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3)
2023(12002)
2022(9714)
2021(8852)
2020(7561)
2019(17543)
2018(16623)
2017(32080)
2016(16821)
2015(18842)
2014(18380)
2013(18508)
2012(16950)
2011(15025)
2010(15479)
2009(15262)
2008(14909)
2007(13133)
2006(11525)
2005(10830)
作者
(45079)
(37587)
(37270)
(35390)
(24244)
(17947)
(16895)
(14364)
(14316)
(13481)
(12831)
(12717)
(12303)
(11768)
(11529)
(11505)
(10997)
(10976)
(10778)
(10582)
(9172)
(9151)
(8918)
(8574)
(8467)
(8400)
(8375)
(8222)
(7287)
(7229)
学科
(89445)
(84561)
经济(84478)
(83471)
企业(83471)
管理(69832)
方法(41471)
(33647)
数学(33508)
数学方法(33400)
业经(29427)
(27693)
金融(27693)
(26760)
财务(26744)
财务管理(26710)
企业财务(25585)
(25080)
(24866)
银行(24864)
中国(24567)
(23966)
(21051)
农业(19042)
技术(16998)
(15640)
(15106)
(14497)
贸易(14483)
(14347)
机构
学院(244283)
大学(238654)
(116923)
经济(115148)
管理(104465)
理学(89722)
理学院(89038)
管理学(88308)
管理学院(87850)
研究(71439)
中国(67939)
(59272)
(47489)
财经(46931)
(42868)
经济学(37241)
中心(36123)
(36091)
财经大学(35098)
科学(34836)
(34533)
经济学院(34043)
(33415)
商学(32422)
商学院(32164)
北京(29681)
研究所(29162)
(29043)
业大(29014)
(28852)
基金
项目(152689)
科学(124663)
基金(116509)
研究(115970)
(97400)
国家(96491)
科学基金(87408)
社会(79678)
社会科(76054)
社会科学(76038)
基金项目(61299)
(58259)
自然(53964)
自然科(52774)
自然科学(52767)
教育(52342)
自然科学基金(51981)
资助(47769)
(47021)
编号(45087)
(35950)
(35770)
(35600)
成果(35040)
国家社会(34117)
重点(33435)
创新(32542)
教育部(32532)
(32389)
(32389)
期刊
(126839)
经济(126839)
研究(75878)
(52686)
中国(44372)
管理(44257)
(42233)
金融(42233)
(32115)
科学(28056)
学报(25873)
财经(25189)
大学(22087)
技术(22074)
(21621)
业经(21556)
农业(21296)
学学(21268)
经济研究(21099)
问题(16206)
财会(16052)
技术经济(15348)
(14922)
教育(14780)
(14213)
会计(13960)
世界(13897)
国际(13602)
商业(12910)
现代(12742)
共检索到378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金融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文章基于保险治理视角,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抑制金融资产配置;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盈余信息质量与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金融资产配置。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提升实业投资及效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主要对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发挥抑制作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在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实施后表现明显,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2014年加快发展责任保险政策能够增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促使企业投资效率上升与经营风险下降。文章揭示了"保险合约"方式治理企业金融化趋势、降低代理成本的内在逻辑,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市场发展以及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有所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金明  王梦凯  马德芳  
税收规避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策略,现有文献主要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视角进行考察,较少关注企业间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本文以2008—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地区层面考察了税收规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税收规避存在同伴效应,并且地区同伴效应要优于行业同伴效应;(2)税收规避同伴效应能够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地区同伴效应能减少投资过度,行业同伴效应能缓解投资不足;(3)税收规避同伴效应能够通过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减少代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发挥其治理效应,补偿自身税收规避造成的投资效率下降,从而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治理水平越高、同伴企业市场地位越高的情境下,税收规避同伴效应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不仅提供了税收规避影响因素方面新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同伴效应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还对企业和税收征管部门在不同情境下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和征管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金明  王梦凯  马德芳  
税收规避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策略,现有文献主要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视角进行考察,较少关注企业间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本文以2008—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地区层面考察了税收规避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税收规避存在同伴效应,并且地区同伴效应要优于行业同伴效应;(2)税收规避同伴效应能够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地区同伴效应能减少投资过度,行业同伴效应能缓解投资不足;(3)税收规避同伴效应能够通过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减少代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发挥其治理效应,补偿自身税收规避造成的投资效率下降,从而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治理水平越高、同伴企业市场地位越高的情境下,税收规避同伴效应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不仅提供了税收规避影响因素方面新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同伴效应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还对企业和税收征管部门在不同情境下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和征管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沛华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贵兰  蓝文永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分析影响金融类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所有权性质、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负债率、盈利增长情况不是影响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的规模、现金流创造能力才是影响其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杰  
以2007~2017年间中国A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企业金融化行为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信息披露违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表明金融化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套利与财务舞弊动机。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加剧了公司业绩波动性,挤出了公司实物资本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大股东与管理层对公司财务资源的"掏空"动机,进而增强了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融资约束较低、盈余质量较低以及审计质量较低时,企业金融化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一方面验证了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资本逐利动机,另一方面验证了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在抑制金融化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管制,严格打击金融资产频繁交易、违规套利行为,同时加强对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信息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珣  田光宁  李建军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华军  
本文以2007—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的体制性成因,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相关性,正面考证了我国有限的执法资源约束条件下证券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与已有的文献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法律在执法资源紧张的境况下执行效力尚佳。具体体现为内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受到违规惩戒时存在着监管部门处罚不一的事实。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优化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惩戒实效以及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和改进路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瑞华  
本文以2017—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中亲清政商关系水平,探究地区亲清政商关系对当地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亲清政商关系水平更高的地区,企业财务柔性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亲”相比“清”发挥更大效能,亲清政商关系借助融资约束缓释机制正向影响财务柔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非国有、管理层持股更高时,亲清政商关系对财务柔性的正向作用更强烈;高污染企业在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时,财务柔性下降。最后,本文发现亲清政商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长期市场价值。研究揭示了亲清政商关系对财务柔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为建设亲清政商关系、促进企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芳  王明涛  王鑫怡  马培培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需通过香港地区投资者的活跃交易来实现。此外,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机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