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4)
- 2023(4475)
- 2022(3512)
- 2021(3161)
- 2020(2695)
- 2019(5710)
- 2018(5349)
- 2017(10350)
- 2016(5225)
- 2015(5810)
- 2014(5497)
- 2013(5453)
- 2012(4998)
- 2011(4476)
- 2010(4804)
- 2009(4829)
- 2008(3750)
- 2007(3367)
- 2006(3090)
- 2005(2945)
- 学科
- 融(24502)
- 金融(24502)
- 银(21478)
- 银行(21474)
- 行(20966)
- 济(17689)
- 经济(17667)
- 业(15071)
- 中国(13968)
- 管理(13410)
- 企(12813)
- 企业(12813)
- 中国金融(10868)
- 财(8523)
- 制(8464)
- 地方(6451)
- 务(6250)
- 财务(6237)
- 财务管理(6229)
- 企业财务(6019)
- 方法(6012)
- 数学(5372)
- 业经(5351)
- 数学方法(5331)
- 农(5321)
- 体(4852)
- 事业(4524)
- 体制(4350)
- 学(4214)
- 度(4171)
- 机构
- 学院(67643)
- 大学(66435)
- 济(28759)
- 经济(28030)
- 中国(27202)
- 研究(23689)
- 管理(22717)
- 理学(18763)
- 理学院(18551)
- 管理学(18237)
- 管理学院(18125)
- 财(17003)
- 银(15452)
- 银行(14964)
- 行(14053)
- 中心(14028)
- 融(13975)
- 金融(13710)
- 京(13338)
- 科学(13332)
- 财经(13005)
- 人民(11981)
- 经(11791)
- 所(11721)
- 国人(10953)
- 中国人(10876)
- 中国人民(10795)
- 农(10637)
- 江(10614)
- 研究所(10554)
- 基金
- 项目(43962)
- 科学(34609)
- 研究(32608)
- 基金(32362)
- 家(28139)
- 国家(27900)
- 科学基金(23782)
- 社会(21082)
- 社会科(20169)
- 社会科学(20166)
- 省(17199)
- 基金项目(17090)
- 自然(14645)
- 划(14422)
- 自然科(14307)
- 自然科学(14305)
- 自然科学基金(14052)
- 教育(13775)
- 编号(13053)
- 资助(12960)
- 成果(10894)
- 重点(10608)
- 发(10298)
- 融(10260)
- 创(9706)
- 性(9387)
- 部(9348)
- 创新(9133)
- 国家社会(9055)
- 课题(9011)
共检索到113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樾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构成特征 立法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芳
一、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一)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特征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法条中规定的五种行为方式。第一种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诈骗保险金。所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违背法律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在保险对象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军 李娜
金融诈骗罪定罪模式的选择关系到金融刑事立法价值尺度的衡量,因此学界争论较大。有些学者主张采用"抽象的危险构成要件"立法技术,选择行为犯定罪模式;还有学者认为采用预备犯理论更能起到打击新型金融犯罪的效果。本文基于对金融诈骗罪侵害法益的分析,认为本类罪立法应当维持现行的结果犯的定罪模式。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行为犯 结果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家良
本文通过揭示被告人伪造银行借记卡在ATM机上取款的案情,分析了控、辨、审三方对本案定性的不同意见,提出了作者的评析意见,即本案既不能定盗窃罪,也不能定信用卡诈骗罪,最终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了金融凭证诈骗罪。
关键词:
伪造 取款 金融凭证诈骗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延军
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刑法学界对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就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就此问题提出独立的司法建议。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 犯罪主体 立法完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朝元
金融票据诈骗罪犯罪客体的序位问题对本罪既遂与未遂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本罪的犯罪主要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次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在犯罪既遂形态上,本罪既是结果犯,也是情节犯。本罪的既遂应当以非法占有目的下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为标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林跃
贷款诈骗罪严重侵犯了我国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其在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之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行为相混淆。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主客观要件的认定分析,以及对本罪与它罪界限的严格区分后,期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对日益猖獗的贷款诈骗行为进一步防范,并为切实有效地保障金融安全提供法理支撑。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主观 客观 虚假证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鲍新则 李宏杰
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不能避开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仅按照自然人犯罪论处;2014年刑法立法解释并没有改变2001年司法解释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归责原理,该款是一条注意规定;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没有增设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前置性法律规范已然有效规制相应行为,但修改和完善现行《刑法》第200条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关键词:
单位犯罪 贷款诈骗罪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迎宁
自商业保险产生以来,保险欺诈就一直伴随。在我国,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也有增多的趋势。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本文从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主观要件、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的常见类型,以及犯罪数额对保险诈骗定罪量刑的影响、保险诈骗罪的犯罪形态、与保险诈骗罪有关的数罪并罚、保险诈骗罪的共犯、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等方面,对保险诈骗罪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保险诈骗的具体防范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大利
1999年 1 0月 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行为是妨害市场交易的大敌 ,必须依法铲除。本文以《刑法》和《合同法》的依据 ,分别论述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行为的现实状况及法律特征 ,并就如何在实践中界定这两种违法行为谈些看法。
关键词:
合同 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罪 界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汉
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违反金融法律、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和破坏金融秩序的诈骗行为。我国金融诈骗大体始于80年代初期,由于金融诈骗的对象是经营货币业务的金融系统,所以其危害性特别大,1998年上半年,浙江省公安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波
当前实务界忽视信用卡诈骗罪的"有效催收"要素,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催收"的本质并未得到精确界定。即使是在本质认定学说的探讨下,"有效催收"也无法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实体型构成要件相提并论。从外在形态界定、规范体系定位、犯罪论体系明定角度来看,信用卡诈骗罪"有效催收"的本质应当是一种前置程序型构成要件。在该本质指引下,"有效催收"的具体认定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持卡人必须了解发卡银行催收程序的具体事项,发卡银行不能发出形式化催收程序,这是故意犯罪认识因素的直接要求;第二,对于银行催收程序的前置性法律规范与入罪原理的不合理之处,刑事司法应当确立独立性判断方法,对信用卡诈骗罪催收程序的方式、主体、时间、次数以及形式等时空要素作出单独规定,合理区分信用卡欠款行为的一般民事违法性与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刑事违法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曹顺明 杨润宇 赵瑛
当前我国保险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的团伙性与职业性、犯罪类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犯罪方式的欺骗性与隐蔽性、犯罪后果的危害性与严重性等特点。该罪的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等基本构成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的认定、犯罪未遂中着手的认定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该罪客体是保险市场管理秩序和保险金的所有权,犯罪行为对象是保险金,犯罪主体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共同犯罪的认定应根据行为人是否利用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保险公司的所有制性质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犯罪未遂中着手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实施本罪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实行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周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信用证诈骗罪日益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信用证诈骗罪发案率逐渐提高,危害也越来越大;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为此,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信用证诈骗罪的构成与认定问题,成为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打击信用证诈骗罪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信用证 信用证诈骗罪 犯罪构成 认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