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1)
2023(8518)
2022(6990)
2021(6360)
2020(5239)
2019(11654)
2018(10948)
2017(21614)
2016(11238)
2015(12238)
2014(11966)
2013(11534)
2012(10705)
2011(9298)
2010(10317)
2009(10177)
2008(9093)
2007(8214)
2006(7538)
2005(7090)
作者
(28897)
(23672)
(23058)
(22558)
(15250)
(10964)
(10808)
(8985)
(8854)
(8739)
(7965)
(7787)
(7592)
(7406)
(7250)
(7168)
(6902)
(6772)
(6772)
(6738)
(5853)
(5678)
(5563)
(5461)
(5420)
(5414)
(5190)
(5091)
(4635)
(4632)
学科
(38772)
经济(38725)
(35941)
管理(34364)
(30009)
企业(30009)
(26405)
金融(26405)
(24086)
银行(24086)
(23312)
中国(20363)
(17434)
方法(14056)
(13527)
(13503)
(12215)
财务(12188)
审计(12148)
财务管理(12117)
企业财务(11642)
数学(11533)
数学方法(11371)
中国金融(11222)
业经(10757)
地方(10361)
农业(9506)
(9408)
贸易(9391)
(9252)
机构
学院(149091)
大学(144574)
(64945)
经济(63408)
管理(56362)
理学(47173)
研究(47104)
理学院(46752)
中国(46627)
管理学(46199)
管理学院(45904)
(37253)
(30035)
财经(28169)
(25415)
中心(25018)
(23948)
科学(23453)
(22868)
(22340)
银行(22131)
(20838)
财经大学(20793)
(20791)
经济学(20500)
金融(20366)
(19912)
研究所(19028)
人民(18959)
北京(18716)
基金
项目(89680)
研究(72715)
科学(71224)
基金(64669)
(53575)
国家(52992)
社会(46912)
科学基金(46481)
社会科(44636)
社会科学(44627)
(35134)
教育(32915)
基金项目(32600)
编号(31193)
(28490)
自然(27080)
成果(27073)
资助(26753)
自然科(26317)
自然科学(26313)
自然科学基金(25870)
课题(21700)
(20891)
重点(20175)
(20138)
(19999)
项目编号(19878)
(19311)
国家社会(19191)
(18870)
期刊
(74117)
经济(74117)
研究(51901)
(36358)
金融(36358)
中国(35476)
(31699)
管理(20793)
(17647)
教育(16389)
科学(14957)
学报(14821)
财经(14058)
经济研究(13105)
大学(12618)
业经(12357)
(11937)
学学(11904)
技术(11370)
农业(10678)
财会(9771)
审计(9655)
问题(8953)
(8759)
会计(8741)
国际(8351)
理论(7999)
实践(7229)
(7229)
现代(6926)
共检索到247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冯雪彬  樊文斌  王耀  
自2007年我国全面推行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就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对于价值变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的金融资产而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其进行计量,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现行会计、审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正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审计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荣树新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一般纳税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尤其要注意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收入、转让损益均是含税的,应先按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进行价税分离后,再进行会计处理。通过解读有关税收法规,分析取得、转让和持有期间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俊华  
公允价值计量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缺陷。本文运用公司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行为异化的影响机理,用Ohlson估价模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降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临界条件;用公允价值目标资产贴现模型和可转债估价Black-Shoes模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并用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金融监管指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传递金融顺周期性。最后,给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减值准备模型,该模型具有逆周期机制,能实现金融稳定,克服公允价值顺周期缺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斌  鲍夏梦  
本文以2007—2008年沪深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度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记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南  饶盛  
大多数同时拥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量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表明管理者在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划分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其主要原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对而言能够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维持利润稳定性,且在同等条件下会节省所得税费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蕊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金融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资产的共四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新会计准则规范了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并且突出显示了在金融资产中较多采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经长  曾雪云  
本文以2004—2009年持有证券资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融资产规模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公允价值会计是上市公司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加的解释因素;(2)管理层过度自信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与金融资产规模只有弱相关性,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却与金融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3)受政府控制的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在成本计量模式下有显著更低的金融资产规模,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特别是当管理层过度自信时,金融资产规模却呈现为显著增加。上述结论解释了会计理念、管理层行为与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遵循的是价值相关性原则,要求把证券持有利得也计入资产价值和会计收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刁华兰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无论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原投资准则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核算方法必然对企业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艳海  唐敏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并爆发大规模储蓄贷款业危机,监管机构在针对整个危机产生原因进行的调查中察觉到金融行业计量金融资产价值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一直沿用以历史成本衡量金融资产价值,在财务报告中无法呈现出现金等价物和其他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无论管理层还是监管机构都无法了解暗藏的风险因素,于是发生危机时就无法迅速采取对策解决问题,也不能提前防范危机的产生。公允价值由于具备能实时表现出金融资产市场价格变动的长处,逐渐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被越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复生  辛苗苗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运用的成熟度,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相关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上市公司若广泛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相反,却为企业人为操纵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斌  罗楠  
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中国引入公允价值准则的大背景,试图探究公允价值准则与市场同步性的关系,即回答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加剧市场同涨同跌现象这一问题。在顺周期效应、功能锁定假说、契约成本假说、信息质量假说、噪音投资者心理倾向论等理论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牛市、熊市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准则影响市场同步性的内在机理,并对2007、2008年的市场交易状况做了均值T检验和WILCOXON检验。结果发现:牛市中公允价值准则的采用会提高市场同步性(即推动市场整体上涨),而熊市中两者关系不显著。该结论除了可用上述理论作部分解释外,也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树志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且企业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本文拟对企业在转让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时采用持有或出售期权方式继续涉入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樊鹭  
金融资产在类别划分上的不明晰,客观上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利润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本文在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自身限定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DCC分析模型;基于DCC模型融入多元解释变量,研究与评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上市公司利润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处置、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等不同视角,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会产生不一致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及公允价值调整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够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清玉  
尽管当前财务报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但将来公允价值很可能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报告基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主要的非金融资产都允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也首次针对非金融资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及动因、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四个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回顾,以期为国内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铁祥  侯翠翠  申晶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契约视角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契约、薪酬契约、债务契约、政府管制契约、审计契约都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显著动因。并从契约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