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7)
- 2023(5247)
- 2022(4354)
- 2021(4008)
- 2020(3413)
- 2019(7501)
- 2018(7102)
- 2017(13877)
- 2016(7166)
- 2015(8237)
- 2014(8105)
- 2013(7914)
- 2012(7580)
- 2011(6788)
- 2010(7216)
- 2009(7228)
- 2008(6480)
- 2007(6001)
- 2006(5510)
- 2005(5187)
- 学科
- 济(29671)
- 经济(29634)
- 融(25018)
- 金融(25017)
- 业(22457)
- 银(22060)
- 银行(22053)
- 管理(21522)
- 行(21464)
- 企(19674)
- 企业(19674)
- 中国(16453)
- 方法(11985)
- 中国金融(10946)
- 财(10847)
- 制(10593)
- 数学(10358)
- 数学方法(10169)
- 地方(8277)
- 务(7847)
- 财务(7826)
- 财务管理(7812)
- 农(7666)
- 企业财务(7508)
- 业经(7215)
- 体(6701)
- 理论(6053)
- 学(6007)
- 贸(5953)
- 贸易(5943)
- 机构
- 大学(102396)
- 学院(101751)
- 济(43872)
- 经济(42838)
- 管理(36585)
- 中国(34660)
- 研究(33378)
- 理学(30575)
- 理学院(30285)
- 管理学(29661)
- 管理学院(29501)
- 财(23188)
- 京(21327)
- 中心(18564)
- 科学(18553)
- 财经(18097)
- 银(16902)
- 所(16540)
- 经(16379)
- 银行(16334)
- 融(16285)
- 金融(16008)
- 江(15705)
- 行(15374)
- 农(15179)
- 经济学(14791)
- 研究所(14649)
- 人民(14104)
- 北京(13636)
- 州(13636)
- 基金
- 项目(61842)
- 科学(48626)
- 研究(46341)
- 基金(45364)
- 家(38429)
- 国家(38094)
- 科学基金(33045)
- 社会(30390)
- 社会科(29013)
- 社会科学(29007)
- 省(23839)
- 基金项目(23141)
- 教育(20838)
- 自然(19848)
- 资助(19762)
- 划(19510)
- 自然科(19470)
- 自然科学(19467)
- 自然科学基金(19132)
- 编号(18530)
- 成果(16381)
- 重点(13904)
- 发(13611)
- 部(13611)
- 国家社会(12988)
- 创(12939)
- 课题(12844)
- 性(12419)
- 教育部(12143)
- 创新(12139)
共检索到17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青 陆茸
本文在对主要经济体外部失衡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量化了金融调整渠道和贸易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调整的重要性,并基于PVAR的估计结果验证了一国低于趋势水平的负向外部失衡需要未来净出口增长上升或预期未来更高的净外部资产收益率来进行弥补。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在外部失衡调整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者解释了约46.23%外部失衡指标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为53.77%,金融调整渠道作为一种新型调整渠道对外部失衡动态调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未预期的估值损失比例较大,外部头寸的估值损失随着未预期风险事件的增加而加大。
关键词:
金融调整渠道 外部失衡 国际投资头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渠道主要包括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其中贸易渠道一直是外部调整的主渠道。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失衡调整的金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调整渠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美国大平稳时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在近期成为新兴的不成熟的债权国,估值效应等金融调整渠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究其根源仍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以及中国特殊的对外资产偏向结构。因此,改革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逐步调整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未来我国进行外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估值效应 对外金融资产结构 金融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立晟 陈思翀
本文估算了中国1998年至2011年间基于市场价值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季度数据,并运用Gourinchas&Rey(2007a)的现值模型量化分解了中国外部失衡调整中金融和贸易两种调整渠道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外部失衡中存在显著的估值效应损失,在2011年末达到4212亿美元,占对外净资产总额的25%;金融调整渠道能显著地解释约12%的外部失衡动态变化,并且与贸易调整渠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我国外部失衡持续为正值的条件下,不但我国未来净出口增长率会下降,而且还将经历更低的对外净资产回报率。因此本文建议,在短期内应改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在中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艳梅
文章以金融危机中对金融风险产生传染与放大效应的金融市场系统重要性机构(SIBs)为研究对象,以CoVaR作为其风险外溢的计算指标并基于博弈论合作模式中Shapley值法仿真出各个金融机构对风险传染的贡献程度。本研究为我国金融业的风险传染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参数统计与博弈模型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思路与途径,进一步为我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措施的提供了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线索与空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郭小波
本文基于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构造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短期外部失衡指标基础上,利用G20国家面板数据从国家间金融异质性视角检验了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代表金融市场结构差异的国内私营部门银行信贷/GDP、权益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GDP和银行贷存比指标,及代表金融干预水平差异的总储备资产/GDP指标,会使金融渠道调节失衡产生门限效应,而代表金融开放度的指标在短期内门限效应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中美两国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郭小波
本文基于Hansen提出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构造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短期外部失衡指标基础上,利用G20国家面板数据从国家间金融异质性视角检验了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代表金融市场结构差异的国内私营部门银行信贷/GDP、权益证券组合投资净流入/GDP和银行贷存比指标,及代表金融干预水平差异的总储备资产/GDP指标,会使金融渠道调节失衡产生门限效应,而代表金融开放度的指标在短期内门限效应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中美两国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降低对银行间接融资依赖、提升对外投资收益率、在保证充足调控能力基础上适当减少官方储备等,提升金融渠道调节外部失衡效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方意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边际风险贡献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芳 张伟
面对境内外的资产冲击,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破产顺序如何,是监管者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根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夏普利(Lloyd Shapley)的合作博弈理论,引入夏普利指数模型衡量单个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模型,该模型用于对银行体系从稳定到不稳定的转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银行的识别。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夏普利指数实证衡量和测度了中国单个大型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据以判断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便监管机构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置更加严格的监管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2008年7月10~11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在福州召开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大会邀请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做了主题演讲。现将部分专家的演讲文稿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威 黄晓琪 陈继勇
本文利用38国1981—2014年短面板数据,研究汇率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是否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对一国外部失衡调节产生非线性效应及其差异。发现:银行贷存比指标、权益证券投资指标和金融开放水平指标的差异,使两类金融渠道均对外部失衡调节产生门限效应。而二者共同解释了中美金融渠道调节失衡效用不同的原因:在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下,汇率渠道对中美两国失衡调节发挥了相似正效应,但收益率渠道的效用却存在国别差异。因此中国需要深化以提高收益率渠道效用为目标的金融发展,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稳定,增加股权投资比重,在金融稳定前提下
关键词:
估值效应 金融发展 失衡调节 门限估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玮
金融贡献及金融效率是现代经济发展中资金运行的重要体现 ,也是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从要素投入、储蓄转化、投资增加等方面论述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从金融机构效率、金融市场效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效率三个方面 ,分层次阐述了金融效率的内涵及外延 ,指出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能力越强 ,即意味着金融效率越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广谦
对经济发展中新增长因素的分析,西方学者都没有把金融这一因素单独列出来,而是与制度因素放在一起,或者包括在技术进步、资源配置、规模节约之中。也有些经济学家把金融看作是条件,而不作为增长因素。而实际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不但早成为一个发展因素,而且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伍戈
本文着眼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研究中的汇率预期,阐述了金融资产技术分析的内涵、实践状况,并结合Frankel-Froot模型,对技术分析的影响及其在我国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外汇市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志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累积,对外负债规模持续扩张,逐步形成金融市场导向的债务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虽然为负值,但绝对数额却小于经常账户逆差累积值,保持相对平稳。传统的贸易调整渠道已不足以充分解释美国外部失衡现象。由汇率变动和资产价格变动引起的估值效应调整渠道发挥了重要的辅助调节作用。估值效应还是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和对外负债回报率产生长期系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二者均可分解为投资收入收益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二部分。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于对外负债回报率,是美国作为净债务国
关键词:
估值效应 美国对外负债 美国外部失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向华祥
所谓边际贡献定价,就是抛开固定成本,把变动成本作为制定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以预期的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并获得收益,又称变动成本定价,它是相对于全部成本定价法而言的。采用边际贡献定价,首先必须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固定成本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维持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