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55)
2023(17877)
2022(15318)
2021(14234)
2020(12056)
2019(27702)
2018(27312)
2017(53120)
2016(28769)
2015(32316)
2014(32034)
2013(31514)
2012(28636)
2011(25749)
2010(26276)
2009(24491)
2008(23281)
2007(20486)
2006(17981)
2005(15991)
作者
(83955)
(69680)
(69261)
(65853)
(44034)
(33494)
(31407)
(27200)
(26482)
(24888)
(23519)
(23507)
(22135)
(21964)
(21543)
(21534)
(20873)
(20755)
(19884)
(19783)
(17430)
(17151)
(17014)
(15837)
(15608)
(15451)
(15423)
(15378)
(14044)
(13686)
学科
(113972)
经济(113818)
管理(84789)
(81799)
(69043)
企业(69043)
方法(52113)
数学(45645)
数学方法(44933)
中国(33440)
(31890)
(30509)
(29122)
金融(29119)
(27989)
银行(27922)
(27405)
业经(27068)
(26815)
地方(24444)
(23591)
(20806)
贸易(20790)
(20668)
财务(20581)
财务管理(20543)
(20192)
农业(20090)
企业财务(19521)
理论(19261)
机构
大学(404869)
学院(404495)
(161885)
管理(158566)
经济(158445)
理学(137662)
理学院(136142)
研究(134857)
管理学(133482)
管理学院(132779)
中国(104912)
(87924)
科学(84290)
(75745)
(70028)
(67930)
业大(63930)
中心(62341)
研究所(62008)
财经(60390)
(58524)
北京(55732)
农业(55101)
(54766)
(50294)
师范(49688)
经济学(49211)
(48654)
(47658)
财经大学(45025)
基金
项目(278768)
科学(218054)
基金(201892)
研究(199139)
(177326)
国家(175905)
科学基金(150696)
社会(125710)
社会科(119381)
社会科学(119348)
(109467)
基金项目(107038)
自然(99417)
自然科(97086)
自然科学(97061)
自然科学基金(95290)
(92304)
教育(91018)
资助(84085)
编号(80221)
成果(64276)
重点(62655)
(60446)
(59293)
(58402)
课题(55611)
创新(54587)
科研(53343)
教育部(51663)
国家社会(51614)
期刊
(173565)
经济(173565)
研究(117325)
中国(77981)
学报(68323)
(63398)
科学(60431)
(58074)
管理(58028)
大学(51583)
学学(48923)
(45828)
金融(45828)
农业(42447)
教育(40774)
技术(33989)
财经(29523)
业经(29046)
经济研究(28354)
(25279)
问题(22576)
(21757)
科技(20319)
(19424)
理论(19328)
技术经济(19171)
统计(18349)
商业(18147)
业大(17970)
图书(17774)
共检索到590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陈福中  卢景新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借力于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调整。本文构建了金融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可能存在"促进"和"抑制"效应,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调整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京津冀产业升级调整的总体效应为正;金融相关比和金融融资规模提高,会显著提升服务业生产率水平;金融集聚会促进工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金融效率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化作用不明显,但对产业升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陈福中  卢景新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借力于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调整。本文构建了金融规模作用于产业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可能存在"促进"和"抑制"效应,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规模对产业升级调整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京津冀产业升级调整的总体效应为正;金融相关比和金融融资规模提高,会显著提升服务业生产率水平;金融集聚会促进工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金融效率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化作用不明显,但对产业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赵婕伶  
本文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地区金融集聚及产业布局现状,探索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HP滤波和OLS回归分析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金融集聚程度即金融资产价值越高,金融相关率越大,则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大,而且第三产业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由此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李雷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定位和产业分工,从资本配置的角度看,金融业通过发挥其资本配置的功能,能够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无论是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达成共识的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也是金融协同发展得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金融协同支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文东   裘宇轩   邓卓然   倪知行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背景下,科技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备受重视。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进入了新阶段,但京津冀地区内金融资源和产业发展相关要素流动和影响及其空间依赖性尚未获得学界足够的关注。因此,以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效应视角出发,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高新化3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综合使用“0-1”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及经济距离矩阵,优选空间自相关模型(SAC)研究京津冀地区科技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聚集对本地及邻近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其中人力资本要素和政府干预程度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未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清晰影响。由此,主要得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共享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赛   薛勇   黄钊坤  
环境与就业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绕不开的两个重要议题,聚焦京津冀城市群,基于201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和空间杜宾多种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中,环境规制对就业呈现U型影响,因此应从发展的眼光看,长期坚持环境治理,才能突破就业规模提升的U型拐点;(2)截至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中的8个城市尚未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因此各城市环境规制政策应有针对性,促使劳动力在城市群内部进行流动,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就业规模的整体提升;(3)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环境规制对就业规模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对于已经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持续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对于尚未越过环境规制门槛的城市要争取尽快突破拐点,同时加强各城市间环境治理技术的联系,达到京津冀城市群环境与就业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凤娇  
京津冀协同发展内涵丰富,包括产业升级转移、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通一体化等诸多方面,作为协同发展的最核心领域——产业升级转移的研究和战略部署尤为重要。产业升级转移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依赖适当的金融引导,同时产业的创新要求金融创新与之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董必俊  刘春月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欧盟的实践表明,碳金融交易能够发挥温室气体排放的价格发现功能,利用市场机制抑制碳排放,引导企业转型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本文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方法实证分析碳金融发展水平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也比较高,碳金融发展水平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然后是第一产业。最后提出加快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和完善碳排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志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解读京津冀产业共生现象,从技术创新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生态位演进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生态演进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亚清  马艺翔  吴振信  
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地污染物的排放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及人均污染治理费用的提高均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污染企业外移现象。运用脱钩指数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京市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相脱钩;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增长呈连接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北京存在污染企业外迁的现象,同时也验证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刚  周燕妃  朱艳娜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京津冀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超前系数、Moore值和Lilien指数等指标对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hift-Share模型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产业结构变化,以衡量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第一、二产业滞后发展,第三产业超前发展,整体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2)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排序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3)北京市TS值呈逐年攀升状态,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TS值自2014年后才缓慢上升,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高级化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4)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不同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市总结构效应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推动力是内增长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堂林  
京津冀三地在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步性,北京已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北京由于其城市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明显高出周边城市和地区,加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部分传统制造业的扩散转移,必将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链接、产业升级。滨海新区和曹妃甸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拥有得天独厚地地理优势,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存在较大差距,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通过合理政策措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内形成拥有基础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蔡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与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本文采用区位商、梯度系数测度法等方法,在从多角度对京津冀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