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9)
- 2023(12923)
- 2022(10876)
- 2021(9727)
- 2020(8387)
- 2019(19251)
- 2018(18673)
- 2017(36289)
- 2016(19417)
- 2015(22275)
- 2014(22395)
- 2013(22429)
- 2012(21173)
- 2011(19427)
- 2010(19981)
- 2009(19297)
- 2008(18539)
- 2007(17013)
- 2006(15181)
- 2005(14148)
- 学科
- 济(99754)
- 经济(99642)
- 管理(60516)
- 业(55668)
- 企(46413)
- 企业(46413)
- 方法(37517)
- 数学(33335)
- 数学方法(33098)
- 中国(28539)
- 融(28496)
- 金融(28492)
- 银(26555)
- 银行(26525)
- 财(26455)
- 行(25566)
- 制(24559)
- 地方(23696)
- 农(22303)
- 业经(20207)
- 学(17943)
- 务(16523)
- 财务(16484)
- 财务管理(16444)
- 体(15899)
- 企业财务(15658)
- 贸(15617)
- 贸易(15605)
- 易(15116)
- 农业(14869)
- 机构
- 大学(292336)
- 学院(290542)
- 济(134057)
- 经济(131179)
- 管理(107695)
- 研究(102412)
- 理学(91294)
- 理学院(90316)
- 管理学(88963)
- 管理学院(88416)
- 中国(83114)
- 财(64253)
- 京(60594)
- 科学(57344)
- 所(51691)
- 财经(50029)
- 中心(47876)
- 农(46740)
- 研究所(46150)
- 江(45662)
- 经(45023)
- 经济学(43619)
- 业大(39594)
- 经济学院(39122)
- 北京(38584)
- 财经大学(36842)
- 农业(36336)
- 院(36198)
- 州(35926)
- 范(35343)
- 基金
- 项目(181374)
- 科学(142458)
- 研究(134724)
- 基金(131948)
- 家(113106)
- 国家(112175)
- 科学基金(96030)
- 社会(87628)
- 社会科(83214)
- 社会科学(83190)
- 省(71106)
- 基金项目(69073)
- 教育(61913)
- 自然(59077)
- 划(58640)
- 自然科(57664)
- 自然科学(57644)
- 自然科学基金(56645)
- 资助(54574)
- 编号(54305)
- 成果(45247)
- 重点(41185)
- 部(41132)
- 发(40191)
- 课题(38171)
- 创(37845)
- 制(37841)
- 国家社会(36642)
- 教育部(35828)
- 创新(35619)
- 期刊
- 济(155893)
- 经济(155893)
- 研究(94788)
- 中国(60922)
- 财(52075)
- 融(42973)
- 金融(42973)
- 农(42939)
- 学报(41585)
- 管理(40222)
- 科学(38278)
- 大学(32249)
- 学学(30629)
- 教育(27748)
- 农业(27421)
- 财经(26538)
- 经济研究(25530)
- 技术(25083)
- 经(22823)
- 业经(22101)
- 问题(19789)
- 技术经济(15988)
- 贸(15774)
- 理论(15201)
- 统计(14363)
- 世界(14091)
- 业(14082)
- 国际(13899)
- 实践(13314)
- 践(13314)
共检索到45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博
对金融衍生品定价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经济学问题,而把"价格如何决定"这一法律制度问题忽视了。本文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将法律制度作为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重点通过金融风险理论和博弈论对规制金融衍生品定价进行必要性和适度性分析,并在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和定价奖惩制度方面提出法律建议。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定价规制 法经济学 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京芳 潘传快 向修海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增强其在面临总不确定性情况下相互融出融入资金能力,最终分摊了整个经济体的异质性风险和总波动风险。校准模型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程度高时,金融衍生品降低总体经济波动幅度非常显著;但当金融发展程度非常低时,金融衍生品增加了经济总波动。结合模型长期稳态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必须兼顾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其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泳
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探讨和思考。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及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步伐,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路径制度分析,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环境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志鹏 袁志玉
文章以商业银行OTC金融衍生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市场数据对OTC产品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与当期收益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OTC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是信用状况是场外金融衍生品当期收益率的影响因子;二是产品期限与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显著相关;三是信用状况与基准利率共同影响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
关键词:
OTC金融衍生品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海霞 郑凌云 张鹏
金融衍生产品交叉上市成为全球市场竞争与演变的主流趋势之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自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已有多家境外交易所提议计划上市中国概念衍生品。本文分析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主要形式与发展特点,客观分析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母国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国内开展与境外市场产品交叉上市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应加快金融衍生品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积极应对境外市场上市中国概念产品的压力,利用母国偏好效应,牢牢掌握国内金融衍生品的主动权。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交叉上市 影响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玄
通过衍生品交易,风险规避者转出风险,各类风险被较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投资者所承担,风险资源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得到合理配置现代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资源的最优配置,物质资料市场的功能是配置实物资源,金融市场的功能是配置金融资源。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则是配置风险资源,以此增强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金融衍生品自诞生伊始,便饱受质疑,2015年7月我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更是将初生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推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莲
过去十年是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的时期,金融衍生品正在改变着基础金融市场的风貌,对基础金融市场的效率及系统风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金融衍生品通过货币政策的中间标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诸环节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市场效率 系统风险 货币政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庄长兴 李晨紫薇
根据交易对手的动机可以将金融衍生品划分为三类:互为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品、对冲—投机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其中纯投机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其本质上是赌博合同。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的负面经济效应远远超过其正面的经济效应,如产生系统性风险,会造成社会净损失及产生价格扭曲等。对于纯投机性金融衍生品的法律规制,可以从私法和公法层面上来讨论。如运用保险利益原则进行事前规制,运用资本充足率进行规制。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纯投机性交易 法律规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庞丽艳 王建飞 沈思
近年来,我国采用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但总体看房地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衍生品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的作用,将其应用于房地产领域,可设计出房地产价格指数金融衍生品。推出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将有利于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采用Fabozzi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框架,对中房指数衍生品进行定价研究,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房指数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的期货、期权定价进行实证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房地产指数 衍生品定价 中房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琰
文章在考虑信用状况和基准利率的影响下,通过当期收益率对产品期限、基准利率和信用等级等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建立了OTC金融衍生品的复合因子定价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复合因子定价模型根据产品期限、利率和信用状况的不同,当期收益率呈非线性变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信用状况与产品期限、基准利率三者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
OTC 金融衍生品 敏感性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闯洋
文章以BDT模型和Hull-White模型为框架,构建了利率衍生品定价的动态利率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进行实证,发现银行间市场债券定价的相对误差波动总体高于交易所市场,而采用Hull-White模型的定价效果要优于BDT模型。然后,采用Hull-White模型对可回售债券定价进行实证,证实了国内债券市场发行的可回售债券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合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蔡达建 张炜
文章依据逆向选择理论构建模型对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衍生品OTC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在OTC市场不是以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形式直接表现,而是以低质量产品大量进入高质量产品"蜕变"为低质量产品的隐蔽形式来完成,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OTC市场的制度约束,提高市场的准入标准,精细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程度,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世德 刘霄 李彩云
孟买证券交易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什么会完败于国家证券交易所?研究发现,在国家证券交易所共享孟买证券交易所已上市资源的制度安排下,孟买证券交易所基础市场流动性迅速恶化、金融衍生品市场先发优势丧失、技术储备不足以及市场推广不力导致孟买证券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失败。孟买证券交易所"撒钱式"的流动性刺激计划虽然提升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短期成交活跃度,但未能改善基础流动性,无法扭转金融衍生品市场失败的局面。建议借鉴印度市场经验:将股票、股指与ETF等股权类期货、期权产品纳入《证券法》监管范畴;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嵬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目前,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占据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中心地位,但是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我国并不适合该种模式。文章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优势的分析后,提出了发展交易所金融衍生品的几点策略,以供我国在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培育与发展中作为参考。
关键词:
交易所 金融衍生品 可行性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珍
一、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动机(一)消除价格波动风险Keybes和Hicks认为,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期货价格趋同于现货价格,为了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