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3)
2023(11298)
2022(9377)
2021(8646)
2020(7036)
2019(15844)
2018(14978)
2017(29415)
2016(15753)
2015(17023)
2014(16836)
2013(16381)
2012(15023)
2011(13373)
2010(13598)
2009(12877)
2008(12148)
2007(11013)
2006(9837)
2005(8831)
作者
(45060)
(37330)
(37000)
(35219)
(23848)
(18006)
(16838)
(14549)
(14333)
(13407)
(12730)
(12312)
(11881)
(11746)
(11597)
(11565)
(11251)
(10960)
(10906)
(10814)
(9235)
(9131)
(8934)
(8618)
(8474)
(8352)
(8217)
(8106)
(7439)
(7361)
学科
(62417)
经济(62352)
管理(50974)
(49662)
(40854)
企业(40854)
(27625)
金融(27625)
(25822)
银行(25790)
方法(25136)
(24907)
数学(22891)
中国(22775)
数学方法(22665)
(22391)
(18026)
(17082)
(15584)
财务(15555)
财务管理(15531)
企业财务(14887)
(14332)
贸易(14317)
业经(14011)
(13997)
地方(12495)
农业(11974)
中国金融(11490)
(10907)
机构
学院(217654)
大学(215173)
(96098)
经济(94202)
管理(84810)
研究(73138)
理学(72592)
理学院(71916)
管理学(70889)
管理学院(70520)
中国(65021)
(48619)
(43707)
科学(41505)
(40005)
财经(37928)
中心(36605)
(36454)
(34533)
业大(33003)
研究所(32702)
(32542)
农业(31647)
经济学(30487)
财经大学(28409)
经济学院(27713)
北京(27361)
(26803)
(26383)
金融(26327)
基金
项目(143116)
科学(113133)
基金(106175)
研究(101692)
(93300)
国家(92494)
科学基金(79728)
社会(66949)
社会科(63872)
社会科学(63857)
基金项目(55808)
(55490)
自然(52268)
自然科(51175)
自然科学(51160)
自然科学基金(50288)
(46783)
教育(45626)
资助(43828)
编号(39512)
重点(32151)
(31807)
成果(31541)
(30876)
(30762)
创新(28794)
国家社会(28016)
科研(27738)
教育部(27475)
课题(27156)
期刊
(103154)
经济(103154)
研究(66086)
(42444)
金融(42444)
中国(41500)
(38646)
(35671)
学报(34177)
管理(30959)
科学(30787)
大学(25943)
学学(25154)
农业(22811)
财经(19429)
经济研究(17936)
业经(16957)
(16559)
技术(15534)
教育(14971)
问题(13293)
(12021)
理论(11918)
(11776)
国际(11345)
商业(10681)
实践(10661)
(10661)
技术经济(10038)
(9900)
共检索到33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君潞  武岳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考察一系列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短期内一系列金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产生了平均的显著为负的累计异常回报率,同时,也显著增大了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的系统风险,从而验证了一系列金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所产生的负的股东财富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单凭借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问题,还需借助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引导消费预期等综合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华峰  
房地产业与金融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分析一年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双向影响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利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房地产调整周期明显缩短。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调整周期明显缩短,形成房价短期内大幅上升——实施严厉的调控政策——房价应声下降——放松调控政策——房价报复性上涨的循环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荣哲  农丽娜  
一、政策方格2003年以来,政府一直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业不仅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联系,而且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当局既希望通过紧缩性金融政策来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u表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中立  
过去的10年(1999~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沧桑巨变的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4000亿元增加到3.62万亿元,增加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34亿平方米增加到9.37亿平方米,增加6倍;住宅销售金额从2200亿元增长到3.67万亿元,增长15倍多;全国平均住宅销售均价从1843元/平方米上升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彭化非  余文胜  
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金融、财税、产业等政策措施组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对于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过快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佛山为案例的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前期的房价上涨情况、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导致房屋需求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为此,要提高房地产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机制,实行需求调节与供给调节相结合的金融调控新方式;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和流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婷  
2010年国庆节前夕,国家陆续出台一些房地产调控措施,形成二次房地产调控。此次调控措施带有明显的行政和短期特征,但调控有长期和常态趋势。随着调控力度加大,房地产投资属性受到进一步挤压,房屋价格向价值回归,海南旅游房地产的特性逐渐凸现。本文分析政策对海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定位、建立补偿机制、搞活二级市场等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郁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10号文)的有关精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0年9月下旬以来,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监察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有关土地、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岳树民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要正确认识房地产课税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我国国情,应将商品房定位在满足居民自住需求而非投资,在此前提下可以运用税收政策手段配合其他调控政策手段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天静  
本文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我国金融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指出我国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银行信贷对房价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滞后期比较长。为了解决金融政策在传导过程中的时滞和变异性,本文在最后提出建立房地产检测预警体系指标,以及我国在制定金融政策时考虑区域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莉  尹洪举  陈欣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金融调控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如影随形,然而调控效果不尽如意。文章在总结历次房地产金融调控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金融政策"屡调不控"的成因,并针对当前房地产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洪林  彭立强  
中国住房市场货币化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导致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带来系列社会问题。为此,政府从财政、货币、土地等方面出台了大量调控政策,以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些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对此,文章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对调控效果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为民  于晓峰  
通过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了土地政策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我国近几年的调控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义才  梁雪辉  
房地产的高交易成本特征、准公共产品属性和一定的垄断性特征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市场供求均衡,更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市场失灵。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可分为投机抑制目标、均衡供应目标与福利保障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抑制甚至局部性遏止市场投机炒作行为,调整市场不合理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实现最优均衡,使得中低收入居民享有基本住房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