
- 省(86508)
- 自然(78326)
- 自然科(76549)
- 自然科学(76531)
- 自然科学基金(75204)
- 教育(74783)
- 划(72230)
- 资助(68216)
- 编号(64649)
- 成果(51592)
- 部(50388)
- 重点(49958)
- 发(48398)
- 创(47011)
- 国家社会(44500)
- 教育部(44002)
- 创新(43977)
- 课题(43763)
- 科研(43068)
- 期刊
- 济(145854)
- 经济(145854)
- 研究(92177)
- 中国(55977)
- 财(53829)
- 学报(46446)
- 管理(45286)
- 农(44225)
- 科学(43910)
- 融(43002)
- 金融(43002)
- 大学(36082)
- 学学(34513)
- 农业(29034)
- 技术(28316)
- 财经(27519)
- 教育(25761)
- 经济研究(24451)
- 经(23556)
- 业经(23500)
- 问题(19870)
- 统计(17586)
- 技术经济(16758)
- 策(16023)
- 理论(15965)
- 贸(15427)
- 商业(15254)
- 业(15212)
- 决策(14550)
- 财会(14386)
共检索到468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恩良 刘文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资本有助于矫正中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但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出于财政压力和GDP竞争等因素,会对金融机构实施干预。而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会促使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所偏好的产业和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阻碍金融的产业甄别能力的发挥,滞缓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
金融资本 地方政府干预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灵芝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对金融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金融业的低水平稳态发展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地方政府因发展经济的强烈动机,适当干预金融发展能弥补地方金融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金融发展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地方政府干预 金融加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许友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为赢得"GDP增长"竞赛,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烈诉求,其对金融部门的干预成为了弥补市场发育不足的有效措施,使之成为地区金融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金融发展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超峰 孔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部六省199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金融集聚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部地区金融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但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利用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强化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发挥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登国
运用中部地区1995年—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保护和发展偏好,扭曲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以重工业和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对区域金融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以市场机制为发展基础的第三产业以及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力的推动了区域金融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发展 中部地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阮陆宁 刘珍
通过选择1989~2008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金融发展程度和物价指数为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评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中部地区应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中介效率,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丰 程均丽
文章采用2006-2016年省级数据,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及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的干预行为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金融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方政府干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干预动机强弱而异,财政压力越大、国企占比越高、政绩诉求越高的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正在变小,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三者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武 王俊海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珍琴 邓宏亮
FDI作为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1990~2008年中部六省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函数响应分析方法,探讨FDI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产业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日福 陈晓红
本文从外资的资本供给和技术外溢的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并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中部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在外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并未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在3种外资投资方式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最为明显,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未能对产业结构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济生 罗海波
运用直接法并使用最新数据估算1985-2006年间流出流入中国的金融资本规模结果显示:中国金融资本双向流动特征非常明显;但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使隐性资本流出规模大幅下降,而通过其它渠道流入的资本,即热钱数量则迅速增加。计量分析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资本流出都对资本流入产生正向影响,反映了部分流出资本又重新回流到中国。
关键词:
金融资本 双向流动 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途径,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效应,以及市场化和地方政府能力对创新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但这个作用依赖于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能力。
关键词:
创新政策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途径,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效应,以及市场化和地方政府能力对创新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但这个作用依赖于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能力。
关键词:
创新政策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地方政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持续双向互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1999—2020年中国160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合肥尽可能相似的“合成合肥”,并比较“真实合肥”与“合成合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的差距和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政策推行呈N形曲线变化;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快速释放,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逐渐回落,但快速反弹再次跃升,实现对同期同类城市的加速超越。将实证检验结果与合肥案例的质化提炼相结合,全景阐释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创政策 有为政府 产业结构 合成控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浩 魏哲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然而产业结构升级却相对滞后,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悖论"。考虑到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采用2003-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市数据,区分协议和招拍挂两种出让方式,从出让面积和出让价格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让面积层面看,协议出让土地面积的增加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影响;从出让价格层面看,协议出让价格的提高显著地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招拍挂出让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