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3)
- 2023(11631)
- 2022(9843)
- 2021(8813)
- 2020(7552)
- 2019(17826)
- 2018(17501)
- 2017(34575)
- 2016(18571)
- 2015(20941)
- 2014(20971)
- 2013(20884)
- 2012(19267)
- 2011(17474)
- 2010(17890)
- 2009(16827)
- 2008(15664)
- 2007(14240)
- 2006(12204)
- 2005(11033)
- 学科
- 济(82980)
- 经济(82911)
- 管理(54523)
- 业(52994)
- 企(43850)
- 企业(43850)
- 方法(42493)
- 数学(38909)
- 数学方法(38308)
- 融(27383)
- 金融(27381)
- 中国(25336)
- 银(25304)
- 银行(25272)
- 行(24361)
- 财(22988)
- 农(20818)
- 制(18051)
- 地方(17188)
- 业经(16726)
- 学(16326)
- 务(15470)
- 财务(15427)
- 财务管理(15395)
- 环境(15275)
- 贸(15145)
- 贸易(15133)
- 易(14730)
- 企业财务(14696)
- 农业(13829)
- 机构
- 学院(267903)
- 大学(266454)
- 济(115822)
- 经济(113543)
- 管理(104704)
- 理学(90945)
- 理学院(90025)
- 管理学(88277)
- 管理学院(87813)
- 研究(85974)
- 中国(71538)
- 京(54576)
- 财(52675)
- 科学(52373)
- 农(44994)
- 所(43329)
- 财经(42765)
- 中心(42391)
- 业大(40178)
- 研究所(39610)
- 江(39083)
- 经(38770)
- 经济学(37491)
- 农业(35552)
- 经济学院(34255)
- 北京(34069)
- 范(31977)
- 财经大学(31915)
- 州(31622)
- 师范(31606)
- 基金
- 项目(180231)
- 科学(142312)
- 基金(132204)
- 研究(128974)
- 家(114858)
- 国家(114007)
- 科学基金(98531)
- 社会(82816)
- 社会科(78966)
- 社会科学(78940)
- 省(71596)
- 基金项目(69769)
- 自然(64231)
- 自然科(62811)
- 自然科学(62797)
- 自然科学基金(61681)
- 教育(59937)
- 划(59662)
- 资助(55784)
- 编号(51629)
- 重点(41187)
- 成果(40368)
- 部(40238)
- 发(39222)
- 创(38120)
- 创新(35803)
- 科研(35441)
- 课题(35315)
- 教育部(34695)
- 国家社会(34452)
共检索到385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赵葆奇
论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保险规模、信贷规模和股票市场规模代表金融结构,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金融结构、效率和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保险规模、信贷规模、股票市场规模、金融效率、金融规模为门槛变量时,保险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倒"U"型关系;信贷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股票市场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由正转负;金融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金融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寿国 宋宝东
文章基于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选取2000—2015年西部各省份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相关数据,分别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了金融发展对于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存在双门槛,具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较低时,金融发展促进碳排放;城镇化水平较高时,金融发展抑制碳排放。以经济发展作为门槛时,整体上金融发展抑制了碳排放增长,但对碳排放影响存在单门槛,表现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发展对于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金融发展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人均碳排放 门槛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人均碳排放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碳排放强度 农地流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 王乾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居民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本文利用2012-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流动性约束、支付便利、投资效率和居民风险对冲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流通效率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晨阳 何元斌 包广静
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传统马尔可夫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近三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则在空间上表现出负相关;同时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现象。本研究结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文章基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金融集聚的角度阐释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城乡金融资源分布差异导致城乡劳动力报酬的不同,最终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金融发展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一味地扩大金融发展规模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提升金融发展效率则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文章基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金融集聚的角度阐释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城乡金融资源分布差异导致城乡劳动力报酬的不同,最终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金融发展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一味地扩大金融发展规模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提升金融发展效率则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文章采用RS和GIS技术,通过构造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转换矩阵分析了1990-2010年的碳排放效应,得出结论是:第一,耕地的转出量最大,主要转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导致的碳排放变化量也最大。第二,草地的转出量居第二位,主要转向林地和耕地,收支相抵最终使碳汇增加。第三,林地虽转出绝对量较大,但3/4以上没有发生转移,保持了北京市碳汇量的稳定。第四,水域转出的绝对面积最小,主要流向耕地和建设用地,也增加了碳源。第五,建设用地转出的面积较小,主要转向耕地、草地和林地,相应引起碳排放减少;但其转入面积最大,使其
关键词:
土地结构 碳排放 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少甫 白羽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孟彦菊 成蓉华 黑韶敏
本文从碳排放系数的角度推导了总量变化的SDA分解模型,从社会经济发展视角构建了LMDI分解公式,讨论不同时期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云南省为例,运用云南省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以及4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SDA计算结果表明:消费与投资扩张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碳排放强度变动效应是节能减排的源动力;LMDI分解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是拉动云南省CO2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能耗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裘莹 吴石磊
前期文献表明金融市场开放对离岸服务外包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本研究采用多门槛面板门限模型对46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外汇储备规模将导致金融市场开放对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适度规模外汇储备能够降低外汇波动风险,促进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但当外汇储备超过一定规模,将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离岸服务外包成本与潜在风险。该研究结论对新兴市场国家样本的作用十分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政钦 李伶俐 万妍辰
文章首先基于金融资源约束下的配置结构演化角度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然后从人力资本视角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删减样本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检验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更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力资本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银香 吕徐莹
利用1981-2012年全球33个国家的数据,构建GVAR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的国内国际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通过分析其他经济体贸易水平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联动影响,深入研究国际碳转移。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作用,特别地,由于当前国内碳减排技术水平的制约,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未能有效呈现;国际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减排有正向效应,而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贸易水平均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效应,进一步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