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2)
2023(4965)
2022(3951)
2021(3587)
2020(3140)
2019(6882)
2018(6418)
2017(13057)
2016(6501)
2015(7055)
2014(6920)
2013(6744)
2012(6100)
2011(5377)
2010(5775)
2009(6019)
2008(5192)
2007(4612)
2006(4157)
2005(3943)
作者
(17076)
(13775)
(13578)
(13038)
(8704)
(6622)
(6461)
(5587)
(5206)
(4988)
(4741)
(4707)
(4567)
(4398)
(4368)
(4115)
(4096)
(4041)
(3935)
(3762)
(3450)
(3320)
(3262)
(3235)
(3113)
(3065)
(2948)
(2895)
(2723)
(2720)
学科
(26360)
金融(26360)
(25082)
(24596)
银行(24596)
(23729)
(22611)
经济(22585)
(20021)
企业(20021)
管理(19986)
中国(16645)
(12727)
(11447)
中国金融(11247)
(10765)
方法(10694)
保险(10674)
(10559)
财务(10543)
财务管理(10524)
企业财务(10220)
数学(9886)
数学方法(9834)
业务(6169)
地方(6127)
制度(6126)
(6126)
(5910)
业经(5905)
机构
学院(84716)
大学(83840)
(38874)
经济(37981)
管理(33162)
中国(33063)
理学(26988)
理学院(26809)
管理学(26452)
管理学院(26309)
(24431)
研究(24270)
(19583)
(19528)
金融(19208)
银行(18779)
财经(18723)
(17605)
(17004)
(16331)
中心(15322)
人民(14675)
财经大学(14361)
国人(13801)
中国人(13756)
经济学(13521)
中国人民(13207)
(12575)
经济学院(12423)
科学(11211)
基金
项目(51509)
科学(40770)
研究(38937)
基金(38781)
(32204)
国家(31904)
科学基金(28482)
社会(26212)
社会科(25037)
社会科学(25028)
基金项目(19858)
(19454)
自然(17498)
自然科(17071)
自然科学(17066)
教育(16914)
资助(16849)
自然科学基金(16798)
(15885)
编号(15381)
成果(12629)
(12154)
(11621)
(11471)
重点(11453)
(11194)
国家社会(11163)
(10852)
教育部(10631)
(10559)
期刊
(38697)
经济(38697)
(35554)
金融(35554)
研究(30802)
(20383)
中国(17443)
管理(11611)
(9950)
财经(9684)
学报(9378)
科学(8644)
大学(8040)
(8005)
学学(7912)
经济研究(6374)
财会(6318)
理论(6258)
中国金融(6192)
技术(5788)
实践(5727)
(5727)
农业(5202)
业经(5076)
会计(4927)
问题(4453)
保险(4315)
(4315)
国际(4229)
统计(4108)
共检索到141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金融资产会计安排是企业执行金融工具准则的重要环节,具有显著的经济后果。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关系,分析金融杠杆的调节功能,探讨非效率资本配置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金融杠杆能够调节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使关系曲线拐点右移与扁平化。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交易类金融资产与现金流风险呈U型关系;委托贷款等新兴金融资产负向影响现金流风险;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金融股权投资未显著影响现金流风险。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呈U型关系,成熟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负向影响现金流风险;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以及金融杠杆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非效率资本配置在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现金流风险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张志远  
去杠杆是保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考察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于及时调整去杠杆的工作方向和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实体企业在降低杠杆率后会增持金融资产,且这一增持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银行主导的地区。然而,实现去杠杆的企业在增持金融资产后,经营风险随之上升,这种经营风险上升的后果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市场主导的地区。此外,去杠杆导致金融资产配置增加的作用在资产周转率较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要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并及时监测防范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实体企业金融化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博阳  沈悦  张嘉望  
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动机出发探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杠杆率的关系,并考察企业经营风险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总额越大,企业杠杆率水平越低。(2)短期金融资产配置"预防性储蓄"动机显著,降低了企业杠杆率;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逐利"动机显著,提高了企业杠杆率。(3)企业经营风险在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杠杆率的关系中起到了强化的调节作用。(4)短期金融资产对于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更加显著,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杠杆率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寿命不确定性是影响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重要因素,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对养老规划和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利用《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历史死亡率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出各年龄、性别人群活到某特定年龄的预期生存概率,并将其与CHARLS 2018中的主观生存概率数据相匹配。实证研究表明,预期生存概率与主观生存概率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们意识到死亡率下降趋势并能调整主观生存概率,长寿风险作为环境变量对个人的主观生存概率产生正向影响。主观生存概率上升不会显著影响储蓄水平,但会显著提升个人持有商业养老保险、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并相应增加年缴保费和持有金额。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金霞  韩立岩  
本文研究了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净现金流的风险状况,建立了风险现金流(Cash-Flow-at-Risk)的POT模型,在可比公司估计的分析框架下,度量并分析经营净现金流风险。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房地产业和综合类风险现金流级别相对最高,而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的风险现金流相对最低;第二、除房地产业和综合类业外,其他行业ST公司风险现金流值均比同行业正常公司值要高;第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与2006、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经营净现金流为负值公司数目及超出风险现金流值的公司数目均明显增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牟朋鹏  Lawrence CHOO  周晓宇  
解决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是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的数据,以儒家传统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为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解析。从男权主义观、家庭本位观以及孝道观这三个儒家文化中对中国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传统家庭观念出发,探究“有限参与”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会显著抑制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机制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会通过抑制女性的劳动参与、强化家庭的避险功能以及增强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来降低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吾丽娜·艾尔肯  韩珣  陈舒茵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与省级房价相匹配的数据,对房价与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房价水平上升会促进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并且这种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干预弱的地区更为显著;房价波动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并且这种效应在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房价波动也会对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相较于短期、投机性金融资产配置,房价波动程度的上升对长期、投资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即识别出企业是基于"预防性储蓄",而非"利润追逐"动机从事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无论企业出于何种动机从事金融资产配置活动,房价波动程度的提高均会反向调节房价与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房价波动程度的上升通过强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均不改变本文结论。本文为揭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宇红   朱可涵   何欣  
本文利用2017—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描述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情况,基于银行分支机构数据计算银行竞争度,探究银行竞争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银行竞争度的提升能够增加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增大配置的广度和深度。第二,银行竞争通过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地区信贷供给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第三,银行竞争的家庭资产配置优化作用对居住在城市的家庭更有效。家庭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会影响银行竞争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传统的线下渠道和新兴的线上渠道各具优势。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鼓励银行良性竞争、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提升信贷资源供给和促进新兴和传统金融渠道共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雨丽  罗荷花  
基于CHF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教育、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可以显著提升居民金融素养,金融素养显著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且对股票、金融理财产品、基金、债券的配置、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种类数和风险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依据风险态度、学历、家庭总资产、城乡、东中西部划分子样本,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各变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教育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及其占金融资产比重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金融教育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提升金融素养渠道实现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亢一鸣  田国英  王书华  
近些年中国居民家庭杠杆率呈现不断快速攀升的趋势,杠杆率的上升会直接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等行为决策,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实证研究家庭杠杆率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选择影响。研究表明:杠杆率越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越小;对已经参与金融市场的家庭,杠杆率越高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率也会上升。当从风险态度角度对其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较高时杠杆率对金融市场参与的负向影响才会起作用,而家庭杠杆率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率的正向影响只在参与者风险厌恶程度较低时才起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伟  何冠霖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多样性越高,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家庭之间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但地区差异依旧明显,这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存在差异有关。鉴于此,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普及居民金融知识,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现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