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6)
- 2023(4878)
- 2022(3922)
- 2021(3615)
- 2020(3025)
- 2019(6755)
- 2018(6088)
- 2017(12301)
- 2016(6092)
- 2015(6840)
- 2014(6554)
- 2013(6781)
- 2012(6194)
- 2011(5478)
- 2010(5899)
- 2009(6000)
- 2008(5134)
- 2007(4676)
- 2006(4284)
- 2005(4122)
- 学科
- 融(25654)
- 金融(25654)
- 济(25430)
- 经济(25415)
- 银(22175)
- 银行(22169)
- 业(21845)
- 行(21593)
- 企(19721)
- 企业(19721)
- 管理(18490)
- 中国(15347)
- 制(11122)
- 中国金融(11023)
- 方法(10261)
- 财(10174)
- 数学(8711)
- 数学方法(8678)
- 务(8025)
- 财务(8013)
- 财务管理(8008)
- 企业财务(7791)
- 业经(7283)
- 地方(6808)
- 体(6089)
- 度(5953)
- 农(5951)
- 制度(5950)
- 贸(5920)
- 贸易(5912)
- 机构
- 大学(87137)
- 学院(85824)
- 济(41751)
- 经济(40727)
- 管理(32551)
- 研究(29797)
- 中国(29724)
- 理学(27408)
- 理学院(27181)
- 管理学(26881)
- 管理学院(26721)
- 财(20703)
- 京(17580)
- 财经(16496)
- 融(16263)
- 金融(15996)
- 银(15901)
- 中心(15415)
- 银行(15355)
- 经(15017)
- 经济学(14642)
- 行(14334)
- 所(13369)
- 经济学院(13343)
- 科学(13331)
- 江(12830)
- 人民(12680)
- 财经大学(12548)
- 研究所(11922)
- 国人(11564)
- 基金
- 项目(53559)
- 科学(42631)
- 研究(41715)
- 基金(39638)
- 家(33009)
- 国家(32725)
- 科学基金(28930)
- 社会(28073)
- 社会科(26876)
- 社会科学(26874)
- 省(20758)
- 基金项目(20268)
- 教育(19335)
- 自然(16785)
- 资助(16748)
- 划(16641)
- 编号(16564)
- 自然科(16432)
- 自然科学(16428)
- 自然科学基金(16172)
- 成果(13772)
- 部(12150)
- 创(12138)
- 重点(12088)
- 国家社会(12049)
- 发(11942)
- 课题(11765)
- 性(11507)
- 创新(11292)
- 融(11274)
共检索到139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沙石
从经济的视角看,当代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形式已经从全球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升级为全球资本的竞争。国际资本带来产业进步、科技创新,带来市场和就业,对一国经济的贡献是传统大国竞争方式无法比拟的。现代金融衍生品是在资本跨国竞争中诞生的,对西方大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成长、效率提升和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和进一步市场开放的大局极不相称。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在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保障金融安全、强化我国全球资本竞争地位等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五位一体"的衍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高,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和国际化步伐应该早日提上议事日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海霞 郑凌云 张鹏
金融衍生产品交叉上市成为全球市场竞争与演变的主流趋势之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自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已有多家境外交易所提议计划上市中国概念衍生品。本文分析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主要形式与发展特点,客观分析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母国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国内开展与境外市场产品交叉上市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应加快金融衍生品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积极应对境外市场上市中国概念产品的压力,利用母国偏好效应,牢牢掌握国内金融衍生品的主动权。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交叉上市 影响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罗剑
衍生品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竞争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呈现新的趋势,表现在不同种类衍生品明显分化,发达国家衍生品市场份额下降,新兴市场国家衍生品交易快速崛起,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等方面。本文深入分析了各国衍生品市场的竞争对策,明确指出中国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积极促进衍生品和相关市场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此稳步增加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金融市场 衍生品 商品期货 竞争策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飞鸣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涂德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行业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对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整理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玉莲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巴塞尔协议为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管理思路和框架,但现有监管无论在适用范围还是风险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中,我们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建立灵活的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对金融衍生品的独立估值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蔡达建 张炜
文章依据逆向选择理论构建模型对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衍生品OTC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在OTC市场不是以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形式直接表现,而是以低质量产品大量进入高质量产品"蜕变"为低质量产品的隐蔽形式来完成,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OTC市场的制度约束,提高市场的准入标准,精细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程度,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学贵
衍生品是指其价值取决于某种基础变量的价值的金融工具,它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认股权证等。最近20多年来,衍生品交易以其特有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功能而成为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志鹏 袁志玉
文章以商业银行OTC金融衍生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市场数据对OTC产品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与当期收益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OTC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是信用状况是场外金融衍生品当期收益率的影响因子;二是产品期限与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显著相关;三是信用状况与基准利率共同影响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
关键词:
OTC金融衍生品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理由与现实金融市场不符,实证研究也不能证实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金融衍生品市场总体上没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原因:第一,期货市场价格不能实现对同期现货价格的合理引领,金融衍生品的期价格发现功能即使存在也没有意义;第二,金融衍生品预测或发现不了未来的现货价格;第三,金融衍生品与基础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相同,不存在谁引领谁的问题;第四,金融衍生品价格由于其决定因素十分复杂,并不能合理反映基础产品的预期价值;第五,发现金融基础资产的价值或理论价格另有途径,并非是衍生品交易。不少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是由于方法论、认识论错误所致:一是把衍生品价格发现功能当作公理性前提,对于大量不支持金融衍生品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计量结果,不是据此对价格发现功能存疑,而是无根据地把价格发现功能的缺失归咎于某种客观原因,不正视实证结果,从而犯了逻辑错误;二是对一些似乎证实了金融衍生品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计量结果,把相关关系误当作因果关系,未能将计量分析与事实分析、机理分析结合起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义奇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彩云
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稳中有进、成果丰硕,初步构建了覆盖多期限国债期货、多品种股指期货以及单市场ETF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仍不匹配,与构建更加市场化、更加开发包容的资本市场的总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要建设更具活力、更富弹性的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炳辉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即将在我国推出,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品引起了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投资基金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进行替代投资、优化投资、管理市场风险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投资基金 衍生品 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褚玦海 王玮
类似人民币远期交易的衍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现 ,表明国际资本正在利用衍生产品整合我国的金融市场。显然 ,在现阶段金融转型过程中 ,迅速填补衍生市场场内集中交易的空白已是当务之急 ,只有如此 ,国内金融机构才可能真正抢占资本中心的制高点。很难想像 ,没有衍生产品的市场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笔者在分析了衍生品不同交易方式后认为 ,交易所集中交易方式更适合经济转型国家 ,也更能有效抵御金融风险。当然从长期看仍然应该是场内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类似人民币远期交易的衍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现 ,表明国际资本正在利用衍生产品整合我国的金融市场。显然 ,在现阶段金融转型过程中 ,迅速填补衍生市场场内集中交易的空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