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1)
- 2023(9260)
- 2022(7660)
- 2021(6895)
- 2020(5842)
- 2019(13093)
- 2018(12602)
- 2017(24072)
- 2016(12709)
- 2015(14329)
- 2014(13935)
- 2013(13664)
- 2012(12516)
- 2011(11098)
- 2010(11587)
- 2009(11447)
- 2008(10580)
- 2007(9621)
- 2006(8524)
- 2005(8084)
- 学科
- 管理(45535)
- 济(44232)
- 经济(44144)
- 业(41320)
- 企(37164)
- 企业(37164)
- 融(27726)
- 金融(27724)
- 银(25486)
- 银行(25471)
- 行(24662)
- 制(21113)
- 财(20310)
- 中国(20033)
- 方法(17043)
- 数学(14406)
- 数学方法(14246)
- 务(14121)
- 财务(14091)
- 财务管理(14059)
- 企业财务(13443)
- 业经(12900)
- 体(12624)
- 农(11427)
- 体制(11152)
- 中国金融(11112)
- 度(10449)
- 制度(10418)
- 地方(9262)
- 理论(8790)
- 机构
- 大学(176554)
- 学院(174826)
- 济(73480)
- 经济(71640)
- 管理(65220)
- 研究(58174)
- 理学(55086)
- 理学院(54520)
- 管理学(53634)
- 管理学院(53299)
- 中国(52843)
- 财(41394)
- 京(36450)
- 财经(31600)
- 科学(30671)
- 中心(29056)
- 经(28588)
- 所(27718)
- 江(27714)
- 农(24541)
- 研究所(24308)
- 经济学(24064)
- 财经大学(23675)
- 北京(23111)
- 州(22269)
- 业大(22097)
- 院(21822)
- 银(21804)
- 经济学院(21559)
- 融(20921)
- 基金
- 项目(112214)
- 科学(89043)
- 研究(85092)
- 基金(82621)
- 家(70511)
- 国家(69914)
- 科学基金(60882)
- 社会(56007)
- 社会科(53177)
- 社会科学(53169)
- 省(43468)
- 基金项目(42994)
- 教育(39664)
- 自然(37410)
- 自然科(36518)
- 自然科学(36509)
- 划(36058)
- 自然科学基金(35912)
- 编号(33889)
- 资助(33317)
- 成果(28806)
- 制(27733)
- 重点(25618)
- 部(25601)
- 课题(24372)
- 创(24219)
- 国家社会(23701)
- 发(23363)
- 性(23118)
- 教育部(22739)
共检索到28212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融
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的价值在于促进金融自由的同时,又不会危及金融安全。现有的法律监管制度贸然地将金融自由置于金融安全之前,造成制度价值错位,导致在监管内容上过度强调风险评估监管技术和过度迷信资本充足监管标准。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自由和金融安全的产物,客观上要求其法律监管的价值取向回归到金融自由与金融安全的对立统一,重塑监管制度内容。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法律监管 价值复归 制度重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飞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信用风险 信用支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泳
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探讨和思考。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及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步伐,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路径制度分析,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环境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监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玉莲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是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主体。我国应将目前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转变为对交易商的监管,在统一市场分层,突出交易过程监管的同时,构建以交易商为基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机制。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完善核心交易商的风险揭示制度和适当性判断规则,使最终用户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决策,并使特定风险产品与特定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力相适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蔡达建 张炜
文章依据逆向选择理论构建模型对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衍生品OTC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在OTC市场不是以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形式直接表现,而是以低质量产品大量进入高质量产品"蜕变"为低质量产品的隐蔽形式来完成,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OTC市场的制度约束,提高市场的准入标准,精细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程度,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监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衍生品创新研究小组 傅德伟 陈炜 杨梦
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衍生品监管的制度变革,呈现出监管重心向宏观审慎转变,监管理念向功能监管转变,监管模式向统筹协调转变等趋势,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愈发受到重视。有鉴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多头监管的现状,结合我国当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的现实,我国衍生品监管制度的完善应重视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联动效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思路下,确立功能监管理念,建立统筹协调监管机制,并坚持以适度监管为原则以避免过度抑制创新。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衍生品 功能监管 协调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猛
金融衍生产品可谓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监管当局都在探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各国衍生品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各国监管当局提出的衍生品监管改进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品 风险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雯 谭燕芝
本文拟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监督博弈,分析各种博弈均衡的约束条件,针对性地调整相关变量大小,从而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可置信的监管威胁,有效降低银行违规操作概率,扩大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合法参与衍生品投资的范围,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键词: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金融衍生品 监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谭燕芝 文慧 毛军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晗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领域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已经给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监管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参与程度正日益加深 ,因此 ,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非常必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产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晴
所谓衍生性,是较基础性而言,衍生不可怕,可怕的是衍生的无限性扩张。当金融创新的链条过于冗长时,每一个节点的断裂都会成为整个系统发生瘫痪的随机概率。以本轮金融危机为例,假定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最原始的基础性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派生出的次级抵押贷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次贷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争议不断,相应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出现了以宏观审慎和逆周期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思路。本文借鉴控制过程理论中的超调量概念,构建了广义预测算法,通过实验,发现该算法能够平衡超调量调整中时间短时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矛盾,提出了基于控制超调量概念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思路。同时,用超调量概念分析和解释了宏观审慎和逆周期理论,并对其进行了风险的波动时间和幅度匹配上的升华。
关键词:
超调量 金融衍生品市场 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樊新民 黄纯忠 黄守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接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但在我国目前金融法律制度相对缺失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势必会扩大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的风险。因此,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要在强化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环境下进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放
美国次债危机过程中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形成和危机爆发,用传统的理论已不足以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种全新的本质性特质——信息的溶解性扩散。在"信息溶解性扩散"的背景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天然的系统性风险缺陷。需对该种市场的系统作概念重构,并以信息溶解性扩散为理论基础,对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法律监管以及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信息溶解性扩散 法律监管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