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7)
- 2023(5369)
- 2022(4373)
- 2021(4067)
- 2020(3413)
- 2019(7804)
- 2018(7394)
- 2017(14571)
- 2016(7284)
- 2015(8408)
- 2014(8075)
- 2013(8170)
- 2012(7745)
- 2011(6712)
- 2010(7307)
- 2009(6948)
- 2008(5912)
- 2007(5324)
- 2006(4783)
- 2005(4579)
- 学科
- 济(27548)
- 经济(27518)
- 融(27047)
- 金融(27047)
- 银(23581)
- 银行(23573)
- 行(22977)
- 业(21355)
- 管理(20452)
- 企(18269)
- 企业(18269)
- 中国(15773)
- 制(13281)
- 中国金融(11020)
- 财(10643)
- 方法(9447)
- 体(8181)
- 数学(8056)
- 数学方法(7993)
- 贸(7764)
- 贸易(7752)
- 易(7605)
- 务(7576)
- 财务(7563)
- 财务管理(7543)
- 度(7540)
- 制度(7538)
- 企业财务(7282)
- 地方(7146)
- 农(6934)
- 机构
- 大学(96972)
- 学院(95715)
- 济(44548)
- 经济(43301)
- 管理(35286)
- 研究(34972)
- 中国(34867)
- 理学(29110)
- 理学院(28856)
- 管理学(28522)
- 管理学院(28350)
- 财(23278)
- 京(20011)
- 中心(18725)
- 银(18240)
- 财经(17816)
- 银行(17476)
- 融(17225)
- 金融(16910)
- 经(16283)
- 行(16263)
- 所(16122)
- 科学(15798)
- 江(14881)
- 人民(14559)
- 经济学(14557)
- 农(14317)
- 研究所(14102)
- 财经大学(13618)
- 经济学院(13199)
- 基金
- 项目(59101)
- 研究(46918)
- 科学(46433)
- 基金(42879)
- 家(36045)
- 国家(35737)
- 科学基金(30898)
- 社会(29719)
- 社会科(28431)
- 社会科学(28428)
- 省(22854)
- 基金项目(22183)
- 教育(21976)
- 编号(19526)
- 划(18930)
- 自然(18297)
- 资助(17960)
- 自然科(17929)
- 自然科学(17925)
- 自然科学基金(17639)
- 成果(16696)
- 课题(14004)
- 部(13763)
- 重点(13578)
- 性(13360)
- 发(13202)
- 创(13201)
- 制(12763)
- 国家社会(12457)
- 创新(12367)
共检索到165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谭燕芝 文慧 毛军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谭燕芝
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区分治理机制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了监管向治理演进的模型。总结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理论和现状,提出治理机制多元性和互补性特点以及国际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着监管机制必定向着更有效的治理机制演进,达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的途径是各国国内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各国广泛的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治理。
关键词:
国际金融衍生品 监管 治理 演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斯文
金融危机用事实说明,场外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低透明度、主体集中化和风险多元化等特征容易诱发并扩大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涉及全球各经济体,迫切要求各国加强监管合作,共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理论分析证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合作要显著优于监管竞争。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监管合作是解决"市场全球化"与"监管地区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臻 吴锐
随着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品自动化交易越发频繁,交易速度大大提高、交易系统也变得日益复杂。自动化交易带来的风险也频繁发生,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此,在总结欧美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衍生品监管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的现实,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一是优化自动化交易的技术系统,二是加强自动化交易的风险管理,三是设定价格区间限制或动态价格限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蔡达建 张炜
文章依据逆向选择理论构建模型对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衍生品OTC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在OTC市场不是以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形式直接表现,而是以低质量产品大量进入高质量产品"蜕变"为低质量产品的隐蔽形式来完成,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OTC市场的制度约束,提高市场的准入标准,精细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程度,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处课题组 易寿生 涂德君
近年来,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发展及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陷和风险管理的不足。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立足于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践,以次贷危机为视角分析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薄弱、不足及将来的监管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场外市场 金融衍生品 监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尹煜
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短短4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已经在金融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同时具有价格发现和繁荣市场的作用,但是其同时也带来了高杠杆程度、容易滋生和传播风险、误导价格和破坏市场等问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但使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到重创,而衍生品的不当创新更被认为在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爆发后至今,主要发达国家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监管机构,针对衍生品的监管理念和方法,努力进行变革,核心是使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趋于全面、严格,并重视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而言,在金融衍生品尚未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对金...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风险 监管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猛
金融衍生产品可谓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监管当局都在探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各国衍生品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各国监管当局提出的衍生品监管改进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品 风险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雯 谭燕芝
本文拟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监督博弈,分析各种博弈均衡的约束条件,针对性地调整相关变量大小,从而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可置信的监管威胁,有效降低银行违规操作概率,扩大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合法参与衍生品投资的范围,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键词: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金融衍生品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晗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领域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已经给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监管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参与程度正日益加深 ,因此 ,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非常必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产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荣芳 毛焱 吴民
随着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迅猛发展,如何完善其外部监管,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又不损害市场效率,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岳
一国如何在国内层面实施国际金融软法一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为缓和乃至消除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主张引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并通过"新国际金融架构"在全球推行。面对国际方案,中国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域内适用"实施模式,而美国则采取了更具攻击性的"域外适用"实施模式。然而,两种实施模式均存在导致监管制度趋于僵化的可能性。不仅如此,这两种实施模式具有将金融风险向中央对手聚集的效应,如果监管不当,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考虑到当前新国际金融架构下的监管国际化、标准化和形式趋同,远非构建全球金融治理的理想方式,为防止监管僵化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各国监管者在实施国际...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 中央对手 监管僵化 替代合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玉莲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是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主体。我国应将目前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转变为对交易商的监管,在统一市场分层,突出交易过程监管的同时,构建以交易商为基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机制。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完善核心交易商的风险揭示制度和适当性判断规则,使最终用户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决策,并使特定风险产品与特定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力相适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力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于完善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统计,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名义本金规模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达到约18万亿美元,其中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约10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遭受重创,过度复杂的产品、过高的交易杠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市场系统性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