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6)
2023(10878)
2022(8864)
2021(8160)
2020(6939)
2019(15480)
2018(14615)
2017(28186)
2016(15108)
2015(16635)
2014(16034)
2013(15994)
2012(14708)
2011(12932)
2010(13059)
2009(12480)
2008(11663)
2007(10286)
2006(9089)
2005(8318)
作者
(44523)
(36593)
(36515)
(34490)
(23290)
(17869)
(16710)
(14455)
(14353)
(12914)
(12489)
(12167)
(11639)
(11609)
(11580)
(11558)
(11038)
(10858)
(10645)
(10526)
(9144)
(9106)
(8720)
(8475)
(8263)
(8123)
(8106)
(8071)
(7369)
(7236)
学科
(50735)
经济(50663)
(43709)
管理(39675)
(34752)
银行(34605)
(34070)
企业(34070)
(32937)
(31522)
金融(31522)
方法(24819)
中国(23052)
(23026)
数学(22231)
数学方法(22090)
(19355)
(14458)
制度(14447)
(14165)
贸易(14153)
(13923)
(13849)
(13428)
财务(13414)
财务管理(13387)
企业财务(12865)
业务(12863)
业经(12037)
中国金融(11966)
机构
大学(204923)
学院(201449)
(86630)
经济(84738)
管理(75407)
研究(70047)
中国(68974)
理学(64151)
理学院(63493)
管理学(62461)
管理学院(62133)
(44718)
(42541)
(42093)
科学(40542)
中心(35919)
财经(35289)
(34996)
农业(34136)
(33627)
业大(32774)
(32327)
银行(32240)
研究所(31786)
(30213)
(30054)
(29185)
金融(28712)
经济学(28567)
财经大学(26937)
基金
项目(136413)
科学(106715)
基金(101937)
研究(93815)
(90673)
国家(89904)
科学基金(76662)
社会(61463)
社会科(58547)
社会科学(58532)
基金项目(53902)
(52129)
自然(51092)
自然科(49980)
自然科学(49961)
自然科学基金(49135)
(44656)
教育(42723)
资助(41825)
编号(35229)
重点(31155)
(30301)
(29545)
(28534)
创新(27736)
成果(27679)
科研(27553)
国家社会(26338)
计划(26324)
教育部(26083)
期刊
(86298)
经济(86298)
研究(66406)
(54076)
金融(54076)
中国(42477)
(37770)
学报(37106)
(34394)
科学(30969)
大学(27695)
学学(26746)
管理(24567)
农业(22979)
财经(17762)
教育(15374)
(14881)
经济研究(14711)
国际(13496)
(12823)
业经(12244)
技术(12223)
(11941)
理论(11458)
问题(11029)
实践(10455)
(10455)
(10040)
业大(9681)
世界(9529)
共检索到317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凤元  
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将逐渐成为银行的主导业务之一。本文归纳和梳理了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目的,以及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关于衍生品导致银行风险增加的观点是有偏见的,希望能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李浩  
本文使用2007~2011年半年度衍生品相关经营数据,对中国上市银行衍生品使用动机及其对银行风险、价值的影响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衍生品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银行规模假说、监管与市场约束假说得到验证。使用外汇衍生品将降低市场和汇率风险,而使用利率衍生品反而增加银行风险。规模大的银行使用衍生品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暴露更多,具有风险管理意识的银行合理使用利率、汇率等衍生品能够降低银行利率、外汇风险等内生性风险,有利于银行价值提升,而外汇风险与银行价值呈内在互动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臻  吴锐  
随着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品自动化交易越发频繁,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交易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自动化交易带来的风险也频繁发生,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此,在总结欧美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衍生品监管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的现实,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一是优化自动化交易的技术系统,二是加强自动化交易的风险管理,三是设定价格区间限制或动态价格限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尹煜  
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短短4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已经在金融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同时具有价格发现和繁荣市场的作用,但是其同时也带来了高杠杆程度、容易滋生和传播风险、误导价格和破坏市场等问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但使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到重创,而衍生品的不当创新更被认为在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爆发后至今,主要发达国家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监管机构,针对衍生品的监管理念和方法,努力进行变革,核心是使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趋于全面、严格,并重视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而言,在金融衍生品尚未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对金...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肖飞  赵康乐  贺宏  
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和比例与日俱增,与之伴随的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银行样本,文章研究了金融衍生品持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将衍生品细分为货币类和利率类进行检验,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高、国有银行属性均会弱化“金融衍生品-银行风险承担”的正相关性,而经济下行时则有所强化。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持有金融衍生品会通过放宽信贷标准、降低流动性创造水平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更多出于利益驱动考虑,而不是风险管理。研究不仅丰富了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文献,而且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和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军山  张锐豪  
基于2006-2014年间16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和bankscope等多个数据库,就金融衍生品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进行的考察,以及就货币环境与金融衍生品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交互效应进行的探讨。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品在总体样本上对于银行风险承担有明显的加剧作用;货币环境与银行风险承担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即低利率环境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程度;高利率环境和低衍生品对冲规模的情况下,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程度较低;金融衍生品的运用会加大银行的盈利波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乔兆容  李自然  
目前,我国众多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不仅经营传统意义上的现货,还引入了大量合同交易,如中远期合同交易、现货递延合同交易等业务。按照国际惯例,这些合同都属于衍生品。衍生品交易,特别是在部分标准化产品引入集中交易机制后,具有金融属性。它虽然对地方集聚金融资源、促进商品价格发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时有发生被非善意机构或个人利用,进行投机和价格操纵,侵吞客户资金、携款潜逃等情况,极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市场的兴起,是否对衍生品交易进行征税以及如何征税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本文对全球成熟市场衍生品课税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对国内衍生品的税收设计和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晓云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杠杆效应使金融风险大幅升高,稍有不慎,可能对金融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990年以后,导致数亿美元亏损的交易事件就达十多起,有些甚至使金融机构最终倒闭。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阳  李艺凡  王欣然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重创并陷入财务困境,给相关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首先探讨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意义以及该业务一旦转化为投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发生这种转化的关键原因是其内部控制失效。商业银行不应对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惜贷",但必须对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贷款提高风险意识,一方面要严格监控贷款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银行自身与衍生品交易企业贷款有关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应贵  
自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以来,银行衍生品交易重大损失案多有发生。本文以法国兴业银行为主线,兼论巴林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爱尔兰联合银行巴尔迪摩分行衍生品交易亏损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涉案交易人员的欺诈手法基础上,本文发现巨亏的原因不仅来自市场风险,更主要来自操作风险,对两种风险的联合监控方能治标又治本。本文最后提出了4条风险管理对策:(1)加强国内外宏观经济研究,准确判断市场走势;(2)倡导诚实为本的企业文化,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工作的独立性;(3)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完善的交易确认、清算和结算制度;(4)根据市场变化,随时检验和调整计量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蓉  郑振龙  蒋禹  
墨西哥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及汇率制度的变迁和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墨西哥金融管理当局积极参与其外汇市场的开放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并在市场监管、交易所发展和应对离岸市场冲击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黎  张羽  
利用18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2005年第2季度~2008年第3季度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在对银行持有衍生品头寸目的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体上、分类样本以及次贷危机前后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上非交易衍生品面值规模越大,银行的收益越大,但增加了银行的整体风险;相对于主导型银行,参与型银行可能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次贷危机前相对于危机后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行为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远  冉鹏  
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或称OTC市场,泛指期货交易所之外从事商品远期、商品互换、商品期权等衍生品交易,交易标的有贵金属和基础金属、原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天然气、海运费、天气指数等。场外衍生品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差别主要在于多为非标准化合约,用以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主要采用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