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8)
2023(8189)
2022(6657)
2021(6396)
2020(5260)
2019(12195)
2018(11298)
2017(21804)
2016(11400)
2015(13227)
2014(12792)
2013(13080)
2012(12362)
2011(11267)
2010(11472)
2009(11086)
2008(10177)
2007(9126)
2006(8221)
2005(7898)
作者
(32543)
(27109)
(27042)
(26040)
(17492)
(13127)
(12334)
(10812)
(10571)
(9633)
(9553)
(9143)
(8937)
(8744)
(8662)
(8658)
(7940)
(7917)
(7913)
(7428)
(6967)
(6658)
(6478)
(6121)
(6060)
(6060)
(5991)
(5714)
(5554)
(5526)
学科
(50680)
经济(50638)
(30282)
管理(28636)
(27165)
金融(27164)
中国(24836)
(24554)
银行(24544)
(23942)
(23619)
企业(23619)
方法(21573)
数学(19984)
数学方法(19904)
(15778)
(13749)
(13578)
贸易(13560)
(13470)
(13340)
中国金融(11426)
业经(10262)
地方(9504)
(8837)
财务(8819)
(8816)
财务管理(8809)
农业(8667)
企业财务(8508)
机构
大学(169305)
学院(165024)
(83996)
经济(82431)
研究(65970)
管理(59969)
中国(58912)
理学(50255)
理学院(49718)
管理学(49178)
管理学院(48860)
(38630)
(36550)
科学(32974)
(32615)
中心(31047)
财经(30957)
研究所(29351)
经济学(29145)
(28454)
经济学院(26259)
(25662)
北京(24377)
(23686)
财经大学(23444)
(23377)
金融(23310)
(23242)
(21448)
银行(20678)
基金
项目(103783)
科学(82351)
研究(78757)
基金(78152)
(67826)
国家(67299)
科学基金(56997)
社会(52796)
社会科(50400)
社会科学(50392)
基金项目(39466)
(36421)
教育(35960)
自然(33830)
资助(33693)
自然科(33127)
自然科学(33118)
自然科学基金(32609)
(31770)
编号(29926)
(25522)
成果(25424)
重点(23964)
中国(23750)
国家社会(23488)
(23470)
教育部(22470)
(22231)
课题(21676)
(21340)
期刊
(90363)
经济(90363)
研究(60417)
中国(37686)
(36767)
金融(36767)
(28489)
(23319)
管理(22743)
学报(22515)
科学(22292)
大学(17790)
教育(17287)
财经(16924)
学学(16658)
经济研究(15956)
农业(15238)
(14646)
(13039)
国际(12543)
技术(11892)
问题(11780)
世界(11633)
业经(11302)
(9071)
理论(8678)
技术经济(8004)
统计(7438)
(7302)
实践(7266)
共检索到270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蒋敏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工具品种稀少,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套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由价格信号传递市场信息的效率也就比较低。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是改善市场的结构理性、推动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适时推出股价指数期货等衍生工具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俞卓菁  
本文在分析国际和国内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目前存在市场需求单一、价格发现功能缺失、交易对冲手段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的措施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勇  卢伟强  
美国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管理黄勇,卢伟强衍生金融工具自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便成为西方各国竞相关注和发展的热点,然而其高风险性又给商业银行招致巨大灾难。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一阐述:①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②美国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玉启  钱共鸣  
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现状、问题与展望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香港经济司黄玉启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济研究部钱共鸣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香港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活跃的市场之一。本文回顾和概述了香港行生工具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从监管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涛  
金融衍生工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一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利率、汇率、证券行情都将随市场的供求变化而不断波动,价格风险就会日益突出。此时,就必然要求建立衍生市场来提供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伴随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衍生交易在我国的引进和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窦洪波  
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会计窦洪波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点金融工具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就资金供应与需求所达成的合约。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除了股票、债券、票据等基本金融工具即传统金融工具以外,又出现了货币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远期利率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章涵  陆前进  
文章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2002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中国金融状况指数,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分解得到了省级金融状况指数,据此推算最优货币工具组合的理论形式,并依据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演算。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状况指数中的传统货币因素权重下降,多元市场因素权重上升,但总体结构转变缓慢。(2)各省份金融状况指数总体上相对趋同,但构成的权重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省份的市场因素有更高的权重。(3)发达省份的金融状况指数有更强的外溢效应,落后省份更容易受到其他省份的影响。(4)可以通过最优的货币工具组合,使得实现某一目标FCI前提下波动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鹏飞  
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在带来套期保值转移风险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金融风险。我国正面临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而降低和防范风险的冲击是至关重要的。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尽早制定适合我国现实经济环境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应对风险的明智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奋强  
本文在我国开始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稳妥地推动衍生金融品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下,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频繁、金额巨大、蕴藏风险,而相关会计信息无法掌握其运用状况,更无法防范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立足国内经济环境和金融业务的实际,提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选择即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披露原则和披露的具体内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康翻莲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然而,金融学与会计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不同,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也比较分散,因此,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成为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在归纳相关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的"两步骤"加"三步骤"选择流程,用图表的形式概括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思路,阐述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原理及预期后果,以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可循的路径和帮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康翻莲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然而,金融学与会计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不同,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也比较分散,因此,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成为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在归纳相关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的"两步骤"加"三步骤"选择流程,用图表的形式概括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思路,阐述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原理及预期后果,以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可循的路径和帮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达  梁云波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分析雷达梁云波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s)的迅速发展。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广泛地使用已大大改变了金融的面貌。金融衍生工具不仅增加了金融产品的品种范围,而且发展了认识、估量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曾辉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源  韦瑞伦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现行相应的税制体系严重滞后的现状决定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税制体系的必要性。金融衍生工具具有灵活多样、复杂易变等特点,要求相应税制必须突破传统税制。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税制的完善必须遵循公平、确定、轻税负、便于征管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构建在签发、交易和收益三个环节对金融衍生工具课税的复合税制体系,同时应充分重视并加强税收征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该市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监管的疏漏,衍生工具市场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市场的监管改革,但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力度成为学术界和业界争议的焦点。就我国而言,发展衍生工具市场虽然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但以审慎原则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