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4)
- 2023(14581)
- 2022(12490)
- 2021(11601)
- 2020(9856)
- 2019(22369)
- 2018(21943)
- 2017(42780)
- 2016(23025)
- 2015(25580)
- 2014(25285)
- 2013(25060)
- 2012(22528)
- 2011(20089)
- 2010(20084)
- 2009(18603)
- 2008(17131)
- 2007(14808)
- 2006(12883)
- 2005(11104)
- 学科
- 济(86768)
- 经济(86665)
- 管理(64835)
- 业(64305)
- 企(52950)
- 企业(52950)
- 方法(41832)
- 数学(36846)
- 数学方法(36517)
- 中国(28471)
- 融(27319)
- 金融(27317)
- 银(25714)
- 银行(25650)
- 财(25298)
- 行(24660)
- 农(24241)
- 业经(19905)
- 地方(19795)
- 学(19123)
- 制(18213)
- 农业(16865)
- 贸(16669)
- 务(16666)
- 贸易(16657)
- 财务(16588)
- 财务管理(16564)
- 易(16175)
- 企业财务(15830)
- 理论(14148)
- 机构
- 大学(318592)
- 学院(318067)
- 管理(127034)
- 济(126030)
- 经济(123343)
- 理学(111042)
- 理学院(109827)
- 管理学(107937)
- 管理学院(107402)
- 研究(105322)
- 中国(83107)
- 科学(67558)
- 京(66688)
- 农(58366)
- 财(57118)
- 所(53081)
- 业大(52598)
- 中心(49506)
- 研究所(49005)
- 财经(46751)
- 农业(46207)
- 江(44479)
- 经(42564)
- 北京(41669)
- 范(39631)
- 师范(39124)
- 经济学(38159)
- 院(37907)
- 州(36788)
- 财经大学(35042)
- 基金
- 项目(226876)
- 科学(176855)
- 基金(165055)
- 研究(159786)
- 家(145952)
- 国家(144741)
- 科学基金(123634)
- 社会(101126)
- 社会科(95995)
- 社会科学(95968)
- 省(89116)
- 基金项目(88852)
- 自然(82649)
- 自然科(80677)
- 自然科学(80653)
- 自然科学基金(79189)
- 划(75067)
- 教育(72000)
- 资助(67584)
- 编号(64220)
- 重点(50763)
- 成果(49749)
- 部(48945)
- 发(48039)
- 创(47493)
- 创新(44343)
- 科研(44197)
- 课题(43491)
- 计划(42588)
- 国家社会(41608)
- 期刊
- 济(130195)
- 经济(130195)
- 研究(89657)
- 学报(56562)
- 中国(55723)
- 农(52230)
- 科学(49644)
- 管理(43057)
- 财(41856)
- 大学(41695)
- 学学(39877)
- 融(39656)
- 金融(39656)
- 农业(35081)
- 教育(27973)
- 技术(23954)
- 业经(22119)
- 财经(21951)
- 经济研究(21635)
- 经(18622)
- 业(17494)
- 问题(16823)
- 科技(16241)
- 理论(16050)
- 版(15580)
- 业大(15178)
- 商业(14985)
- 实践(14836)
- 践(14836)
- 技术经济(14466)
共检索到45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五六 赵昕东
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居民持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进行了重新核算,并采用ARDL-UECM模型计量分析了长短期内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对消费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长期内对消费支出存在较弱的抑制作用,短期内存在较弱的促进作用;而实物资产长期内对消费存在有限的促进作用,短期内对消费存在较强的促进作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超额比重预防性储蓄导致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产生长期扭曲,以及过高自有住房率在房价攀升时只能提高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长期则有限。现阶段只有降低超额比重预防性储蓄及抑制过高的房价才能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资产财富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文琴
本文基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差异,将金融资产细分为手持现金、储蓄和证券资产,采用1992-2013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动态地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所持有的三种类型金融资产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居民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变动对消费都有影响,但影响大小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从影响大小来看,金融资产变动对居民消费变动的总贡献率达到近10%,其中手持现金、证券资产和储蓄对消费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2.86%和0.7%。从影响方式上看,手持现金增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具有滞后性,在对消费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后出现较长持续的促进作用;储蓄增加对消费的影响则是在生命周期中交替出现挤占和...
关键词:
金融资产 居民消费 VAR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武新乾 梅倩倩 田萍
利用1996-2010年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城镇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系数固定效应半参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计算显示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相比线性面板数据模型显著的减小.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在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且促进的程度也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庆 翰林
本文首先对城镇居民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方面进行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并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其次通过调查分析,证实了不仅诸如家庭投资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甚至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投资者对于经济风险的理解等非客观性因素,都会对城镇居民对于金融的渴望和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最后对如何使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更加优化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骆祚炎
城镇居民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二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别不大;三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微弱。这表明:第一,住房对消费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金融资产增值性不强和股市的波动限制财富效应的发挥;第三,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第四,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使资产财富效应微弱。为了通过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必须维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并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发展。
关键词:
流动性 金融资产 不动产 财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贞 左腾飞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江苏徐州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微观数据,对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财富水平、投资经验、性格特征对居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居民风险偏好的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程度明显较轻;随着年龄的增大,居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渐降低;收入稳定性对居民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资产选择 城镇居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樊锦霞 叶莉 张玉梅
在传统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放松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假设,引入非完美预期与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可以从行为经济学的心理预期与财富幻觉的角度分析其对消费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效用理论,建立涵盖上述因素的非完全预期生命周期模型。将该模型运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针对2000—2016年31个省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房价波动的非完美预期以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由此提出因地制宜调控房价、合理引导预期、降低不确定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美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磊
本文首先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将金融资产简化为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储蓄性保险和证券四个类别,从宏观上探讨19952011年河南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并结合现有文献分析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抽样;最后,基于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存在的问题和实证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金融资产选择 因子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窦婷婷 杨立社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投资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成为必然。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特征作出解释,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优化居民投资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 投资行为 行为金融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磊
本文首先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将金融资产简化为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储蓄性保险和证券四个类别,从宏观上探讨1995~2011年河南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并结合现有文献分析影响河南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因素;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抽样;最后,基于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存在的问题和实证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金融资产选择 因子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基于房产属性界定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房产占比的增加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2)房产占比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镇的中等收入家庭居民消费,对高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居民消费的影响虽不显著,但仍为正向影响,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房产占比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反效果,且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同时,要充分重视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家庭资产结构变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卫霞 汪雷
文章在对1992—2010年居民信息消费实物量变化进行考量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居民 信息消费 区域差异 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琦
短期我国实物资产财富效应微弱,长期实物资产与消费需求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居民购房负担加重,家庭陷入流动性约束,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金融资产与居民消费需求都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尚未完善,金融资产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未来需要加大工资制度改革,增加保障房供给,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完善金融监管市场,创新多种金融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